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590543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只有掌握好了语文,才能在各个学科里有所帮助,因此,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何谓语文素养?它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 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语文素养这一时代性的概念的产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全面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

2、就要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然而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才有求知的欲望,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的才气和灵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自觉学习语文的不竭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以情动人,激发兴趣。梁启超说:“用情感动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

3、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 所以,情感这东西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文章本是有情物,它反映的人、事、景、物,都蕴藏着丰富而深刻思想感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课型特点,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现场体验等形来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意境等。如教春可播放乐朗诵或美妙的春天景象。让学生陶醉于盎然的春天气息中。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播放激昂慷慨的好汉歌以及水浒传的电影片段,这种情景熏染,让学生耳濡目染、全面感知,从内心深处激发了学语文的兴趣。其次,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

4、造的欢乐。”众所周知,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语文素养基础阶段的相对枯燥乏味的部分。比如,字、词积累,教师可结合猜字谜,成语龙等活动来激发兴趣。又如,朗读背诵,体悟情感,阅读理解训练,教师可举行诗词朗诵会背诵比赛,限时阅读能力比赛等活动。通过竞赛,学生体会到竞争的激情和成功的欢乐,学语文的兴趣更浓,劲头更足了。二、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切实打好语文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习首先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其实,良好的习惯无非就是字要规规矩矩地写,文章要仔仔细细地读,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做。就拿写字来说,现代社会虽是网络时代,但是教学生写好汉字,仍然是我们母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语文素养的提高当然离不开好的语文基础。语文学习是讲究咬文嚼字的,学科本身就具有工具性的一面。首要问题是学好语言文字,语言文都没掌握好,如何和人沟通交流,如何准确表情达意?新课标提出词语教学要随文讲解。教师应以课文为依托,教学生字词语。这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