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梳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61608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梳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梳理(第一学期上)第一部分 整体教材一、 教材整体分析及教材特点教材整体分析:本册教材是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开始,也是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探究的启蒙教育,精确把握科学课程原则、理解课程目的和灵活使用课程教材,将对学生此后的科学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本册内容由“植物”、“动物”、“我们周边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构成。我将带领三年级刚开始科学学习的同窗们,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之旅。教材基本特点分析: 1、内容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 三年级科学课,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起始学期。充足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册教材在内容选择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四个单元教学内容,划分为生命世界和

2、物质世界两个方面,分别以大树、树叶、蜗牛、蚂蚁和水、多种液体、纸等为学习研究的对象。不仅如此,教材还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注重了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语言、版式及绘图上体现了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使教材“学生可以乐意看,教师可以教”。这种注意从小学生既有经验出发,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编写和方式选择,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爱好,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开展尝试性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孩子步入科学学习殿堂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载体。 2、以系统的观测活动为主线科学学习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环节,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三年级学生还不也许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际发展水平,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微观测的观点,教材将重点

3、放在发展学生的观测能力和对科学观测的理解之上。全册以学生有系统的观测活动为主线展开,虽然各单元学习内容不同,观测对象各异,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足考虑了学生观测能力的有环节、有筹划发展。二、教材的总目的本学期的课程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学生对每一种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结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本上。同步但愿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本上能有一定限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是同样重要的。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措施解决某些简朴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亮亮对比观测能力;多次反复,进行简朴对比

4、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测和实验所得证据,通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的理解力方面,但愿学生能结识到,将观测和实验成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协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对证据的注重,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学期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同步,由于学生刚开始科学学习,需要加强和培养小组中有好合伙的意识,几级参与班级讨论的习惯。在本学期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恰当运用概念图和图表来记录和体现所得到的信息。三、本册教材教学重、难点1、状况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历来也没有接触到科学课,或者说没有波及到

5、专门的自然教学,对新课程的实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特别是对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比较单薄,基本不会用自己擅长的措施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伙研究学习。2、教材的重点、难点本册教材教学的重点是:在观测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环节和科学措施,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顿和分析,并进行充足的讨论,再得出结论。教学的难点是:发展学生想措施解决某些简朴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测的能力;多次反复,进行简朴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测和实验所得证据,通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学生能将观测和实验成果用于科

6、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地位与作用:这册教科书,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但愿学生对每一种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结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本之上。同步但愿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本上能有一定限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显然,对证据的注重,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同步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四、本学期教学方略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路程。在植物单元中,教师要指引学生对生活在周边的不同植物进行观测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

7、、水葫芦)的不同特性,通过观测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性形成初步的结识。在动物单元中,要指引学生通过饲养和观测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结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性形成初步的结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本上共同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路程,那么我们周边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教师要指引学生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陶瓷等常用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结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水和空气单元,将是一段布满挑战的路程。教师要指引学生在探究中想措施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

8、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后使学生在事实的基本上,结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在教学本册时,教师要仔细阅读教学参照书;在组织学生开展每个探究活动时要环绕科学概念进行;在进行演示、观测、实验时,要选择符合教材设计意图的本地常用的实物进行教学。第二部分 单元整顿一、 第一单元(一)单元主题内容第一单元植物。第1课 我看到了什么;第2课校园的树木;第课 大树和小草;第4课 观测水生植物;第5课植物的叶;第6课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第7课 植物的共同特点;单元回忆、评价。(二)单元特点 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种

9、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习,将对学生们后来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由于学生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 为她们的积极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本。提供重要的心理基本。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也是一种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 节里呈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种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核心概念。事实上,第二单元动物的核心概念,仍然是协助学生建立生命体的概念,两者是一致的。(三)单元教学目的及教学方略、教学目的:、我们运用感官观测周边的世界。、地球上有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均有根、茎、叶,会开花、成果、产生种子。3、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

