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共4页)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60488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共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共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共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共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共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共4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执教:严沁雯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力求当堂背诵;2、 品位雪后西湖的美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探究作者的精神世界。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感受作者情怀。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精神世界,把握写景抒情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在西湖。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了西湖春夏的美。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艳妖娆的西湖,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那么,寒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2、感受张岱的一片痴心。(板书课题、作者)二、作者作品指明学生介绍书中注释一: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意1、自由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小组交流、解决疑难。3、小组汇报,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4、学生逐句翻译课文。四、再读课文,解读痴人1、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评价张岱。2、指名读第一段。你发现张岱有哪些“痴”的表现?在文中找出句子。(1)“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明确:天寒地冻,人和鸟的声音

3、都消失了。“绝”字一词多义拓展。课本附录了柳宗元的诗江雪,看一看哪个句子和课文的意境相似?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独往湖心亭看雪”(翻译),“独”字表现出他的遗世独立;张岱说是独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吗?有没有同行的人?明确:舟子只是撑船的随从,不是看雪人,不能说同往看雪。表现出张岱很清高,孤傲,不愿与舟子为伍。(3)“是日更定”,世人游西湖多是春秋或七八月份,而张岱却选择了冬天,选择了晚上,表现他的“痴”。3、可以看出张岱有什么样的性格?明确:特立独行、清高自赏4、 指名学生读第一段,读出张岱的“绝”的心情,“独”的心境。五、 细读课文,观赏雪景1、这样的痴人,眼中的景色定是与众不同的

4、,那么张岱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在文中找出原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翻译,“一”字拓展)2、男同学来读第一句。为什么请男生读?明确:第一句的雪景有浩大的气势。男生要读出浩大的气势来。师生共评朗读:读出“上下一白”的浩大气势。3、 “天与云与山与水”,三个“与”字,显得重复拖沓,可以把它去掉。大家同意吗?去掉三个“与”字,男同学齐读。有什么不同?明确:三个“与”字写出天、云、山、水万物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的浩大景象。去掉的话,仿佛物与物之间有了界线似的,分开了,没有那种天地苍茫的意境。4、女生读一读后句,这一句要怎么读

5、?读出什么意味?轻柔、渺小的味道。5、女同学读得这些量词用的妥当不妥当呢?我们一般会选择这样的量词来形容这些物呢?(能不能改成“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为什么?)这样写,更好地表现景物的渺小。六、 深入探究,触摸痴情1、 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同学们在此基础上揣摩一下,张岱是带着何种情绪去夜观雪景的?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找出表现作者情绪的语句。2、 这句话表现了张岱的什么情绪?从哪里看出来的? 情绪喜:明确:(1)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翻译)那两人大喜,张岱也大喜。辛弃疾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张岱满心欢喜,那两人也满心欢喜。(2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翻译,拓展“强”字读音)为什么是“强饮”?张岱本不想喝酒,但此情此景不得不喝。“强”字表示张岱不能够喝三大杯却还要尽力喝,足以体现他的喜悦之情。酒逢知己千杯少,他们是知音。情绪悲:从作者的简介中我们知道,在张岱内心深处,应该还隐藏着一种更深沉的情绪。你能从文中找出这种潜藏的情绪吗?提示:(1)作者写湖心亭看雪时,清朝已经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用明朝的年号“崇祯”,其中有什么深意?(2)除了喝酒,他们还有什么对话?请一位同学和老师配合,表演这段对话。问的是姓氏,答的却是“金陵人,客此”。为什么?(屏显:金陵:金陵是南京,明朝开国之都。)明确:同样是金陵人,同样是远离家乡来到

7、这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 张岱写这篇文章还有什么情感在里面?明确:故国之思。4、 好一个痴情的张岱!让我们化身为张岱,读出他的痴情,一起齐读课文。5、 解决学生疑难问题。6、背诵课文。七、 结束语和张岱同时代有一位文人叫张潮,他曾经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所得之浅深耳”。湖心亭看雪一定还有更多的滋味,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地感悟吧。八、 板书:湖心亭看雪 张岱 人:特立独行、清高自赏浩大 景痴 渺小 情:故国之思九、 教学反思:回顾这节课,我觉得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结反思如下:1、忽视基础积累的落实。我在教学

8、设计上过于注重对文本的解读,在学生还没有准确翻译的情况下,就开始深入挖掘其内涵,最后也没有检测反馈学生的文言实词积累,基础部分没有落实。2、反复齐读没有起到教学效果。在这节课中,我虽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但是多以齐读的方式进行,没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朗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朗读反馈,避免齐读方式。3、课堂节奏过快,前紧后松。由于教学内容设计过多,我担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前面的教学非常紧凑,导致后面留出的时间过多。中途还漏掉了解决“是日更定矣”的问题。4、处理学生答题时较急躁。提出问题后,应该多给学生思考时间,给多个学生答题的机会,不要学生一说出答案就立刻进行总结。同时,我在提问时,语速也应该放慢,让学生听清楚我的问题,明白接下来要做什么。5、耐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解读作者写作情感时,“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句学生并没有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该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再读再找,不应该就此放过。 要改进的问题还有很多,请评委专家批评指正。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