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61432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塞腰鼓》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课题:安塞腰鼓科目语 文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课时1课时提供者张 荣 卫单位凹 底 初 中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从中领悟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2.能力目标: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从中领悟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 2.能力目标: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二、教学内容分析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

2、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三、学情分析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想象。古希腊教育家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上课伊始,播放一组画面,那生动粗犷的表演场面,拉近了学生和按塞腰鼓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有了形象的感受,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接着在聆听课文朗读以后,又给课文精彩的段落配以画面和朗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直观,形象的感知。用声音,色

3、彩,图象等形式感染学生情绪,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效果,将学生带入课文的佳境。强化了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作用。还增大了课堂容量,使知识量和信息量大幅度增加。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开展了听,说,读,写等各种语文实践的活动。课前安排三分钟讲话和学生的点评;阅读文本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有听读,范读,散读,抽读,品读等活动;在品读过程中还设计了仿说拓展的实践活动。作业安排朗读背诵精彩段落,仿写精彩语句的作业。最突出的一点整个课堂书声朗朗,学生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在反复诵读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从不同层面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和陕北人民纯朴,粗犷,豪放的性格,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

4、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难点: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 2、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 独特的审美情趣二、解读课题、了解作者,找学生 解题,教师纠正 学生结合辅助资料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作铺垫三、提问:看完这些画面,有

5、什么感受?你知道安塞腰鼓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吗?(学生自由回答)壮阔,豪放, 火烈的安塞腰鼓。粗犷,雄 浑,动力十足的安塞腰鼓。 宣泄生命力量的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有热烈的舞姿,有 巨大的力量,有沉重的鼓声,有深厚的土壤。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 指导为辅。四、把握主旨教师总结,书写板书小组讨论真正理解作者的情怀七、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阅读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 2、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3、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互帮互助,学习的内容更深刻。八、板书设计一、(静) 安静的腰鼓 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 (写实)二、(动) 激昂的腰鼓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 (联想和想像)三、(静)寂静的腰鼓 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 (写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