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新材料作文“自强不息青春精彩”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626051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新材料作文“自强不息青春精彩”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高考新材料作文“自强不息青春精彩”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高考新材料作文“自强不息青春精彩”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高考新材料作文“自强不息青春精彩”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高考新材料作文“自强不息青春精彩”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高考新材料作文“自强不息青春精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新材料作文“自强不息青春精彩”(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高考新材料作文“自强不息,青春精彩”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锁”在深山里的下庄村,以前是巫山县最穷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过绝壁,到县城得花两天时间。不能让大山“困”住下庄!被当地人称为当代“愚公”的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1997年开始,带领乡亲们“移山”,用了整整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路通了,产业也活了。在毛相林带动下,乡亲们种起了脐橙等水果,发展生态旅游。随之,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轿车来来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2015年,曾经最穷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上述材料能给当

2、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1.材料解读材料讲的是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下庄村是巫山县最穷的地方,穷的原因是被大山与外界隔绝。毛相林带领村民用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天路”,有了通到外面的路,产业就搞起来了,人们也就富起来了。毛相林被当地人称为当代“愚公”,这是理解材料含意的切入点。愚公带领全家人挖山不止,决心挖掉挡在门前的两座大山。我们从愚公身上看到的是什么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是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2.立意参考

3、用自强不息精神奏响青春华章当代青年应当自强不息,为强我中华而奋斗让知难而进、发奋图强成为青春的美丽注脚用艰苦奋斗的汗水浇开青春之花。(如有其他立意只要符合材料含意即可。)【佳作展示】自强不息,青春精彩愚公移山是一个寓言故事,但现实生活中竟然真有愚公这样的人。他就是巫山县下庄村的村委会主任毛相林。毛相林被称作当代愚公,因为他带领村民竟然在悬崖峭壁上修出一条“天路”,打通了与外界的联系,从而使一个最穷的山村脱贫致富。从毛相林和他的乡亲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接过先辈手中的锹镐,开启新的挖山工程,挖去眼前困难的大山,让伟大祖国通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作为当代

4、青年,我们要用自强不息精神奏响青春华章。有一位数学家,他的成果享誉国际数学界,有些概念和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他幼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双腿残废;上小学时遭逢战乱,被迫辍学。他凭借执着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最终走进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这位数学家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启铿。2015年,88岁的陆启铿生命最后两个月,他说话都很困难了,却仍然如往常一样,坚持每天上半天班。“我不是天才,做出一些工作完全是下苦功的结果”陆启铿的事迹启示我们什么叫自强不息,什么才是精彩人生。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用自强不息精神书写人生大我。“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温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白居易的

5、这首诗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样具有“济天下”的伟大情怀。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讲话中谆谆告诫广大青年:“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德以达人而有,以成物成事而显。黄文秀,北师大硕士毕业,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革命老区百色。她选择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把双脚扎进泥土,为群众脱贫攻坚殚精竭虑。她忍痛告别重病卧床的父亲,深夜冒雨奔向受灾群众,面对危险坚定前行,不幸遭遇突如其来的山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定格在芳华绽放的30岁。黄文秀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被授予“全国脱贫攻

6、坚楷模”称号,她的自强不息精神,将永远鼓舞着一代代青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等来的,是需要我们无数青年奋斗拼来的。深山“锁”不住下庄村,因为有毛相林和他的乡亲们的自强不息的奋斗;任何困难也“锁”不住我们新时代青年前进的脚步,因为我们也接过了毛相林手中开山的锹镐。【点评】本文紧扣材料立意,中心明确,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段首设分论点“立片言以居要”,突出要点。所选择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典型恰当,都与论点保持统一,而且都很新颖。陆启铿身残志坚,靠自学成为国际著名数学家;黄文秀心系家乡,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他们都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奏响人生美丽华章。文章

