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59618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翻译中的“一”、“二”、“三”、“四”一、考点分析 文言文翻译题所选取的材料,可以是第三大题的阅读文段,也可以是另设的文段,或兼而有之。无论是翻译文段还是句子,都要求以直译为主,即要求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句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韵的时候,才可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言文翻译时可能考到的知识点有:一是重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二是一些文言句式(宾前、定后)的理解;三是能补足省略句的成分(主、宾和介词“于”)并能准确翻译;四是掌握一些常见的固定结构,如“得无乎”、“无乃欤”等。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建设采取如下对策:

2、 二、相关对策 (一)一个“杜绝”。在翻译方面,学生存在的问题很多,一般考生都会犯这样的错误:一旦遇到题目,就开始翻译“大意”,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答题时杜绝以上错误,因为在高考评卷中,只翻译大意的答案可能一分也拿不到。所以学生在翻译文言文时,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具体说先“采点”后将这些得分点“踩准”,因为根据要求,阅卷老师往往是裁点给分。如2003年全国卷第16题“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就要求考生重点翻译出“廷”和“面”这两个字的意义,只要考生明白这两个字是必判的得分点然后稍加思考后判断出它们都是名词作状语,这个题目便可迎刃而解;若注意不到这点,答案就可能贻笑大

3、方了。 (二)两个句式。如前所述,文言文翻译中常考倒装句式和省略句式。(1)对于倒装句式,原则上先找出该句的谓语动词,并围绕之作语法分析。(即找出主、宾、定、状、补)这样一般能准确看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和介宾结构后置。如“安在其不辱也”(高语第六册报任安书)这个句子,很多同学都不理解。其实,只要明白该句的谓语动词是“在”,就容易知道“安在”是宾语前置。知道了这点,也不难判断整个句子又是谓语前置。从而就可知这个句子的正常形式是“其不辱也在安”。作了如上分析,该句就化难为易了。(2)对于省略句式,应知道高考常考的是省略主语、宾语和介词“于”。考生须先将之补足,然后依照常规句子形式进行翻译

4、并将补足的部分译出后用括号标示即可。明白了这个规律,考生在答题中就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了。如2002年全国卷第16题“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只要先对该句作语法分析,得知其省略了主语“广”和宾语“之”(也就是“广”),并将之补足后翻译就行了。 (三)三个“遵照”。在文言文翻译中,有些部分常常要遵照原文的风格翻译,否则要么辞不达意,要么损害文意。这就要求在操作中尽可能将这些部分予以保留。(1)遵照原文的语气。如: 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屐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

5、,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该段中的“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应当翻译成“如果你没有忘记我(而前来奔丧),也许还赶得上”。“岂”不能译成“难道”,据文意,元伯是希望范式(字巨卿)来,所以应是祈盼的语气而不是反问语气。(2)遵照原文语境。如1996年全国卷:(有删节) 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者,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劾而归耳。”府不敢迫。 要求:请翻译文中的“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一句。 分析: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语有两个:“给”和“亟”。 “给”

6、在文言文中的常用义项有“供给”、“丰足”等。在这个句子中该怎样解释呢?只要结合语境来思考,发现与之相关的另一句话“每宴飨费千金”,同时参照“给”字所在句“取诸县以给”,就可以断定这里的“给”由“供给”引申为“满足”的意思。 “亟”在文言文中的常用义项有“紧迫、急迫”、“屡次”等。结合具体语境,注意这线性“府不敢迫”句的关系,参照“知大谷永以书抵幕府”的事实,就可以断定“亟”作“紧迫”讲了。这样,该句就可译为: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3)遵照原文习惯。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如:“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

7、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高语第六册报任安书)中的“牛马走”和“足下”,若硬要翻译为“像牛马一样替人奔走的仆役”和“脚下”,则会令人喷饭了。 (四)四个步骤。为确保文言文句翻译的准确性,在具体答题过程中,要按照如下四个步骤进行:(1)“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的语法要点,用笔将这些语法要点一一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2)“切”。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再逐一地加以解释。(3)“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4)“誊”。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上。在誊写的过程中要

8、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诚然,文言文的翻译问题绝非片言只语所能详尽,很多同仁早已专门撰文论述过这个问题,如“三个原则”(“信”、“达”、“雅”)、“六字歌诀”(“留”、“换”、“删”“对”、“补”、调)等,但我始终固执地相信,本文应该会对深受文言文翻译之苦的莘莘学子起一点儿帮助。如果真能这样,笔者也算是得到莫大的安慰了。句子翻译专项训练阅读下列语段,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1)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

9、矣,子亦犹是也。(2)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选自列子说符)译文:(1) (2) 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译文:(1) (2) 3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10、;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选自刘向说苑)译文:(1) (2) 4 (1)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2)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选自王安石上人书)译文:(1) (2) 5魏文侯问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1)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11、2)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选自刘向新序)译文:(1) (2) 6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缺,为从弟所讼。(1)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喻而遣之。(2)后改过勉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选自隋书循吏)译文:(1) (2) 7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1)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吴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2)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选自吕氏春秋疑似)译文:(1) (2) 8(1)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2)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已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吴国其有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选自刘向新序杂事)译文:(1) (2) 9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人对曰:“(1)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2)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选自庄子山木)译文:(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