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614454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6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岭市新街中学 王连富义 务 教 育 实 验 教 科 书信 息 技 术八年级下备 课 资 料王连富新街中学教研室本学期为学生们预设的大任务是策划举办一次主题演讲会。教材以“科技博览”为主题,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树立起崇尚科学的精神,主动地了解历史、亲近自然,在此过程中,学会应用各种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任务的完成。根据所在学校(或班级或小组)的实际,综合考虑当地资源的丰富性、学生兴趣的指向性等因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主题进行研究,体现其开放、多元的一面。围绕这个大任务,本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展开。第一单元主要是对演讲的总体策划及资料的初步收集。在这一单元,学生要完成演

2、讲主题的确定、分组分工等工作,还要完成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的收集、整理及处理。后面三个单元是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声、色、影、字俱全的多媒体演示报告,将研究的成果进行发布、交流。但三个单元在任务的要求上循序渐进、PPT制作上各有侧重。第二单元只涉及PPT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操作,比如图片、文本框的插入与设置、自定义动画、幻灯片的切换效果等。第三单元则涉及应用设计模板、表格的插入与设置、影音动画等多媒体的插入方法与技巧等。第四单元则在PPT中引入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由于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汇总,需要通过对数据的排序来分析问题,需要用图表来说明数据等等,使得学生在很大程度

3、上对表格数据处理软件进行了学习。本单元的另一个任务是将各阶段制作的作品进行合成,使其在展示与交流中得到不断的完善。第一单元 走进精彩一、单元综述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对演讲的总体策划,确定演讲主题及版块内容,完成分组及分工等工作,提高学生对项目的规划能力;通过对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的处理,让学生基本理解多媒体的含义,基本掌握获取多媒体素材的方法以及对多媒体作品中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常用素材的处理,并在此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第1课 演讲天地本课通过计划书的讨论与制定,提高对项目的规划能力;在多媒体素材的收集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及正确理解

4、、善待他人的情感和态度。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正确理解“多媒体素材”的含义。第2课 时空画廊本课主要学习获取图片素材的方法,通过图片的浏览及对图片素材进行初步的处理(旋转、格式的转换),进一步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第3课 能工巧匠本课通过对图片素材的进一步处理(裁剪、旋转、调节亮度、添加文字),培养对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兴趣,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第4课 精彩一刻本课主要学习对视频素材进行处理,利用“超级解霸”软件播放各种收集到的视频文件,并对精彩的视频片段进行截取以及抓取重要的视频画面。第5课 展望未来本课通过制作一段带背景乐曲的解说词,对“录音机”程序的录音、文件混合、音频转换等功能进行

5、比较详细的学习。二、学习目标由于基本的操作技能,在不同的课中多次出现。那么,每一课出现相同的操作,对学生的掌握是有不同的要求的。为此,对每一操作技能,列出了“A”、“B”、“C”三个层次。其中:“A”表示在这一课中第一次涉及该技能。要求学生在刚听完课,或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基本上能掌握该技能。“B”表示在前面的课中已涉及该技能,或者在原来的基础又加入一些新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在教师和同学简单的提示下,能掌握该技能。“C”表示在前面的课中已多次涉及该技能。要求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掌握该技能。1.学习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课 程12345项目的规划ABBBB多渠道获取信息ABBCC利用信息工具对

6、多媒体素材进行处理AAAA对素材文件进行归类、整理ABBBB从现有信息中归纳自己的观点AAAAA对具有类似功能的软件的比较,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AAAA2.操作技能掌握操作的技能课 程12345图片浏览AB图片的旋转AB图片格式的转换A在图片中添加文字A调节图片亮度A对图片进行裁剪A视频播放控制A截取视频片段A抓取视频画面A音频播放控制B用“录音机”录音A声音文件的混合A第一课 演讲天地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理解“多媒体素材”的含义;2进一步掌握利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获取多媒体素材。能力目标:1通过多媒体作品计划书的讨论与制定,提高对项目的规划能力;2在小组讨论中初步培

7、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寻找素材的过程中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整理素材,培养有序维护计算机软件环境的意识,养成条理清楚的学习、生活习惯。2在制定计划书的过程中,学会理解他人情感,尊重他人意见。二、教学重点利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搜集、整理与主题有关的多媒体素材(文本、图像等)。三、教学难点完成多媒体作品制作计划书。四、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制作的多媒体作品,如:Word小报、PowerPoint演示文稿、Flash动画、精彩网站等。2准备12个与主题研究有关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3提供一些多媒体网站的网址。4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分组。五、教学建议建议课时:

8、2课时1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多媒体演讲稿,因此,教学中要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分组。为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建议分组放在课前进行。分组以自愿为主,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并对个别不入群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帮助。为此,可以课前搞一次调查,调查内容有“你最喜欢什么?你最擅长什么?你希望的到什么方面的帮助?”等,然后在班内公布调查结果,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分组,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组内分工由小组成员讨论共同决定。设立组长,由组长进行总体协调。组长必须具备调度、协调、指挥的能力。2一个好的策划对后面的活动来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建议本课可以用2课时的时间来完成。第1课

