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7596387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例因考试失败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河南省遂平县槐树乡中 韩新志摘要:应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改变了其“连一次考试都考不好,真没用”的糟糕至极的想法和“这次考试没考好,就上不了快班,考不上名牌大学”的过分概括的观念,经过六次的治疗,求助者情绪症状明显缓解,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功能,基本达到了咨询目标。关键词: 焦虑 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一般资料求助者,女,16岁,汉族,独生女,九年级学生。二、主诉和个人陈述:最近一个月来, 学习精力不足,积极性下降。尤其是最近两周来,情绪焦虑,食欲下降。我从小学习就优秀,在父母和老师眼里,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我一定要考

2、上遂平一高快班,上名牌大学,所以学习很努力,但压力也很大,害怕自己考不上。就在一个月前的县“一模”考试中发挥得不好,考得很不理想,内心感到痛苦,对自己很失望,感到自己很没用,觉得对不起父母,在两周前的一次小测验的前几天,紧张不安,考试时脑子感到不好使,情绪低落,内心痛苦无法摆脱。县二模考试近了,情绪又紧张起来,有时感到学不进去,睡眠不好,食欲下降,学习和做事的兴趣也下降了。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1、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打扮得体整齐,五官端正,面目清秀,身材匀称,文文静静,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情绪低落;在班主任的陪同下前来咨询,叙述时情绪紧张,稍后适应咨询环境后,虽然还有些紧张,但

3、言语清晰,应答自如。自知力完整,无幻觉,妄想,反应正常,有求治的意愿,未见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2、了解到的情况:(1)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无重大器质性疾病史,无手术史,无传染病史,无输血过敏史,无高热抽搐及外伤昏迷使。(2)班主任的反映:该生性格内向,自尊心强,平常不善交际,学习时总爱独自一人,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怕影响学习;与同学交往也少,没有很好的朋友。最近一段时间,上课时有时走神和发呆,注意力不集中。四、心理测验的结果由于本人是初学者,没有把握住心理测验的精髓,故没有运用心理测验五、 评估与诊断:1、综合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2、诊断依据如下:(1) 根据病与非

4、病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治的意愿,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格问题。(2)该求助者对考试出现的焦虑情绪,与某处境相符,为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3)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为焦虑情绪,且仅局限于某次考试,尚未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4)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由现实因素引起,尚未泛化,持续时间一个多月,对社会功能稍有影。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3、鉴别诊断: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不少于两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

5、,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六、原因分析对求助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出该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是:1、生理因素:求助者为女性,16岁,处于青春期,无明显的生理疾病引发心理问题的迹象。2、社会因素:(1) 负性生活事件影响,考试失败,并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和躯体感觉异常;(2) 家庭教育的原因,父母对其要求严格,期望较高;(3)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3、心理因素:(1) 存在明显的错误认知,持有“我考试没考好就上不了快班,考不上名牌大学”的过分概括的观念和“我连一次考试都考不好,真没用”的糟糕至极的想法及其他不合理信念和错误认知;(2) 自尊

6、心强,性格内向,个性好强;(3)缺乏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对负性事件不能合理的对待和处理。七、咨询目标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1)改变求助者“我考试没考好,上不了快班,考不上名牌大学” “我连一次考试都考不好,真没用”的不合理信念;(2)改变求助者目前因考试失败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不适状态;2、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接纳自我,增强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完善求助者的人格,达到自我成长目标。八、咨询方案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

7、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该理论认为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 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就有可能产生各种烦恼和困扰。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惑的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的正确的理性信念,才能帮助求助者解决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去生活,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ABC理论或ABCDE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认知,C代理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D指对个体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E指咨询的

8、效果。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观念B来改变、控制其情绪和行为反应C,这是治疗实践的核心,其中所用的重要方法是对不合理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使之转变为合理的观念,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是考试失败,并因此内心消极、低落,情绪紧张、焦虑;内在原因却不是因为该事件本身,而是求助者对该事件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造成的。求助者存在的“我连一次考试都考不好,真没用”等一些糟糕至极的想法;以及“这次考试没考好,就上不了快班,考不上名牌大学”等过分概括的观念。在不合理信念的指导下,求助者不能合理有效的处理生活中的负性事件,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因此,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

