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提纲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7583028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提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土地概念:土地是地球表面一定区域的垂直剖面系统,是气候、地貌、岩石、 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和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 的产物。2. 土地利用概念: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 对土地进行干预的活动。这种干预活动包括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四个方 面。3. 土地的功能一. 养育功能(生产)二. 承载功能三. 仓储功能(资源)四. 景观功能4.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一、土地供需综合平衡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三、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四、土地利用微观设计5. 级差地租级差地租就是利用较好生产条件土地产生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存在的条件,其 一,是土地资源的有限性

2、;其二,是土地的差别性。级差地租I: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和土地位置不同而产生。级差地租II: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等量资本所产生的生产率的差别而形 成的。6. 地价理论土地价格是出租土地的资本化收入,资本化的地租形成土地的购买价格或价值。不是土地所有权的购买价格,是土地所提供的地租的购买价格。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 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8. 土地资源配置的四要素: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9. 土地利用结构概念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以及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土地利用类型按照

3、一定的构 成方式所组成的集合。1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二、土地供给量预测三、土地需求量预测四、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五、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六、土地利用分区七、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1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12、市镇人口是指按国务院批准的市和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镇为标准进行统计的 人口。城市人口中不包括市辖县的人口。城市人口和集镇人口之和即为城镇人口。13、抚养系数(负担系数)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非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14、机械增长是指由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其数量与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城市建设环境条 件和

4、国家的城市发展政策密切相关。根据我国城市人口的发展规律,在经济超长 发展的城市化地区,年人口机械增长率一般可达15%。-30%。一般地区低于此值。15、人口预测方法一、人口自然增长法人口自然增长法的计算公式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p = p (1 +a )(t%) + (c - d)式中,p(t)一规划年人口数p(t0)一基期年人口数t-t0预测年期a一人口自然增长率c一规划期迁入人口d一规划期迁出人口二、劳动平衡法此法是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力的基础上以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和被抚 养人口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为依据来预测未来人口数。这是城市规划中较多采用 的人口预测的方法,其公式为:Ap

5、 =1 - (B + C )式中,p一规划年人口数A基本人口的规划人口数B服务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C一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三、职工带眷系数法此法适用于新建城市,根据新建工业项目的职工人数和带眷比情况而预测城市人 口的方法(适用于新建的工矿类小城市)p = p (1+k)+p式中,p一规划期人口数P0-带眷职工人数p1-单身职工人数k-带眷系数16、城市化的三种观点一、人口城市化的观点将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或农业人口转化 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二、空间城市化的观点认为城市化是指一定地域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服务设 施、环境条件和人们生活方式和水平由小到大、由粗到细、由分散

6、到集中、由单 一到复合的一种转换或从组的动态过程。三、乡村城镇化的观点强调乡村和城市的对立和差距,认为城市化即变传统落后 的乡村社会为现代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17、土地自然供给和土地经济供给的区别土地自然供给是指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资利用的土地资源总量,具有固定不变和 无弹性的特点;土地经济供给是指土地自然供给中的人类实际利用部分,随着土 地利用效益的提高而有所扩张,具有弹性的特点。18、土地开发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技术、经济手段,扩大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 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生产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狭义土地开发仅指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垦;广义土地开发是指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垦利用和对已利用土

7、地追加投资和劳动,实 施土地集约利用(包含城市土地开发利用)。19、土地复垦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 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20、土地整理是对田、水、路、林、村等综合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的综合措施。21、粮食需求总量预测一、人口预测(人口自然增长法,劳动平衡法,趋势外推)二、人口粮食需求量(包括包括人口粮食消费量、饲料粮需求量、工业用粮以及 种子用粮)预计标准: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对粮食消费需求的研究,2010年全国人均粮食需 求量(包括包括人口粮食消费量、饲料粮需求量、工业用粮以及种子用粮)为 380公斤,2020年人均粮食需求量

8、为400公斤。其中2010年和2020年口粮分别 为180公斤、165公斤。三、粮食调出量四、粮食安全下粮食总需求量(人口粮食+粮食调出)相关指数测算:1. 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历年数据拟合)2. 粮食作物复种指数(平均值或更高)3. 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比(历史数据预测比例)基于粮食安全策略的耕地需求量预测:p * f *(1 一 k)S:耕地需求量q:粮食作物总需求量p:粮食作物单产f:粮食作物复种指数k:其他作物播种面积比重22、城镇建设用地需求规模预测常用: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与规范依据:总人口和城镇人口预测数据以及“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说明

