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7582646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 怎样面对失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失败,认识失败在成功过程中的作用,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2.能够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锻炼意志,不怕摔跤。3.了解诺贝尔发明雷管和炸药的故事,从他失败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培养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意志。教学重点、难点:从失败中学到什么,怎样面对失败。教学方法:说故事、做引导、谈感受。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失败,认识失败在成功过程中的作用,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2.能够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锻炼意志,不怕摔跤。3.了解诺贝尔发明雷管和炸药的故事,从他失败的经历中得到启示,

2、培养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意志。教学重点、难点:从失败中学到什么,怎样面对失败。教学方法:说故事、做引导、谈感受。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舒适美满、事事如意的生活自然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但是,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也会有困难、挫折、和失败,身处逆境 马克思说过: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二、谈话。1.师:现在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采访的情况,互相说说从采访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以及自己的感受。2.现在谁来说一下自己了解的人当中所遇到的困苦和挫折?3.师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就像浩瀚的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也会遇到困难、挫折、失败

3、,可是当你们遇到它们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现在谁来说一下自己遇到的失败以及当时的想法?(写在书第34页里。)4.师:你从失败中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5.失败后,你有哪些收获?从失败中你明白了什么?师:现在看一下书上的两个例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失败,认识失败在成功过程中的作用,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2.能够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锻炼意志,不怕摔跤。3.了解诺贝尔发明雷管和炸药的故事,从他失败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培养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意志。教学重点、难点:从失败中学到什么,怎样面对失败。教学方法:说故事、做引导、谈

4、感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明白了要学会正确面对失败,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二、读故事,谈感受。1.看书36页,读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2.说说这则故事讲了些什么?你从中收获了什么?3.交流汇报。4.师:诺贝尔曾经遭遇过多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坚持到底,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少不了要遇到失败。失败是我们成长所需要的。 你们还知道类似这位科学家的名人故事吗?5.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一位员工为了帮助妻子,发明打字机的故事。6.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自由发言。)7.我们要怎样面对失败?读37页的话,找出其中的一句

5、抄下来,作为我们在遇到挫折、逆境甚至失败时,勉励自己的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失败,认识失败在成功过程中的作用,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2.能够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锻炼意志,不怕摔跤。3.了解诺贝尔发明雷管和炸药的故事,从他失败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培养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意志。教学重点、难点:从失败中学到什么,怎样面对失败。教学方法:说故事、谈感受。教学过程:一、讲故事,谈感受。1.分小组讲故事。2.各小组选出故事大王到台上讲故事。3.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自由发言。)4.师: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态度不同那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那些最后胜利的人,就是每次跌倒

6、后都爬起来继续往前走的人。二、收集名言警句。有关“失败是成功之母”类的名言警句,抄下来,作为我们在遇到挫折、逆境甚至失败时勉励自己的话。板书设计:怎样面对失败不怕摔跤 毫不气馁有恒心, 有毅力。第三单元 做自尊自爱的人教材解读:本单元的“自尊自爱”教育分为两个方面。爱惜自己的名誉这一课是针对现在许多学生存在的问题来安排的。维护自己的尊严是结合现在学生中存在的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不知道该如何友好文明、不卑不亢地与外国人交往的问题,引导他们从小事入手,维护自己的、民族的和国家的名誉。同时,也能使他们在做了不符合道德要求的事后,产生良心上的自责,逐渐地将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自身的道德要求,最终

7、达到自尊自爱。教学内容:爱惜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教学目标:1.崇敬爱惜自己的、民族的和国家名誉的人。2.让学生知道注意分清是非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不注意分清是非,就可能犯错误,就会做有损自己名誉的事。3.有自尊心,能够明辨是非。正确的事,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对的事,再小也不做。能够结合实际例子区分自尊与不自尊的行为。4.知道一些自尊自爱的人物的事迹和格言。教学重点:1.有自尊心,能够明辨是非。2.知道一些自尊自爱的人物的事迹和格言。教学难点:能够明辨是非。正确的事,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对的事,再小也不做。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换位思考。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课时安排:5课时。第

8、10课 爱惜自己的名誉教学目标:1.崇敬爱惜自己的、民族的和国家名誉的人。2.让学生知道注意分清是非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不注意分清是非,就可能犯错误,就会做有损自己名誉的事。3.有自尊心,能够明辨是非。正确的事,积极主动地去做;部队的事,再小也不做。能够结合实际例子区分自尊与不自尊的行为。4.知道一些自尊自爱的人物的事迹和格言。教学重点:1.有自尊心,能够明辨是非。2.知道一些自尊自爱的人物的事迹和格言。教学难点:能够明辨是非。正确的事,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对的事,再小也不做。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换位思考。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教学准备:搜集伟人自尊自爱的事例;搜集生活中一些反面的

