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与地貌学报告格式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7579784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学与地貌学报告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地质学与地貌学报告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质学与地貌学报告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学与地貌学报告格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质学与地貌学实习报告大纲一、 庐山地理概况(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基本地理特征)二、 实习路线和观察点概述三、 庐山地质特征2.1地层与岩石(泥岩、长石砂岩、石英岩、千枚岩、片岩、混合岩)2.2构造(断裂、褶皱(背斜、向斜、三叠泉处的小褶皱、X节理(狮子岩观察点)庐山内的褶曲,有背斜及向斜两列,排列由北向南是:大马颈虎背岭背斜;牯岭向斜;大月山背斜;三叠泉向斜。不论背斜或向斜均作NE走向。它们奠定了庐山的地质基础。主要断层有二组,其中一组NE走向的有:莲花洞正断层;好汉坡正断层;大月山正断层;庐山垄正断层;红石崖逆断层;温泉正断层。另一组NW走向的有:息肩亭逆断层;九奇峰逆断层;仰天坪正断层。

2、其中最主要的有二列:即北侧的莲花洞正断层和南侧的温泉正断层。二者将庐山包围,成为庐山断裂上升的主要机制。2.3外动力地质作用(高岭石的形成、球状风化)2.4庐山地质发展简史四、 庐山地貌特征4.1构造地貌特征4.1.1褶皱地貌单面山(虎背岭、五老峰)、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背斜谷、向斜谷(东谷莲谷、王家坡谷)、向斜山(女儿城、牯岭单斜构造的猪背岭)4.1.2断裂地貌虎背岭、五老峰、龙首崖断层崖地貌4.2流水地貌特征4.2.1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并与向斜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如小天池、莲谷王家坡、西谷、东谷、大校场谷、七里冲等宽谷4.2.2峡谷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锦绣谷、剪刀峡

3、、石门涧等)、潜蚀洞仙人洞、河流袭夺现象锦绣谷袭夺西谷、裂点、流水溯源侵蚀下切黄龙潭、乌龙潭、三叠泉)4.2.3山地夷平面芦林盆地和西谷一带(芦林大桥、如琴湖观察点可以观察到)、庐山周围呈带状分布的丘陵4.2.4阶地地貌峡谷中第一级平台不发育或已破坏,宽谷中第一级平台不明显,在峡谷和宽谷中一般只存在第二、三级平台,但在峡谷与宽谷的过渡地段发育了第一级平台,如东谷的下段形成V字形谷地,两侧残留有第一级平台。4.3冰川地貌特征4.3.1侵蚀地貌(U形谷、冰斗湖、冰川T字型擦痕、冰川阶步、冰川角峰、刃脊)4.3.2堆积地貌(冰川泥砾、冰桌、冰川漂砾、终碛垄、冰窖)4.4鄱阳湖湖岸地貌特征4.4.1鄱阳湖基本特征和成因4.4.2在鄱阳湖大桥处可观察到湖岛(鞋山)、湖蚀崖、湖湾、湖岬4.5长江九江段河流地貌及九江平原的地貌特征(北岸河漫滩堆积、江心洲、南岸侵蚀岸、鄱阳湖的入江口)在湖口县轮渡口处五、 气候、土壤、植被和地下水特征5.1气候5.2土壤5.3植被5.4地下水泉(大、小天池)唯一的亚高山植物园六、 总结与认识注:根据庐山实习观察内容分类总结实习报告各章节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