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解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604836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外国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外国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外国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外国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外国文学专题作业 电大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一、 填空题1、 在30年代欧洲文坛向左转的时期,英国出现了一批左翼进步作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剧作家旭恩.奥凯西和小说家威斯坦.休.奥登。2、 “愤怒的青年”得名于约翰.奥斯本的剧本愤怒的回顾。3、 多丽丝.莱辛是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于60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金色笔记。4、 罗曼.罗兰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5、 安德烈.马尔罗是作家又是政治活动家,曾多次来到中国。他著有两部描写中国工人罢工和起义的作品:制服者和人的状况。6、 雷马克最著名的作品是西线无战事。小说以客观的状态、生动细腻的笔法描写战争的残酷场景,写年青的士兵的经历和感受,因而具

2、有震撼人心的力量。7、 美国小说家德莱塞的主要作品有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和美国的悲哀。8、 “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之一是菲兹杰拉德,他的代表作是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9、 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是飘,作品写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10、 20世纪美国在戏剧方面的主要成就除奥尼尔的作品外,还有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和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等名剧。11、 萧伯纳在巴巴拉少校中塑造了一个大军火商的形象,他名叫安德谢夫。12、 赫索格的作者是索尔.贝娄。13、 契科夫主要的戏剧作品有三姐妹和樱桃园等。14、 肖洛霍夫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二、 简答题1、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有

3、哪些基本特征?p11-14首先,人道主义和某主义仍然是作家们的重要思想武器。20世纪上半叶,“罗兰主义”是现实主义作家的基本立场。他们猛烈抨击不人道的社会现实,批判社会对人的异化,谴责统治者的残忍和法西斯主义的暴行,同情受侮辱受损害的下层人民,同情无产阶级革命,向往没有人压迫人的美好未来。但由于把“博爱”当作出发点和终点,宣扬“爱能拯救一切”,视贫富均等为最终目标,因此在本质上因袭了19世纪的传统而没能达到新的高度。但其中也不乏探索精神,如 20、30年代就曾有一批作家用阶级斗争观点或社会主义思想去观察社会现实,试图站在崭新和时代高度去分析问题。5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道主义出现了革命

4、倾向,作品中的劳动人民不再是受命运摆布的小人物,而成了敢于跟罪恶势力作斗争的“强者”。 其次,作家们始终坚持真实性这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以现实的、具体的、变化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活遭遇为描写对象,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探讨人生底蕴,进行真实的审美反映。他们以巨大的热情和批判的眼光审视复杂、残酷的现实,历史主义地表现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力图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命运和环境的艺术概括,回答“老是存在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令人信服地揭示旧制度、旧生活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趋势。较之19世纪现实主义,叨世纪现实主义在反映现实的及时性和撷取题材的政治性上更进了一步。许多作品,往往在被描写的事件刚刚结

5、束甚或还未结束时就写了出来。而且,在反映现实之中寄托了改变现实的愿望,又使作品的政治色彩十分鲜明。有的还直接以重大政治事件为题材,展现著名政坛人物的政治活动。 第三,描写重点的内向性和主观化,艺术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和兼容并蓄。“向内心世纪掘进”是20世纪欧美文学和美学的一股潮流。现代主义各流派在表现主观真实方面所造成的一次次轰动效应,使现实主义文学引起艺术上的自我省察和自我调整。20世纪的现实主义跟传统现实主义的较大差异,就在于突出了人物的主观感受和精神探索的描写。作家们在综合中不断创新,既融会了自然主义的客观写实手法,又汲取了象征主义手法、意识流手法等现代主义的艺术技巧。诸如内心独白、梦幻描写

6、。潜意识表现、性心理描述、时序颠倒、荒诞变形、多角度的情节发展和多层次的结构形式等等,这些在传统现实主义中不被采用甚或遭到排斥的艺术手段,在二十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已是屡见不鲜、习以为常了。 第四,人物塑造上强调性格的多重性,淡化典型性格描写。理性信念的失落是20世纪西方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而现实主义作家素以直面人生为本色,面对20世纪复杂错综的社会生活和变幻莫测的世态人情,他们在考察和分析的过程中强化了客观务实的立场,疏远或放弃了理想化、单一化的思维方式。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高大完美的英雄人物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主人公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人物,他们有对生活目标的执著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

