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复习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589706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会计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管理会计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管理会计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管理会计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管理会计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复习(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本类型:1、成本的分类(按经济用途、按可归属性、按性态分类)成本按照经济用途进行分类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成本按照性态进行分类: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成本按照可归属性进行分类 :直接成本 , 间接成本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相关范围内,其总发生额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能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主要特点: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单位固定成本将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固定成本的分类约束性固定成本为维持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营能力而必须开支的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指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年度开始前, 根据企业经营、 财力等情况确

2、定的计划期间的预算额而 形成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在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变动成本的特点总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存在着一个稳定的比例关系。单位变动成本不因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动,其数额始终保持在某一个特定的水平上。变动成本的分类技术性变动成本:与产量有明确的技术或实物关系的变动成本。酌量性变动成本:可以通过管理决策行动而改变的变动成本混合成本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变动也将发生变动,但变动的幅度同业务量变动幅度并不相等高低点法:高低点法指在若干连续时期中,选择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两个 时点的半变动成本进行对比,求得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一种分解半变

3、动成本的方法。高低点法是利用 代数式y=a+bx,选用一定历史资料中的最高业务量与最低业务量的总成本(或总费用)之差y,与两者业务量之差对比,求出b,然后再求出a的方法。设以y代表一定期间某项 半变动成本 总额,x代表业务量,a代表半变动成本中的固定部分,b代表半变动成本中依一定比率随业务量变动的部分(单位变动成本)。则:y=a+bx直接材料最高业务量与最低业务量之生产半变动成本差额,直接人工能与变动成本有关产品成单位变动 变动成本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可按如下公式计算:单位变动成本 =变动性非生产成本务量-最低业务量)=高低点成本之差/高低点业务量之差。 中宀占*固定性生产成本固定成本宀用 十、

4、用最高业务量或最低业务量有关数据代产成本 a=最高(低)量成本)/ (最高业变变动性管理费用 知道了 b,可根据公式y=a+bx 固定制造费用售费变动成本法的定义、特点(从 3个方面比较)变动成本法又叫直接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包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 而把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全部从当期收益中全额扣除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法计算:销售

5、收入减:销货成本(已售产品负担的变动生产成本)=生产边际贡献减:变动非生产成本=边际贡献减:固定成本(包括生产的和非生产的)=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业务量(产量、作业量或销量)的变动而变动,如企业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2、完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 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 去。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 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这样就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3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

6、者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它是指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式,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其变动的规律性,以便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目标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本量利分析是以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其基本公式是变动成本法下计算利润的公式,该公式反映了价格、成本、业务量和利润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价格x销售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单价x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固定成本确定盈亏临界点,是进行本量利分析的关键。所谓盈亏临界点,就是指使得贡献毛益与固定成本恰好相等时的销售量。此时,企业处于不盈

7、不亏的状态。盈亏临界点可以采用下列两种方法进行计算:A 按实物单位计算,其公式为: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实物单位)=固定成本/单位产品贡献毛益其中:单位产品贡献毛益 =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B.按金额综合计算,其公式为: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用金额表现)=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其中: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销售收入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4 :决策分析:差量分析法:差量收入:差量收入是一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收入与另一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收入 的差额。差量成本:差量成本是一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与另一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的差额。如果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即差量损益为正数,则前一个方案是较优的; 反

8、之,如差量收入小于差量成本,即差量损益为负数,则后一个方案是较优的。边际贡献分析法:是指以有关方案的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指标作为决策评价指标的一种方法。当企业生产只受到某一项资源 (如某种原材料、人工工时或机器台时等)的约束,并已知备选方案中各种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和单位产品资源消耗额(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的条件下,可按下式计算单位资源所能创造的贡献边际指标,并以此作为决策评价指标。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单位贡献边际/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定额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是个正指标,根据它作出决策的判断标准是:哪个方案的该项指标大,哪个方案为优。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比较简单,经常被应用于生产经营决策中的互斥 方案

9、决策,如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案例一:开发新产品的决策分析某厂准备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有甲乙两种产品可供选择,生产甲产品的最大产量为1000件,乙产品的最大产量为1500件。甲产品单位售价为 6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40元。乙产品单位售价为4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元。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分析甲产品边际贝献总额为:(60- 40) X 1000=20000()元乙产品边际贝献总额为:(40- 25) X 1500=22500()元因此该厂应开发生产乙产品。案例二:是否接受特殊订货某厂生产某种产品的生产能力为 1万台,已接受订货8000台,单价为1100元,固定 成本总额为120万元,单位产品

