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分析-以中石油为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61483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分析-以中石油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分析-以中石油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分析-以中石油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分析-以中石油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分析-以中石油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分析-以中石油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分析-以中石油为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题目: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分析-以中石油为例 课程: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前沿 一、引言经济全球化步伐越来越快,特别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企业不管是被卷入还是主动“走出去”都必须按照国际标准来开展业务和要求自身;而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一直为国外政府、企业、国际组织等所诟病和担心,也因此拒绝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状况较差的中国企业合作。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以大型国企为代表的企业在意识到这些问题后,提高了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的要求;一方面,当下信息传播畅通,公众关于企业敏感问题,诸如企业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关注,迫使企业必须正确对待企业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

2、任报告基本如实反映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而且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于加强企业竞争力、塑造良好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形象有帮助。本文选取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本文接下来“中石油”与此为同一家公司,具有相同的意义)发布的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三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评价对象,石油天然气行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险的行业,其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披露的透明度或质量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石油天然气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在可靠性、及时性、有效性以及可比性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利益相关者依靠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做出相关决策;同时由于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特殊性,石油天然气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也有着自

3、身的特殊性,其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也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本文的目的在于以中石油三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总结社会责任报告在披露信息真实性、报告类型、披露方式、报告内容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继而可以窥探油气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存在的问题;本文的意义在于分析中石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提供管理建议;为石油天然气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提供借鉴,也为其他行业国企提供范本。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其评价概述本文首先阐述了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所依赖的基本理论,本文以层次责任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主;然后介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评价对象、评价标准,使读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其评价有一个整体

4、的认识。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等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等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塞西(Set hi,1975)将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反应行为分为三类:分别是社会义务、社会责任和社会回应。义务即是对市场与法律制约条件的反应,而责任指依照规范执行公司活动,回应则是公司对可能随时遭遇的变化“未雨绸缪”。施泰纳(Steiner,1980)认

5、为社会责任分为内外两重责任。内部责任是指对公司内部的雇员的培养及工作环境的完善,外部责任是指对公司外部相关者的重视,综合起来包括经济、法律、伦理及慈善责任。有学者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的阶段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以雇员信息为主的报告阶段;第二,以环境信息为主的报告阶段;第三,以健康安全与环境信息为主的报告阶段;第四,以综合性社会责任信息为主的报告阶段。中石油是中国较早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中国企业,当然,发布并不代表较好地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也不代表报告内容的真实可靠;如同财务报告有造假一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可能是企业为了完成发布报告而有针对性地按照报告结构来做事,如果企业行为是正面还好,若在

6、石油天然气行业出现的事故只是轻描淡写地叙述和保证严肃、妥善处理而不是真正的杜绝危险事故的发生的话,也就有悖于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最初意义了,要求企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真正意义是督促和监督企业良好地履行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企业通过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反映其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并不断完善报告体系,从而使信息使用者做出有利的决策。目前全球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没有统一的体系,与其相关的文献也不是很多。第一,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评价。Sony Field (1994)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是促进利益相关者与管理者的有效沟通,完善自身管理的途径。通过指导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及对社会敏感度的

7、关注,让外部利益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价。Lee Burke和Jeanne M. Logsdon (1996)认为,为了更好的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状况,企业应从战略高度把社会责任的执行作为一项长期投资,而不应仅当作是简单的成本或费用核算。第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评价标准。为了适应当今全球社会责任报告模式的要求,国际上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框架标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的 G3 指南、社会责任 8000( SA8000)、责任1000 (AA1000),他们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和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G

8、RI的目的是编制一套可靠的、全球共享的报告框架,以期望像会计准则一样规范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与使用,从而在经济、社会、环境绩效方面发挥作用。SA8000 标准是美国社会责任国际(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 SAI)公布的主要用于优化全球各个企业工人的工作环境,保障雇员利益等问题的通用标准,是狭义的社会责任。AA1000认证标准是“社会和伦理责任协会(Insititute for Socialand Ethical Accountability, ISEA) ”发布的用来评价报告主体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为相关利益者活动、公开披露以及鉴证提供标准,以提高

9、企业相关业绩,是全世界第一个关于社会责任报告的鉴证标准。石油与天然气行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是由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协会(IPIECA)与美国石油协会(API)合作推出,为油气企业是否自愿依照该标准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提供依据。综上所述,国外社会责任报告的相关文献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研究的领域比较全面,包含了从报告发展、编制到审验的各个阶段,分析内容比较透彻,但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其研究的重心也应该紧跟变更的步伐。尤其社会责任报告步入综合性社会责任信息为主的报告阶段,对社会责任报告的评价研究要求的更为急迫。在国内,孙红梅、李琪(2010) 对我国08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社会责