9、:人均耕地面积小于1亩的地区,在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允许用地规划指 标中,只能采用最低一级。23、农村居民点需求规模预测常用: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依据:总人口和农村人口预测数据以及“村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说明:人均耕地面积小于1亩的地区,在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允许采用的指标 级别中,只能采用最低一级。新建村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按表中第III级确 定,人均耕地面积小于1亩的地区应按II级确定。24、土地利用调整指标的依据a. 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b. 上级规划分解的控制性指标。c.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d. 土地适宜性评价。e. 土地利用供需平衡分析。

10、25、土地利用指标调整的原则a. 合理用地、集约用地、农业优先、可持续利用。b. 优先保证重点项目。c. 全区域发展,统筹兼顾。d. 充分利用未利用地。e. 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相平衡。f. 以人为本和预留弹性。26、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编制方法中的综合法综合法是在单项用地计算的基础上采取逐步逼近,借以达到土地面积综合平衡, 即达到面积数量平衡和空间布局平衡各类用地面积变动情况可以用下式表示:B(t)=B(0)+C-D式中,B(t)一期末用地面积;B(0)一期初用地面积; C一期内用地增加量;D期内用地减少量27、土地利用分区分为土地利用地域分区和用地分区。土地利用地域分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差

11、异性,保持县、乡或村的行政界线的完整性,作用是指 导下一层次规划的用地布局和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用地分区(土地利用控制分区)在土地适宜性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今后土地利用结构调 整的需要划分的用地区域。土地用途区类型的确定是以土地主导用途为主,并不 表示其中的用地类型是单一的,允许有少量其他非主导用途的用地类型出现。28、蔬菜用地的配置-蔬菜地要求土壤肥沃,土地平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缓坡下部、河滩 和湖滨滩地是配置蔬菜地的好地方,应充分利用老菜园地。有一些蔬菜(如 圆白菜、番茄、黄瓜等)要先育苗,后栽培,蔬菜露地栽培地应尽可能靠 近温床、温室,以便减少幼苗的运输量。配置时,

12、尽量靠近居民点,便于 精细化管理。就地形而言,蔬菜地不宜过于平坦或坡度过大,以免积水和不利灌溉。蔬 菜是喜温热的作物,蔬菜地最好配置在南坡和西南坡上,北坡完全不适于 配置蔬菜地。蔬菜地要求外形规整,以便蔬菜地内部规划和机械作业。29、大田作物用地配置一般大田作物用地应满足下列条件: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和水源充足;地形坡度条件便于耕作,一般来讲,45以上的坡地,人的行走已很困 难,30以上坡地大牲畜难于活动,15。以上不利于拖拉机耕作;土地集中连片,外形规整,以便发挥机械作用和便于其内部规划设计。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用地要求耕作层厚度一般不少于1723cm,且富含养 分,有机质一般不低于2%,含氮水平

13、为1 %,并且略有渗漏性,一般要 求每日能进水4cm左右,酸碱度pH为5. 57. 5,含盐量不超过0. 1%。30、居民点:城市、城镇和乡村的总称,是人们聚居和建筑物、构筑物、生产资 料集中配置的场所。31、我国居民点现状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纽约与杭州,差在臭水沟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象城镇走了一镇又一镇,镇镇象农村 “城中村”,空心村 接吻楼,握手楼32、世界城镇化特点一、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推进,世界城市化水平呈现出不断提高的态 势。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很大,城市化的重点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 家转移。三、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发展质量提高缓慢四、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

14、,过度城市化与城市化不足并存五、世界城市化过程中郊区化与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33、从中心城市人口的聚散看,城市化可以分为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城市化。向心型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由小城镇向大中城市集中、由欠发达 地区城市向发达地区城市集中的过程。离心型城市是指人口或者产业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地区中小城市扩散的过程,包括 郊区化和逆城市化。郊区化是指中心城市的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边缘地区扩散的过程逆城市化是指中心城市的人口和产业向城市化以外的中小城市迁移和扩散的过 程。逆城市化是郊区化的特殊形式向心型城市化一贫困的迁移离心型城市一富裕的迁移、发达的迁移34、城镇布局理论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

15、门槛理论、多心开敞结构、带形城市理论35、居民点布局的形式一、卫星式:这种形式是分级布局形式,即是以一个比较大型的居民点为中心, 周围带几个较小的居民点。二、带状式:大小居民点分布呈条带状,沿交通路线而言,如串珠一般,目前主 要是沿铁路干线,大的河流或者国家级的公路。在两条交通干线的枢纽地带,往 往形成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在农村,有时可沿山坡、河流、公路形成居民点。三、多边形式(块状式):该形式一般出现在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按形态可分 为多边形和放射形。四、自由分布形式这是我国居民点分布最常见,最广泛的布局形式。居民点分布呈“满天星式”。这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小农经济产物,不合理的布局形式,对土地资源造成了极 大的浪费,若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加以改造和集中,可节约1/3-1/2的土地。36、住宅布置形式a. 条式组群特点:各排住宅等距离排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