10、的变动成本为 850元。现有一客户要订购该产品 2000台, 单价为950元,该厂是否应接受这批特殊订货 ?分析:如果只接受前面的 8000台订货,销售收人为 880万元,总的变动成本为 680万 元(850 X 8000)总成本为 800万元(120+680),销售利润为 80万元(880-800)。 如果接受 这批特殊订货,则销售收人为 1070万元,销售收人增加190万元(950X2000),变动成本总额为850万元,增加170万元(850 X 2000),总成本为0万元(850+120),销售利润为100万元。利润总额增加 20万元。这是因为在生产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增加产量,一般只会增

11、加产品的变动成本,这样便可以大大减少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虽然新的订货价格较低,但企业仍有利可图,所以应接受这批特殊订货。其决策的原则是:特殊订货的单位产品价格要大于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既边际贡献大于0。直接用边际贡献进行计算新订货每台产品的边际贡献=950-850=100( 元)新订货总的边际贡献 =100X2000=200000( 元)这20万元边际贡献,就是接受这批特殊订货为企业增加的利润额。案例三:对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分析决策在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中,有时会有个别产品是亏损产品,对这种产品是否应该停产进行决策。某厂生产三种产品,年终结算,共盈利8万元,其中甲产品盈利 8万元,乙产品盈利

12、2万兀,丙产品亏损 2万兀。那么企业是否应停止乙产品的生产呢?具体分析如下:丙产品年销售收人为 20万元,年变动成本为 18万元,年固定成本为 4万元。净亏损 2万元。但我们看到,如果停止丙产品生产,其固定成本4万元因其是沉没成本,因此就要分摊到甲乙两产品中去,冲减利润4万元,使得全厂利润由原来的8万元降低到6万元(8+2-4),减少了 2万元。由此可见,当其他产品不能增产,又不能安排生产其他别的有利产品来代替丙产品时,还是继续生产丙产品对企业有利。因为丙产品虽然是亏损产品,但它可以提供2万元的边际贡献(20-18),相应的提高了企业的利润总额。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保留亏损产

13、品的决策域是其边际贡献大于 0, 这样企业仍然有利可图;当边际贡献等于0时,盈亏两平,利润为 0;当边际贡献小于0时, 已属于绝对亏损产品,就应该停止该产品的生产,否则就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成本无差别点法:成本无差别点法 是指在各备选方案的相关收入均为零,相关的业务量为不 确定因素时,通过判断不同水平上的业务量与无差别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来作出互斥方案决策的一种方法。通过应用于业务量不确定的零部件取得方式的决策和生产工艺技术方案的决 策,选成本最低的方案。所谓特殊订单是指不包括在企业正常范围之内的一次性的、出价较低的订单。条件:企业现有剩余生产能力,可以在完成既定的生产任务后利用剩 余生产力接

14、受外单位的额外产品生产要求或是可以以剩余生产力接 受外单位的额外产品生产的大部分要求。决策标准:外单位特殊订单的产品价格高于该产品的变动成本即 可接受追加订货。如果存在专属固定成本,则要求追加的产品价格高 于该产品的变动成本,并能补偿专属固定成本的条件下接受。 若剩余 生产能力另有他用或是特殊订单需要挤占正常生产量时,还应考虑机会成本。决策特点:利用剩余生产能力进行追加特殊产品的生产,主要是评价特殊订单是否存在边际贡献。可编辑是否接受特殊订单应该考虑以下几种具体情况:(1 )在剩余生产能力无其他用途的情况下,如果接受特殊订单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那么只要该特殊订单的出价大于产品单位变动 成本,也

15、就是该特殊订单能提供边际贡献时,就可以接受该订单。(2 )在剩余生产能力无其他用途的情况下,如果接受特殊订单需要追加专属成本,那么接受此特殊订单的条件是该订单的边际贡献 应大于专属成本,也就是特殊订单的相关损益大于零。(3)如果剩余生产能力具有其他方面的用途,那么就应当在其 他用途上产生的收益作为接受特殊订单的机会成本。(4 )如果特殊订单的订货数量超过了剩余生产能力的生产量,则接受该订单将会放弃部分正常生产的销量,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将由此放弃的正常销售产生的边际贡献作为特殊订单的机会成本。例:立新汽车配件公司生产一种汽车配件,其年最大生产能力为 10 万件.。该产品的正常销售价格为每件一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 110元,因而单位边际贡献为-.50一.元。根据正.常订货需求,.20.09年 度的预算销售量为9万件,全年预算固定制造费用为180万元,每 件产品吸收固定制造费用一2Q元,产品单位完全成本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