9、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求助者减少或消除情绪困扰。2、向求助者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5)对咨询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1)遵守咨询机关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

10、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3、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60

11、分钟左右,咨询次数6次;咨询收费:义务咨询,不收费。九、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分为:1、诊断评估与建立咨询关系阶段;2、咨询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具体咨询过程:(一)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共1次第一次咨询时间:2014年5月9日目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临床资料;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明确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与求助者共同制定咨询方案。方法:摄入性会谈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2)介绍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收集尽量多的临床资料。(3)做出初步问题分析,

12、让求助者对自身问题有初步的了解。(4)与求助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与方案,帮助求助者建立自助态度,使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5)指出使用的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即ABC理论。家庭作业:要求求助者按照下列表格的模式,尝试把自己的紧张焦虑的问题都表示出来:诱发事件A:考试失败不良情绪C:紧张、焦虑和沮丧不合理信念B:我连一次考试都没考好,真没用(二)第二阶段:咨询阶段,共四次1、第二次咨询(明确求助者的ABC)时间:2014年5月16日目的:进一步促进咨询关系,介绍ABC理论,帮助求助者一起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使求助者明白自身问题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方法:合理情绪疗法、会谈法过程:(1)反馈求

13、助者家庭作业,帮助其一起找出与自己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的不合理信念;(2)通过交谈、启发与引导,帮助求助者列出与引起考试焦虑、紧张有关的不合理信念;经过整理和确认得到如下不合理的信念:“我考试没考好,上不了快班,就考不上名牌大学”的糟糕至极的想法和“我连一次考试都考不好,真没用”的过分概括化的观念。(3)帮助求助者领悟到她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考试发挥不好这一事件引起的,而是由于她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引起的,因此她应该对自己的问题有新的理解和认识,并寻求调整和转变。(4)家庭作业:要求求助者仔细思考自身问题,明确自身的不合理信念,要求她去思考自身问题与这些不合理信念的关系。2 、第三次咨询(领悟阶段)

14、时间:2014年5月23日目的:让求助者领悟自身问题与这些不合理信念的关系,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的信念,初步改善求助者的情绪问题及不适症状。方法:合理情绪疗法、会谈法过程:(1)反馈求助者家庭作业:求助者已明白她的问题是由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引起的,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但不知如何放弃不合理信念。(2)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提出如下建设性的合理信念:“一次考试没考好并不代表我就考不上快班”“一次考试考不好是很正常的事情,我的实力不是一次考试就可以否定的”“一次考试失败决定不了我的现在和未来”(3)家庭作业要求求助者列出咨询过程中提到的不合理信念以及建设性的意见,一一对照,并认真思考。3

15、、第四次咨询(修通阶段)时间:2014年5月30日目的:进一步挖掘求助者深层的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辩论,帮助她自己建立相应的合理信念,以改变她的认知。方法:合理情绪疗法、会谈法过程:(1)反馈求助者家庭作业:求助者能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积极与之相辩驳,用合理信念取代。(2)进一步挖掘求助者深层的不合理信念,鼓励并引导求助者自己寻找和建立建设性的信念,以取代不合理信念。求助者得出的建设性信念:“我那次没考好并不代表我以后考不好”“我没考好并不代表我考不上快班”“现在的情况不能决定我的以后”(3)家庭作业要求求助者以RSA(合理自我分析)的形式写出本次咨询过程中提到的不合理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A、B、C、D、E项,并鼓励她以RSA的形式分析自己其它的一些不合理信念。4、第五次咨询(再教育阶段)时间:2012年6月6日目的:帮助求助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情绪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模式,减少以后学习中出现的情绪困扰。方法:继续使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过程:反馈求助者家庭作业:(1)求助者能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能用合理信念取代之。(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