7、任感,但内心世界复杂,在具备某些闪光点的同时,并存着许多并不高尚甚至并不道德的思想品质。另一类是有缺陷有弱点的普通人,他们低能、笨拙、脆弱,有时还怯懦;对生活有点浑浑噩噩,或许还带点玩世不恭;但他们是好人,并不为非作歹,并不损人利己,而是实实在在地干了不少被人忽视、被人不屑却有益于社会的事,世界正是由他们组成的。2、托马斯.曼的现实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有哪些不同?p35曼在思想上继承了19世纪的人道主义传统,同时又深受叔本华和尼采哲学思想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因此他既保持了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又吸取了20世纪初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世界观。既是积极的,又是悲观的。积极的一面是他

8、对旧的社会持严厉的批判态度,悲观的一面是他对新世界的出现始终持保留态度,这也是20世纪西方大多数知识分子共有的态度,而曼是其典型代表。在艺术上,曼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基础调是现实主义的,但在手法上又融合了众多现代派的因素,如意识流、超现实主义、梦幻和反讽等。因此,他是个现代作家,而不是现代派作家。他的小说结构都是精心设计的,情节和人物经过细致安排,这是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遗风,但他的小说在局部和细节的处理上比19世纪的现实作品要丰富得多。此外,他讲究遣词造句,被公认为德国20世纪的语言大师。3、布莱希特“叙事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叙事剧”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p39-40 在布莱希特看

9、来诉戏剧强调戏剧冲突,强调戏剧性,这是一种建立在亚里士多德关于命运悲剧理论基础上的戏剧。也就是说通过模仿引起恐惧和怜悯的使观众的思想产生恐惧和怜悯,从而在道德上得到净化。而布莱希特倡导的叙事剧,却是要让观众产生思考的兴趣,激发观众变革现实的愿望,并使观众相信世纪是可变的,从而培养观众积极的处世态度。 叙事剧在艺术上的特点,包括“陌生化”的手法,使观众用新的眼光观察和理解司空见惯的事物。导演和演员借此有意识地在舞台与观众之间制造一种感情上的距离,使演员既是角色的扮演者,又是角色的裁判,使观众成为清醒的旁观者,用探讨和批判的态度对待舞台上的事件。4、什么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p61社会主义现实主

10、义是在1934 年8 月召开的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制定的苏联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作的主动性,去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它既体现了现实主义在社会主义苏联时期的自我更新的机制,诞生了20 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独属于苏联的自己的方式,同时也由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惟我独尊的地位而束缚了现实主义小说的空间。五、六十年代之后这种状况有所改观。三、论述题分析静静的顿河的主人公格

11、利高里.麦列霍夫的形象。P68一、格利高里的性格特征葛利高里是出生在美丽的大草原上的哥萨克,他热爱劳动, 淳朴热情, 心地善良, 割草时误伤一只小野鸭,“心里发生了一种突然袭来的非常怜悯的感情”。他本来过着宁静的生活, 可战争爆发了, 接踵而来的是大革命年代,“人都变得比狼还坏, 四周都是仇恨”, 然而, 葛利高里却努力保持着人的自尊和自信, 从未丧失良知和同情心, 没有堕落为野兽。他第一次砍死一名奥地利士兵, 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 深沉的痛苦使他“人都变得瘦了”。他同情惨死于战争的人, 尤其对被盲目的仇恨和偏狭心理所支配的滥杀俘虏和反人道行为感到气愤和痛心, 因此, 一个哥萨克残忍地劈砍俘虏