10、任报告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在逐渐进步,并为社会责任战略的实施起到了催化作用;同时从发布报告的主体、报告质量的差距、报告内容以及报告指标等方面指出我国现行社会责任报告中存在的一些缺陷问题。沈洪涛(2007)主要是针对社会责任报告评价的研究,指出我国目前的三类评价主体的鉴证结果区别很大。指出我国现有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从而对我国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提出相关的建议。龚明晓、周文华(2010)在对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中,以利益关者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AA1000与G3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标准,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3R评价体系,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准则的建立提供

11、了框架依据。陈佳婧、张明泉(2008)先后对石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结构与指标进行了分析,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从非经济责任、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员工责任和社区责任五个方面来认识和评价石油企业社会责任,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助于石油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的建议。吉利、张正勇、毛洪涛(2013) 通过文献与实务的综合提炼出社会责任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并转化为具体明确、可评估的质量特征项目,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实证检验,确定各质量特征项目的权重,构建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用于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我国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研究呈现本土化特征,学者们根据不同行业的特殊性,研究制定了不同

12、评价标准。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的基本理论和评价标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切入点是理论研究。对各种理论的认识,众学者多有认可的,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分歧。现阶段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契约理论、层次责任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本文分析的核心是评价中石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将结合层次责任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价。因此,本文的基本理论将重点分析层次责任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这些理论都认为企业在遵守商业原则的前提下更应承担社会责任。 (一)层次责任理论在国外,佐治亚大学管理学教授Archie B.Carroll是提倡层次责任理论的核心代表。该学者指出在层次责任理

13、论中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社会对企业履行义务的期望。企业既要按照社会要求完成经济使命,又要满足社会期许遵守法律、重视伦理、投入公益等,因此,较为健全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企业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由决定责任。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在法律的约束下获取更高利润,因此,经济责任是本质,法律责任是前提。而企业在法律要求范围之外应履行的义务属于伦理责任,包括了企业行为在各界的规范和标准以及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自由决定责任是企业自由分析决定后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责任(主要是慈善事业等),其是处于经济、法律、伦理之外的责任。这四方面责任就像一个“金字塔”,经济责任处于最底部的位置,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法

14、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由决定的责任则居于各自的重要性依次向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黎友焕是 在国内,层次责任理论最重要的人物代表。其研究的层次理论模型以阿奇卡罗尔(Archie B.Carroll)的责任理论和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The 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简称 CED, 1971 ) 三个同心责任圈理论为基础,指出社会责任是企业在社会发展的某特定时期,对其利益相关者应该承担的经济、法规、伦理、自愿性慈善以及其他相关的责任。该三层次理论与国外层次理论有所不同:首先,表现为法规责任与法律责任的区别。法律与法规有明显的差异,法规不仅包括了法律,而且

15、还包括了政府规章制度。企业经营必须遵守政府规章,违反规章制度也将受到制裁,与此同时, 法规责任还涉及国际公约、行业道德规范、行业道德标准以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等,其包括了法律以外的约束制度,因此提出法规责任而非法律责任。其次,自愿性慈善责任的区别。相对于卡罗尔“自由决定责任”而言,三层次理论将经济、法规、伦理责任以外的责任或分为自愿性慈善责任,并突出了企业的自愿性。再次,动态性的区别。国外企业社会责任中没有列明动态性的相关理论。国内的三层次理论指出,企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责任内涵的理解有所不同,社会责任是在发展变化的。不仅如此,国内企业为了使社会责任更加准确和完善,把未来可能出现的责任或新出

16、现但还没有明确的责任定义为“其他相关的责任”,突出企业社会责任含义的动态性和发展性。最后,层次性的区别。国外把四个层次的责任描述为“金字塔”,从下向上依次为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的责任。国内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三个层次,经济与法规责任属于第一层次,伦理责任和自愿性慈善责任为第二层次,“其他相关的责任”属于第三层次。各层次的责任的重要性不分先后,但每层责任之间又相互区分。本文认为层次责任理论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社会责任的实施又需要有层次的逐一实施,实现以经济责任为主导的社会责任。(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帕特里夏沃海恩(Patricia H.Werhame)和R.爱德华弗里曼(R.EdwardFreeman)指出:社会是企业存在的前提,没有社会就没有企业,他们彼此联系并相互影响,而影响结果有时消极的,有时积极。利益相关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