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4》WORD版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60428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4》WORD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4》WORD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4》WORD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4》WORD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4》WORD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4》WORD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4》WORD版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4WORD版教案【教材分析】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教学理念】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3情感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2

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生字,练读课文,理解题意,把握诗歌内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人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陶醉或发问)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

3、它们了吗?(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

4、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品诗韵,赏语言,用情诵,立志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咀嚼要点)之一:植树的场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

5、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之二:植树的意义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之三、结尾段的色彩1教师引读第18节。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

6、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三、作业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的家园()的树叶()的秋天()的果园()的家园()的树叶()的秋天()的果园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附送:2021-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WORD版教案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教学重点:抓住植树前

7、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去这样的地方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二、初读

8、课文: 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2、自由读,教师巡视。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歌谣 绿袍 裸露 煎熬 寂寞 松鼠 叽叽 支撑 锨 镐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有问题先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上记号。6、学生点评。7、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请大家再朗读课文,在读之前,想一想刚才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想好了再读,希望能够比刚才有一个提高。8、有进步吗?把自己的

9、进步告诉大家。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9、指名读,评价。三、初步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1、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四、学习生字。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把他们的特征记牢。2、和学生共同书写“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3、描红。4、写习字册第二课时教

10、学要求1通过读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句诗的含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投影片课文录音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那“青山碧岭”呢?4、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二、学习三-七自然段:1、自由读。告诉大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或

11、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4、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齐读。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一起读第二自然段。2、锨、镐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可是为什么是“歌谣”?3、齐读。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1、“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2、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五、朗读全诗:1、齐读。2、尝试背诵。板书设计: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荒山野岭青山碧岭裸露、煎熬 林涛、动物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