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新人教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7602018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质检241(2020四川绵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翁(前187前110),庐江舒地人。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文翁就打算诱导教化。于是就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到京城,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有的学习法规法令。减少郡守府中开支,购买蜀刀、蜀布等蜀地特产物品,委托考使送给太学中的博士。“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把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

2、地的一样多。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官。据汉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翁治蜀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翁办教育的特点及对当时社会发展的贡献。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汉景帝后期”得出国家的统一与安定,西汉国力的强盛;根据材料“仁爱好教化”得出儒学地位的提升;根据材料“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文翁就打算诱导教化”得出四川地处偏远,经济文化落后。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遣送(他们)到京城,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得出派遣学习;根据“文翁就打算诱导教化”得出言传身教;根据材料“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得出各地实践。第二小问“贡献”,可从教育对社会

3、的经济、风气等方面影响分析得出其推动经济发展、形成向学风气、蜀地文教昌盛;由材料“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得出其推动全国各郡国设立学校。答案:(1)背景:国家的统一与安定;西汉国力的强盛;儒学地位的提升;四川地处偏远,经济文化落后。(2)特点:派遣学习;言传身教;各地实践。贡献:推动了经济发展,使得蜀地百姓安居乐业;改变了风气,形成了向学局面;推动了蜀地文教昌盛;推动全国各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2(2020广东肇庆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张仲景(约150219),名机,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张仲景在叙述其从医的原因时指出:“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桓侯之色,未尝不慨

4、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木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在其著作中,理、法、方、药齐备,使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自宋至今,注解、阐述、发挥其书者数百家。如孙思邈、钱乙、庞安时、朱肱、成无己、金元四大家,以及明清著名医学家,几乎无不尊崇。日本医学家则尊之为先师。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仲景从医的原因

5、。(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仲景医学思想的历史价值。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桓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得出:敬仰先代的医学家;根据材料“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得出:现实中的医者攀附权势,追逐名利而不钻研医术;根据材料“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得出:疾病造成人口死亡,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痛苦;根据材料“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得出:现实的医者墨守成规,不思创新等。第(2)问,根据材料“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得出:理论与实践结合,内容丰富

6、,形成完整的体系;根据材料“在其著作中,理、法、方、药齐备,使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得出:完善了辨证论治法则;根据材料“自宋至今,注解、阐述、发挥其书者数百家以及明清著名医学家,几乎无不尊崇。日本医学家则尊之为先师”得出: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为中外学者所推崇、研究,其理论、经验、医方等到今天仍是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的准绳,被奉为医学经典等。答案:(1)原因:敬仰先代的医学家;现实中的医者攀附权势,追逐名利而不钻研医术;疾病造成人口死亡,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痛苦;现实的医者墨守成规,不思创新。(2)价值:理论与实践结合,内容丰富,形成完整的体系;完善了辨证论治法则;对中医学的

7、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为中外学者所推崇、研究,其理论、经验、医方等到今天仍是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的准绳,被奉为医学经典。3(2020河南新乡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萨迦班智达(11821251),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法王。萨班生活的时代,青藏高原分裂混战,“藏民福分,如油尽灯昏”。此时,蒙古大军远征青藏高原,蒙古大汗的次子阔端准备在西藏寻找一位堪为诸方导师的藏传佛教人物,以领袖群伦。大将多达那布致信阔端推荐萨迦班智达。1244年,阔端发出了具有最后通牒性质的邀请书,邀请萨班前来凉州会谈。萨班清楚这次谈判的危险性,但63岁高龄的他毅然决定带领八思巴和恰那多吉二侄远赴凉州恳求归附。阔

8、端与萨班就西藏归顺蒙古王朝事宜,经协商,达成共识。会谈之后,萨班留在凉州,精心培养两位侄子,以接替自己的政教职位。其中,八思巴以后成为元朝第一位帝师兼管总制院(宣政院)事,恰那多吉被(元)朝廷封为白兰王,兄弟俩返回西藏后,完成了建立西藏行政体制的任务。摘编自樊保良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成萨迦班智达参与凉州会谈的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萨迦班智达的历史功绩。解析:第(1)问,“促成因素”强调的是当时的客观有利因素和个人因素两个角度分析,根据材料第二句话得出青藏高原割据混战,给西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根据材料第三句话得出蒙古政权以统一中国之势迅速发展

9、;根据材料“大将多达那布致信阔端推荐萨迦班智达”得出多达那布将军的推荐;根据材料“阔端发出了具有最后通牒性质的邀请书”得出阔端的重压;根据材料“萨班清楚这次谈判的危险性,但63岁高龄的他毅然决定”得出萨班的无所畏惧。第(2)问,根据材料“带领八思巴和恰那多吉二侄远赴凉州恳求归附”得出赴凉州谈判,使民众免遭战争之难,以和平方式解决了西藏问题,维护了藏族的根本利益;根据材料“精心培养两位侄子,以接替自己的政教职位”得出注重培育接班人才;根据材料“完成了建立西藏行政体制的任务”得出推动了西藏行政体制的建立。答案:(1)因素:青藏高原割据混战,给西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蒙古政权以统一中国之势迅速发展;多