10、、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4、 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裔。5、植物有相似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裔,均有毕生的周期。6、生命体具有某些基本的特性: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教学方略:观测是本单元的重要技能,学生将学习用感官进行观测,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用维恩图协助整顿概念之间的关系。(四)单元知识点及训练重、难点单元知识点:1、重要解决什么是真正的观测问题,通过有目的的比较,让学生明白观测可以协助我们获得更多、更有用的信

11、息,同步也点出本单元的主题观测生命体。2、从不同植物的个体来理解植物都具有相似的生命特性。尽管它们的形态各不相似,生长环境也有区别,但是它们均有相似的特点,学生通过画维恩图分析这些特点,将建立起植物多样性下具有相似特性的结识。3、从植物中单独剥离出叶子进行研究,从叶片的不同到相似,学生发现本来叶子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也具有生命的特性,从而加深对植物整体的生命概念的结识。4、重要强调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观测,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些变化较快较明显;有些变化较慢,一下子难以观测到,但在一种大跨度的时间里,变化还是很明显的。这课规定学生作长期的观测记录,是对学生毅力的培养。

12、、重要协助学生总结梳理,把具体的经验上升到普遍的结识,形成她们对植物生命体基本特性的理解。重要采用比较和填写维恩图的方式进行。单元重、难点:1、引导学生进行观测、研究大树和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运用课外时间在校内外进行某些观测植物和收集树叶的活动;让学生在对大树和美丽的树叶的观测研究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爱惜草木,保护环境”的教育。、组织和指引学生在有构造的观测活动中,获取有关叶的颜色、形状、大小、构成、叶脉、叶柄等多方面的知识。(五)思考知识巩固的有效形式。本单元所选择的植物都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代表了自然界植物的多样性,参照资料库中的“令人惊奇的植物”内容,更加

13、阐明诸多植物具有独特的个性,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资料库理解更多的知识。这几课,还将运用画简图的方式,来把握植物的重要形态特性,这是学生形成技能的一种手段。一、 第二部分第二单元(一)单元主题内容第二单元动物。第课 寻访小动物;第2课 蜗牛(一);第3课 蜗牛(二);第4课 蚯蚓;第5课 蚂蚁;第6课 金鱼;第7课 动物的共同特点;单元回忆、评价。(二)单元特点 教材选用的观测活动、观测活动所及的内容对象,是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良好载体,但不是惟一载体。可以是蜗牛,也可以是田螺,可以是蚂蚁,也可以是别的昆虫。蜗牛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要结识蜗牛,这没有多大意义,真正意义在于以课堂上指引孩子们

14、观测蜗牛的活动,使她们获得观测动物的经历,以此来影响她在课外自己来寻找此外一种小动物的活动;送蚂蚁回家活动中,蚂蚁的家在哪里?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新的观测和发现;观测蜗牛壳,学生提出我的头旋儿是左旋还是右旋、排水时旋涡是左旋还是右旋的等新问题这是我们科学教育所期待的迁移,要给这样的问题、这样的孩子以鼓励。由于不管是孩子的观测还是成人的科研领域,正是多种各样的问题引领着观测研究活动向着更进一步处、更广阔处拓展的。(三)单元教学目的及教学方略教学目的:1、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测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结识它们的生存需要。2、对动物的共同特性形成初步的结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本上共同形成“生物”的

15、初步概念。教学方略: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让学生自己去观测去发现。(四)单元知识点及训练重、难点单元知识点:、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会经历出生、生长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裔。2、动物有相似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映,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裔。3、生命体具有某些基本的特性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映、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单元重、难点:1、在课外或校外进行某些观测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惜小动物,爱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2、组织和指引学生在有构造的观测活动中,获得有关动物的观测特性、环保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结识。(五)思考知识巩固的有效形式。动物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继续运用画图的方式描述所观测到的动物形态,继续用维恩图这种工具概括动物之间的相似和不同,直至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充足运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量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