9、时重点完成计划书的讨论与撰写,第二课时重点放在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上。计划书主要包括主题的确定、版块的划分以及组员的分工等内容。研究主题是开放的,不一定局限于教材所提供的“科技博览”,版块也不一定局限在“科学之谜”“科技前沿”“科学史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资料来源的多少等来确定小组研究的主题及相关内容。主题的确定及资料的收集是相辅相成的。主题的确定需要以资料的收集为基础,同时资料的收集以主题的确定为导向。资料的收集可以在这节课完成,也可以贯穿于整个单元,在后面几课中给予不断的补充与完善。对于确定的主题,由于实际的资料收集结果与学生预设目标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允许学生对主题进行

10、适当的调整。在学生制作计划书时,教师可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对组内分工提出适当的建议。3在教学的引入阶段,可以通过展示各种工具软件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讨论不同呈现形式的多媒体作品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突出幻灯片在观点清晰、语言简洁、图文并茂等方面的优势。为了更好地使学生了解本册教材的要求,对所最终完成的作品有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确定研究主题打开思路,教师应进一步为学生提供几个用PowerPoint完成的作品范例。生动形象的多媒体作品不仅能给学生以充分的感知,更能让学生理解多媒体的涵义。4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让学生多探索,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搜索多媒体素材时,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在某些

11、网页中的文字无法进行复制,Flash动画无法下载问题要由学生来提出,最好也由学生自己去解决。作为教师,则要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一重要资源,当然,必要时应作适当的讲解。六、练习实施建议1展示学生在网上找的一些多媒体素材,让学生说明分别属于哪类多媒体素材。2展示学生在网上找的一些网站和多媒体作品,打开一些教师查找到的精彩多媒体网站及作品,进行交流。七、教学资料网上“淘宝”Flash如果你在网页上发现一个Flash动画,很想将它收藏到你的文件夹中,怎么办?实际上,当你浏览Flash动画后,该文件已经下载到硬盘的Internet临时文件夹中了。Internet临时文件夹在什么路径下呢?通过下面的办

12、法你就可以轻易知道。在IE浏览器中选择“工具”菜单中的“Internet选项”命令,在“Internet选项”窗口中单击“设置”按钮,在打开的“设置”窗口中则显示了Internet临时文件的当前位置。比如C:Documents and Setting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在这一文件夹中,找到相关的*.swf文件即可。第2课 时空画廊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掌握利用数码相机等外设获取图片信息;2熟练掌握利用ACDSee浏览图片;3基本掌握利用ACDSee对图片进行初步处理。能力目标:1在网络搜索中培养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2通过比较各类图片浏览软件,初步

13、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情感目标:在图片收集过程中增强法律意识,注意版权问题。二、教学重点利用ACDSee对图片进行浏览及旋转。三、教学难点利用ACDSee对图片进行格式的转换。四、教学准备1 准备若干扫描仪或数码相机并让学生事先收集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图片印刷资料。2 准备一些有图片浏览软件介绍的网址。3 在教师机内安装多款图片浏览软件。4 准备一些需要“处理”的“特殊”图片。五、教学建议建议课时:1课时1有条件的学校,要尽可能提供数码相机(或扫描仪)。设备可以是学校的,也可以请家里有数码相机的学生上课时带来。要让学生尽可能经历从用数码相机摄像到将照片下载到计算机(或用扫描仪进行扫描)的过程,要让学

14、生更多地参与进来。如果设备不足以每个小组一个,教师应作适当的示范,要让学生了解整个过程,让学生从感性上感受到图片资料来源的多渠道。如果学校不具备某些条件,教师则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两种获取图片文件的途径,比如素材光盘、因特网等。2图片浏览软件有很多,可以让学生借助网络,先到网上了解一下有哪些图片浏览软件,然后教师可适当示范23个图片浏览软件的使用,在使用中让学生发现这些软件的共性,学会利用“迁移”进行学习。3ACDSee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图片浏览软件。图片的浏览相对来说较易上手,可引导学生结合资源管理器来认识ACDSee界面,并自主尝试几个常用的浏览工具。在对图片进行简单处理时,由于在网上下载的图片一般都不需要再作其他的修改,因此,教师可以适当提供一些事先经过“处理”的图片,供学生练习用。作为基本的任务,当学生学会了教材中列举的“旋转”和“转换文件格式”两个操作后,可以放开让学生自主探究,根据需要对本小组收集的图片进行其它处理。对学生在图片处理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教师应给予个别的辅导。4对于图片的“格式转换”这一知识点,教师可适当讲解“格式设置”,但不用详细讲授。六、练习实施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