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大题规范练2第38题“经济”主观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589562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大题规范练2第38题“经济”主观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大题规范练2第38题“经济”主观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大题规范练2第38题“经济”主观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大题规范练2第38题“经济”主观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大题规范练2第38题“经济”主观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题规范练(二)第38题“经济”主观题(时间:20分钟分值42分)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二十国集团峰会(G20)杭州峰会首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核心位置,发展是杭州峰会的一面旗帜。全球发展问题:不平等。据有关统计,世界基尼系数已达0.7左右,超过了公认的0.6“危险线”;贫困。全球仍有8亿左右人口忍饥挨饿;难民危机。2015年,逾120万人在欧盟成员国首次申请避难。发展不平衡问题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大障碍。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经济角度来说,发展不平衡使得世界经济增长缺乏内在支撑;从政治与安全角度而言,发展不平衡导致国家、地区的动荡与

2、冲突,滋生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势力。请结合材料分析全球发展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分析杭州峰会首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核心位置的依据。【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全球发展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分析杭州峰会首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核心位置的依据,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包括两个小问。考生在回答第一问时,抓住材料关键字句“不平等”“贫困”“难民危机”组织答案即可;考生在回答第二问时,要注意答题知识范围是“经济全球化”,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可从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角度进行说明。【答案】问题: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悬殊。(2

3、分)经济贫困现象仍然存在,贫困人口数量巨大。(2分)难民数量庞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滞后。(2分)依据: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间的联系日益紧密。(2分)发达国家仍然主导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2分)经济全球化能够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通、配置,并促进了生产力和国际贸易的发展。(2分)有利于互利共赢,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分)2(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新总统,英国公投脱离欧盟,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大多数国家广泛认同。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抛出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修建隔

4、离墙,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游说美国知名企业从中国及其他市场撤回本土,扬言向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45%的高关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经济全球化进程遭到很大扼制。中国引领经济全球化必须处理好内外诸多问题。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着出口商品关税成本增加,“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国际贸易不平衡引发的“技术、绿色、蓝色”贸易壁垒;中国出口企业自身也存在出口商品低价竞销、自主知识产权少、“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比重大、低附加值产品过多、经济效益不高等薄弱环节,我国政府必须引导我国企业采取措施进行突破,以大国风范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给贸易保护主义者指出逆全球化对各

5、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危害,并为我国企业提高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能力提出可行性措施。【解析】本题要求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给贸易保护主义者指出逆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危害,并为我国企业提高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能力提出可行性措施。主要危害可从全球化带来积极作用的反面如阻碍世界各国生产力发展、削弱国际分工、降低生产要素全球配置、减少国际贸易、阻碍各国经济发展等方面阐释。我国企业如何提高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能力举措可从充分利用世贸规则、转方式优结构、创新驱动等方面谈起。【答案】主要危害: 逆全球化阻碍世界各国发展生产力、削弱国际分工、降低生产要素全球配置、减少国际贸易、阻碍各国经济发展。(4分)措施:

6、学习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用好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等非歧视原则,积极参与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3分)积极实施自主创新驱动,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增加产品附加值。(4分)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产品结构优化,进行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出口新优势。(3分)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7年“两会”将质量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品牌进入“全球品牌100强”和“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的数量仍屈指可数。中国与制造业强国的差距在于质量。我国生产的主要是中

7、低端产品,科技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不多,导致我国出现居民消费外溢、中高端消费转移现象,引发了产品市场的“怪圈”,即企业供给与消费者需求之间形成了“产品质量不高低质低价形象中高端需求转移提升质量的动力不足产品质量不高”的非良性循环。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并从企业供给的角度谈谈应怎样解决我国产品市场的“怪圈”。【解析】本题考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关于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涉及企业商品价值的实现、满足消费需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等知识;从企业供给的角度解决我国产品市场的“怪圈”,主要考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答案】意义:有利于

8、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有效需求,成为内需增长的新动力。有利于促进我国产品迈向中高端,引领中国制造升级。有利于形成出口贸易竞争的新优势,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每点2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措施:面向市场,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要。(2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2分)增强质量和品牌意识,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2分)意义类主观题解答技巧题型特点“意义类”或“影响类”主观题一般形式是“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

9、政治意义”,还有运用哲学原理分析说明某一事件的意义等。解题指导技巧1回归教材法:看到一个意义类题目,学生首先应该思考,教材上关于本题目的内容有哪些?有些意义类题目本身在教材上就能直接找到答案,而有些意义类题目教材上虽然没有具体阐述,但学生也能从教材有关基础知识中找到解题的切入点。技巧2材料分析法:也称内容分析法,即根据设问和材料内容反映的方面作出对应分析。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有必要对材料高度重视,进行仔细阅读,甚至逐句分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充分提取材料中每一个有关“意义”的信息点,加以分析、归纳、提炼,再组织成完整的答案。技巧3角度分析法:从不同角度看,有哪些意义,特别是对那些开放性比较大、综合性比较强的意义类题目,更加需要学生能在解答过程中注意找准角度,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意义,角度找得越准确、越全面,答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也就越高。技巧4明确对象法:意义类试题中常用对象主要有:对国家的意义,对企业(经营者)的意义,对个人(经济生活中有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农民,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有公民)的意义。有时还可以把对象的范围扩大,如对市场、资源、农业、产业结构、社会等具有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