10、达那布将军的推荐;阔端的重压;萨班的无所畏惧。(2)历史功绩:赴凉州谈判,使民众免遭战争之难,以和平方式解决了西藏问题,维护了藏族的根本利益(为西藏纳入元朝中央政府行政管辖之下奠定了基础);注重培育接班人才,推动了西藏行政体制的建立。4(2020广东广州调研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张岱,山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凭借殷实的家境,张岱的早年在繁华享乐中度过,优裕的生活培育了他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诸般才艺。在参加科举考试屡屡失败后,张岱绝弃科举功名,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史学爱好。史学是张氏世传家学,张岱对司马迁、班固十分仰慕。明崇祯年间,张岱开始撰写明史巨著石匮书,积三十年之力撰成。他仿照

11、史记“太史公曰”作“石匮书曰”,对其中所载人物、事件,或展开评论,或揭示立篇旨意,阐述书法义例。他在书中不仅对明朝君臣和学者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还对明朝的科举、盐政、漕运等制度的利弊进行了评说,从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角度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针对明末清初鼎革之际的社会现实,他还在书中专门设立一些传记,以表彰忠臣死义之士,宣扬忠孝节义思想。张岱成为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文化巨匠。摘编自夏咸淳张岱:传统与新潮融会的智者(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岱石匮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岱取得史学成就的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张岱对司马迁、班固十分仰慕”“他仿照史记太史公曰

12、作石匮书曰”得出:受史记影响大;根据材料“对其中所载人物、事件,或展开评论,或揭示立篇旨意,阐述书法义例”得出:体裁为纪传体;根据材料“他在书中不仅对明朝君臣和学者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得出:对人物评价相对客观;根据材料“对明朝的科举、盐政、漕运等制度的利弊进行了评说,从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角度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得出:内容主要是对明朝历史的总结反思;根据材料“以表彰忠臣死义之士,宣扬忠孝节义思想”得出:以儒家伦理道德作为评价标准,强调经世致用。第(2)问,根据材料“史学是张氏世传家学,张岱对司马迁、班固十分仰慕”得出:继承前代的治史传统;根据材料“针对明末清初鼎革之际的社会现实”得出:明末清

13、初时代变革的影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根据材料“史学是张氏世传家学”得出:家庭环境的熏陶;“优裕的生活培育了他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诸般才艺”得出:个人的努力;根据材料“在参加科举考试屡屡失败后,张岱绝弃科举功名,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史学爱好”得出:人生道路的曲折。答案:(1)特点:受史记影响大;体裁为纪传体;内容主要是对明朝历史的总结反思;以儒家伦理道德作为评价标准;对人物评价相对客观;强调经世致用。(2)原因:明末清初时代变革的影响;家庭环境的熏陶;个人的努力;人生道路的曲折;继承前代的治史传统;强烈的历史责任感。5(2020广东珠海学业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段绳武早年为行伍出身,在军阀混

14、战的年代里,他目睹军阀混战所造成的生灵涂炭,迫切希望化戈为帛到绥西河套地区实地勘察后,他请求全师官兵解甲归田,开发边疆,为国防造一“活的长城”,但不为上级所准,愤而辞职。1933年至1935年,在社会各界人士赞助下,他先后四次从河北灾区移民一千人,在包头、五原建立“河北新村”。他变卖财产,把家眷搬到新村,与村民同甘共苦,“河北新村”建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段绳武弃官为民,甘愿到塞外荒原开发建设边疆,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可以说“绝无仅有”。摘编自张世明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段绳武致力于开发边疆地区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段绳

15、武开发边疆的举动在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理由。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目睹军阀混战所造成的生灵涂炭,迫切希望化戈为帛”得出:对军阀混战带来的社会经济破坏的认识;根据材料“为国防造一活的长城”得出:为了巩固国防。第(2)问,实际上要求依据材料从段绳武的精神和开发边疆的贡献两个角度进行概括。答案:(1)原因:认识到军阀混战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破坏;边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亟待开发;巩固国防的需要。(2)理由:不愿意继续参与军阀混战,弃官为民;变卖家财,建设边疆地区;与边疆地区人民同甘共苦;所建“河北新村”成效卓著。6(2020贵州铜仁期末诊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王进喜(19231970)

16、,全国劳动模范,被誉为“铁人”。1950年,他考入甘肃某钻井队,1956年担任钻井队队长,率全队创造了全国钻井最高纪录。1959年国庆,他作为观礼代表赴首都,看到公共汽车上背着的“煤气包”,才知道国家缺油,从此树立了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思想。1960年,他率1205钻井队参加东北石油大会战。面对艰苦的条件,他发出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他率队用肩扛手提的方法,仅5天就打完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当时最高纪录。打第二口井时,发生井喷,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伤腿却血肉模糊。他的英雄行为感动了附近乡亲,称他为“铁人”。东北石油会战取得的成绩和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1964年,人民日报以头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