7、语言流畅,富有激情和号召力。【原题再现】23.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近日,一批90后艺术生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这首5分半钟的歌曲,将白居易琵琶行600多字的诗全编进去了,毫无堆砌之感,副歌部分还用了戏剧唱腔。仅上传两天,就收获2万多次点击。网友纷纷点赞“终于找到了背古诗的正确姿势”。 材料2:2021年春节,河南卫视春晚将舞蹈唐宫夜宴搬上舞台,这支舞蹈展示了唐朝少女从教坊日常到赶赴夜宴一展才艺的全过程,舞台还运用了先进 技术,串联起多件国宝级文物,令表演者身入其境、观众沉醉其中,节目一播出,便收获了热议和好评。 材料3:“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

8、。花开花落忆江南。你话往时,我画往事。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连日来,这首现代小诗居然被传为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被网友疯狂转载,称其“最美最甜”“惊艳了大唐”。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如何让传统文化活永葆生机?这是一个现实性很强、值得思考的问题。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文艺工作者的创新实践,传统文化在年轻的90后、00后中受到追捧,“国风”“国潮”已成为一大流行。本题主要探讨 “传统文化如何

9、在当代社会谋求发展”的话题。 这是一则多材料作文。三则材料中心指向统一,但又互有补充。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正面范例,强调传统文化用现代方式演绎,依然可以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可以看出传统文化自身的生命力;但材料一强调形式上要创新,材料二强调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这对“如何做”的问题有所启发。材料三是个反面实例,传统文化固然要继承,要发展,但前提是要尊重文化,而不是借“热爱”之名“戏说”甚至“恶搞”文化。 考生写作时可先提出问题: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得以传承并焕发生机。然后论述让传统文化永葆生机的一些正确的做法,如采用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弘扬传统文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改良传统文

10、化,使之符合现代的审美观念等。可利用的素材有上新了故宫,樊锦诗的数字敦煌,还有假如国宝会说话,以及改良版的汉服等。然后论述弘扬传统文化不是恶搞,应在尊重传统文化。最后论述作为青年人,应致力于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并发扬光大。 立意:1. 品味传统文化之美,更新文化之魂。2. 培养创新意识,传统文化永不过时。3.在坚守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佳作示范】创新传承方式,彰显文化自信改编的琵琶行成了流行歌曲爆款,唐宫夜宴成了舞蹈艺术的新宠;原本高冷的甲骨文成了萌萌的表情包,变得魅力四射,深受网友欢迎这启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

11、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创新文化传承方式,唱响文化自信的最强音!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不少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明珠蒙尘,加入现代元素,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可以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伙计们,抄家伙!”一首融合现代摇滚和传统华阴老腔元素的给你一点颜色被谭维维唱响,迅速问鼎热搜榜。她在歌中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豪迈质朴,唱出了黄土高原的厚重积淀,唱出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创新文化传承方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舞台上复活,散发出诱人的光芒,可以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让传统文化火起来。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借助新技术手段,实现完美的“穿越

12、”。从“萌萌”的故宫文创,到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 再到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请来当红明星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近年来,原本躺在博物馆中高冷的“小众文化”有了温度和热度,真正走进了大众生活。借助新技术手段传承传统文化,能让古老的文明焕发新活力,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创新传承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生活紧密结合,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解读传统文化,用现代化的手段诠创新传承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生活紧密结合,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解读传统文化,用现代化的手段诠释传统经典,能激发人们对传统价值的认同感、文化发展的使命感,让传统文化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当然,传承传统文化要以尊重传统文化为前提。因追求形式上的新颖独特而损害传统文化内涵和本质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常有出现。比如将经典名著改编成影视剧或短视频,颠覆了原有的文学形象;在文娱节目中恶搞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图片或绘画扭曲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形象这些人为了吸引眼球,获得可观的商业利益,极尽标新立异之能事,严重地损害、亵渎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极大地误导了国民。这些是我们要坚决杜绝的现象。琵琶行唐宫夜宴走红,说明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普通大众、重新焕发生机只是缺少一个契机。创新文化传承方式,定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绽放魅力,让我们收获满满的文化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