9、事例;搜集有关自尊自爱、不弄虚作假骗取名誉的名言警句。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崇敬爱惜自己的、民族的和国家名誉的人。2.让学生知道注意分清是非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不注意分清是非,就可能犯错误,就会做有损自己名誉的事。3.有自尊心,能够明辨是非。正确的事,积极主动地去做;部队的事,再小也不做。能够结合实际例子区分自尊与不自尊的行为。4.知道一些自尊自爱的人物的事迹和格言。教学重点:有自尊心,能明辨是非;知道一些自尊自爱的人物的事迹和格言。教学难点:能够明辨是非。正确的事,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对的事,再小也不做。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换位思考。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教学准

10、备:搜集伟人自尊自爱的事例;搜集生活中一些反面的事例;搜集有关自尊自爱、不弄虚作假骗取名誉的名言警句。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你希望给人们留下一个好印象,有个好名声吗?(学生回答。)你是怎样做的呢?(学生回答。)同学们说得很多,有一些建议很好。名誉也就是好名声。懂得自尊自爱的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十分注意,以良好的言行给人们留下好印象。好,现在有这样一个故事,看一看有什么事情发生。(讲车夫与鲁迅的故事。)师:旧社会,人力车夫的生活非常贫苦。可他为什么没留下鲁迅的皮包?(学生分组讨论回答。)2.师小结:这位车夫当然也很需要钱,可他没有留下这些钱,因他懂得,留下这笔钱,虽然能暂时

11、缓解一下家中的困境,但丢掉了自己的人格,败坏了自己的名誉。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名誉比金钱更重要。他用行动保持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当然也赢得了别人对他的尊重。请同学再看一篇文章。(出示扩展资料美与丑)3.师问:你认为哪些同学的行为是美的,美在哪里?哪些同学的行为是丑的,丑在哪里?他们应该怎样做?4.师小结:人们常说“名誉是人的第二生命”。我们要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名誉。懂得爱惜自己名誉的人,必定有强烈的荣辱感和羞耻心。而且爱惜衣裳要从新的时候做起,爱惜名誉要从小的时候做起。(板书:爱惜名誉要从小做起)二、辨析: 现在有这几种情况,请你分析一下,他们应该怎样做?1.春天,路边盛开着桃花。少先队员小芹看周

12、围没有自己认识的人,就想折两枝回家。2.小明昨天被评为三好学生,今天下午放学时不小心拉坏了教室电灯的开关,当时没人看见。3.张平在语文测试的时候,有几个字不会写,偷偷看了同桌的答卷。她想,我平时从不作弊,偶尔一次不会损害自己的名誉。4.关毅违反了体育课纪律,教师批评他。他看到旁边有几个同学正在看他,就故意昂起头,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补充。)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做事情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知羞耻的人,决不会有美德。(板书:勿以恶小而为之)三、课堂练习:选一选:一天下午放学,一名六年级的大同学在路上拦住了一名四年级的小同学要钱,那名小同学说没有,

13、这名六年级的同学就动手打人。这时,还有两位六年级的个子小一些的同学站在旁边,他会怎样做呢?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1)跟着那名同学打小同学,要小同学的钱。 ( )(2)站在旁边看热闹。 ( )(3)赶快离开现场,免得找麻烦。 ( )(4)走上前去制止。 ( )(5)找别人来帮忙,救护小同学。 ( )板书设计: 爱惜自己的名誉爱惜名誉 从小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遇事要分清是非,不对的事情不去做。2能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情感:1培养学生初步的荣辱观、羞耻心。2让学生对是非分明的人有一种敬佩感,愿意向是非分明的

14、人学习。行为:遇事能分清是非。正确的事,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对的事,再小也不做。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遇事要分清是非,不对的事情不去做。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以好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换位思考。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教学准备:搜集伟人自尊自爱的事例;搜集生活中一些反面的事例;搜集有关自尊自爱、不弄虚作假骗取名誉的名言警句。教学过程:一、讨论、评价。借助教材第41页的4幅图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1.评价:他们的这些行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吗?为什么?2.在你和同学之间,还有哪些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你怎么看这些行为?3.心理换位想一想:被别人不尊重时会有

15、什么样的想法、做法?4.反思自己是否有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谈谈现在的感受。5.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42页的表格里。二、虚名要不得。1.讲例子:抄袭。(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危害?)2.在你和同学之间还存在有哪些抄袭行为?(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危害?)3.小结抄袭的危害:三、读一读。 教师出示名人名言,学生朗读。1.人的美丽可爱,不仅是由于他的容貌,首先决定于他的神貌。一个品质高的人,永远是年轻和美丽的。冯雪峰2.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你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苏)霍姆林斯基四、辨一辨。1.老师讲王华的故事。(学生辨析。)2.师问:你认为哪些同学的行为是美的,美在哪里?哪些同学的行为是丑的,丑在哪里?他们应该怎样爱惜自己的名誉?五、选一选。填写书上46页的内容。第三课时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遇事要分清是非,不对的事情不去做。2能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情感:1培养学生初步的荣辱观、羞耻心。2让学生对是非分明的人有一种敬佩感,愿意向是非分明的人学习。行为:遇事能分清是非。正确的事,积极主动地去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