12、时, 他气急之中朝他开了一枪;哥萨克士兵轮奸波兰姑娘, 他出于义愤挺身解救; 情敌司捷潘在战场上落马遇险, 他冒死救下这个几次蓄意杀害自己的人; 当红军军官波特捷尔柯夫不经审判枪杀白军军官时, 他大为震惊, 竟离开红军队伍。作为一名叛军首领, 他率队疯狂向红军冲杀, 心里却苦恼万分; 他不仅自己从不抢劫, 严禁部下抢劫, 连他的父亲要趁机捞一把, 也遭到他的斥责制止; 他公然违抗上级命令, 放走被囚的红军, 保护他们的妻儿老小, 骂杀死红军战士的嫂子是“好狠毒的娘们”。尽管生活的残酷一度让他迷惘, 与狼共舞, 但他并没有变成狼, 在人性泯灭的时代, 他人性依存,执着于真善美, 显示了他的人格魅

13、力。他越来越感到屠杀红军是不可饶恕的罪恶行径, 发出了凄惨的呼喊:“砍死我吧! ”正是主人公身上那战争也不能摧毁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使我们看到了葛利高里人性的光辉与做人的尊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葛利高里是复杂的、矛盾的, 既有反抗旧的传统观念的一面, 又有和哥萨克传统意识相妥协的一面。哥萨克, 这个帝俄时代特殊的军事农民阶层, 有着勤劳、勇敢、独立不羁的性格, 也有愚昧、保守、宗法制的特点。对葛利高里这个哥萨克无法单一地用美或丑、善或恶来界定, 他善良、正直,却又凶狠、暴烈, 酷爱自由, 向往正义, 勇于探索真理, 然而又左右摇摆。他大胆追求爱情, 忠于爱情, 但同时又屈从父命娶娜达莉亚为妻,

14、婚后对她冷酷无情, 在两性关系上也不无放荡行为。他既为革命效过力, 又屠杀过革命者, 他有着与普通劳动人民血肉相连的崇高人格。但是, 他的思想认识水平却停留在原始的层次上。他性格的善恶美丑并不是简单的并列或彼此割裂、泾渭分明, 而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互相映衬的, 主人公的心灵是个战场, 上帝与魔鬼在此搏斗。葛利高里很羡慕坚定的革命者珂晒沃依和反动透顶的白军军官李斯特尼茨基,“他们从一开头就什么都清清楚楚, 可是我到如今还是什么都糊糊涂涂”, 其实, 这恰是他卓尔不群的地方。肖洛霍夫通过葛利高里形象揭示了人的多面性和丰富性, 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交织交融, 很难去判断它的是与非, 但需要有

15、一个属于自己的灵魂。这就是人格魅力所在。二、格利高里的形象典型格利高里是一个探索追求的典型。这个善良、勤劳、纯朴的哥萨克身上具有哥萨克劳动者的一切美好品质。他身上又带着哥萨克时代的种种偏见。哥萨克是俄罗斯民族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形成热爱劳动、崇尚自由、粗犷善战的特质, 在沙皇愚民政策下哥萨克阶层又保留着许多中世纪生活特点和风俗习惯, 一种盲目的优越感体现在葛利高里身上。一方面, 可以看到哥萨克中下层人民的优秀品质如勇敢善战、勤劳热情、诚实正直和富有同情心。另一方面, 他又受到哥萨克落后传统和道德偏见的影响, 盲目崇拜军人荣誉, 把争取哥萨克人的生存权和自制权看得高于一切。

16、葛利高里堕入匪帮, 是历史悲剧在葛利高里身上的体现, 是国内战争中哥萨克悲剧性曲折道路的延伸和深化, 而这种历史悲剧是带有历史的必然性的。葛利高里之所以毅然脱离匪帮,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正因为这样造成他认识真理和接受革命的艰难, 他寻找中间道路的幻想在现实生活中一再碰壁, 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 葛利高里两次参加红军, 三次投入白军和叛军, 同各种社会力量代表人物都发生过冲突。葛利高里的矛盾和痛苦显然与他所属的那个特定群体不可分开。透过他的悲剧命运, 反映在苏维埃政权的建设中一部分哥萨克农某义现实主义的框架的命运。三、格利高里悲剧根源性格利高里的悲剧根源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及社会根源和家庭根源。格利高里在很大程度上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