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分析研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62696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分析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分析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分析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分析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分析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分析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分析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姓名班级制作人:沾化一中 钟绵玲孙守枝时间:2014.10.26【目标导航】 考纲点击学习目标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1.识记:森林的环境效益、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2理解: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其脆弱性。3应用:根据不同区域分析森林破坏后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具体保护措施。【高考回顾】(2013海南地理)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2题。

2、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增加城市空气湿度美化城市环境 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B C D【知识梳理】一、 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1森林的重要作用 (1)经济效益:重要的 ,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2)生态效益: 请你结合示意图,以“气、水、净、美、尘、沙、物”为线索简答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 2 森林分布3世界森林现状目前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热带原始林正遭受毁灭性的破坏。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 ”之

3、称。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 。 (3)世界 宝库。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态优势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1)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 作用,土壤非常 。(2)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 ,地上植物体最容易遭到破坏。(3)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被毁的原因: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核心突破】【考点一】 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热带雨林破坏的生态危害温馨提示不同区域内森林的生态功能有所差异,如在湿润地区,其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区,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

4、护农田的作用;在沿海地区,森林能防止海风、海浪侵袭;在城市,森林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的作用。【典例1】(2011北京文综)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水文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土壤根系固持土壤,股指落叶层吸收一定量地降水生物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考点二】

5、 湿地及保护1沼泽湿地的形成原因 沼泽地的形成一般与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有关。例如:(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主要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2)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不易下渗。(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湿地的功能 (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 物(“资源的宝库”)。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

6、(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 摇篮”)。 (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5)湿地的其他功能:美化环境,可作为旅游地,具有航运功能,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3湖泊面积变化原因分析思路 (1)首先分析变化时间长短: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由气候变干,蒸发加强引起;如果是近几十年的变化,则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降水有关。 (2)其次分析湖泊所在地区:短期内外流湖萎缩主

7、要原因一般是围湖造田造成的,湖泊面积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沙减少,退耕还湖的结果;干旱区内流湖萎缩,短期原因是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过度造成的。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温的变化、冰雪融量的多少等原因。【典例2】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材料二下左图是东北地区土壤分布示意图,下右图是东北地区土壤垂直剖面示意图。(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2)近年

8、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会变成“北大荒”,简要分析其原因。(3)说说该地区沼泽的生态功能。 【巩固提升】 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总趋势是,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CO2制造O2,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O2,由此导致静风林区CO2浓度的日变化。图中(图1)示意(60N,80E)附近某静风林区CO2浓度日变化。完成1-2题。1.日出时,CO2浓度变化趋势为( )A.继续上升 B.开始下降 C.继续下降 D.开始上升2.该地所在地区及其森林类型为( )A.北美、常绿阔叶林 B.朝鲜半岛、落叶阔叶林 C.东欧、针阔叶混交林 D.西伯利亚、针叶林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图9表示四类不同

9、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34题。3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 B. C. D. 4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 B. C. D. 图3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56题。5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 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 dg气候湿润、林地多6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A. c B. d C. e D. f7.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10、: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小兴安岭经过近60年高强度开发,可采成过熟林蓄积量由开发初期的7.8亿立方米下降到2007年的6 600万立方米,整体生态功能退化严重。材料2:自2008年8月以来,围绕林区可持续发展,大兴安岭地区采取多种措施,从实施生态教育、资源管理、防火安全等生态战略上入手,全力保护森林资源。(1)森林火灾是导致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之一,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多发生于(季节),原因为 ;监测森林火灾的技术手段为。(2)除森林火灾外,导致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还可能包括哪些方面?(三点即可)(3)大面积天然森林破坏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三点即可)(4)大兴安岭地区要实

11、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四点即可)8.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下左)。材料二: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上右)。材料三: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示意图。(1)简述材料一中乙、丙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2)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热带雨林与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生物体的干物质重量。单位为千克平方米.年)差异并分别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3)材料三中A为原始森林情况下土壤肥力状况,依据材料二回答热带雨林中的土壤为什么一般比较贫瘠?(8

12、分)【反思总结】答案【高考回顾】1.C2.B【解析】1.生物量等于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之和,随着时间发展,除了地下生物灌木植物略有减少,其他都是增加,简单计算可知,生物量为增加,即对。柱物密度即植株数量,从表中可知,数量呈递增趋势,即密度增加,即对。2.从表直接可以看出,随着时间发展,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减少,但是草本植物增加,符合了题目此消彼长的设问。3.从表中可以看出,地上和地下的灌木植被相加呈减少趋势,草本植被呈增加趋势。【典例1】答案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典例2】 (1)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势低平,

13、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融化;下层为永久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造成积水。(2)随着人们对“北大荒”的不断开发,黑土将大量流失,土壤有机质减少,生产能力逐渐降低乃至丧失。(黑土流失)(3)沼泽是湿地(水源地、蓄水池),它可以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丹顶鹤、天鹅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巩固提升】1-6 BDABDC7.答案:(1)春季春季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天气遥感技术(2)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居民烧柴;不合理的采伐方式等。(答出三点即可)(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等;珍稀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物种减少。(答出三点即可)(4)合理采伐,实现采育平衡;对木材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发展绿色食品、医药和特色养殖业;培育和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对林地的压力;加强林区建设与管理。(答案合理即可)8.(1)乙、丙两地的气候类型均为热带雨林气候。乙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丙地位于来自大西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加上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2)差异:热带雨林的生物量较大;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较小。原因: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终年高温多雨,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