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挖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574400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暗挖隧道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暗挖隧道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暗挖隧道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暗挖隧道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暗挖隧道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暗挖隧道专项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暗挖隧道专项施工方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暗挖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暗挖隧道施工方案2010 年 4 月 16 日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与编制依据 4第一节编制依据 第二节编制说明 第三节编制原则 第二章工程概况与工程特点 5第一节 工程总概况 第二节 详细工程概况 第三节 施工条件与工程特点 第三章 施工前期准备 8第一节 技术准备 第二节 工程测量放线 第三节 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计划 第四节 主要劳动力配备计划 第四章 施工进度计划与工期保证措施 12第一节 施工总体安排 第二节 保证工期的措施 第五章 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21第一节 暗挖隧道开挖降水排水施工方案 第二节 暗挖段电力隧道施工方案 第六章 各种作业指导书 3.3.第一节 暗

2、挖隧道施工防止水作业指导书 第二节 锚杆、喷锚施工作业指导书 第七章 质量保证措施 60第第一二节节 标目准标:一市次政性工验程收质合量格检(验成评优定)标准.。第三节 措施 第八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68第一节 安全目标 第四节 施工安全制度的实施 第九章文明施工措施 72第一节现场总平面管理 第二节地下电缆和管网的保护措施 第三节粉尘控制措施 第四节废气控制措施 第五节污水处理 第六节噪音控制措施 75第十章 其 它第一节 造价目标与控制措施 # / 76第一章 编制说明与编制依据第一节 编制依据1、国家现行的有关市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操作技术规程和质量检验 评定标准以与省市对市政工程施

3、工管理的有关规定。第二节 编制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工程设计特点、功能要求,并本着对业主资金的 合理利用和对工程质量高度负责进行编制,编制的原则是:经济、合理、优 质、高效、技术先进。本施工组织设计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使质量与工期 控制措施到位,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工期与施工合同一致。第三节 编制原则本施工组织设计以确保施工安全,确保施工工期,确保工程质量,创一 流管理的指导思想进行编制。一、在施工组织机构建立上立足专业化,选用最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具 有技术专长的技术人员组成强有力的施工组织管理的核心层,全面负责工程 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以与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和安全保证等。二、在机械与检测

4、仪器配置方面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机械化施工和劳动 生产力,为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工期提供有力的物资条件。三、在工程施工上,仔细分析,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用统筹方法组织平 衡流水作业和立体交叉作业,不断加快工程进度。四、在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工艺的选择、施工技术的实施方面立足规 范化、标准化,落实各项施工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工期。五、精心进行现场布置,节约施工用地,组织文明施工,搞好环境保护。六、严格执行施工验收规范、有关操作技术规程,加强生产管理,确保 工程质量、工程工期和施工安全七、实施“精品工程”战略,通过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保优质、创信 誉,向业主交一个质量优良,用户满意的工程。八、遵

5、守党和国家与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为成都市综合整治作贡献。第二章 工程概况与工程特点第一节 工程总概况一、工程名称:二、工程地点:茶店子公交车站老成灌路三、工程概况:暗挖电力隧道、框架净空尺寸宽 3.98 M第二节 详细工程概况(一)钢筋的锚固长度与搭接长度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 9.3 、 9.4 条,钢筋净保护层厚度严格按照地下工程防水 技术规范 GB50108-2001 执行。(二)砼的防渗等级不得低于 S10 ,若需要时,可添加 CH-B 防水抗渗 剂,提高混凝土防渗能力。第三节 施工条件与工程特点三、工程特点:(一)本工程为城市电力隧道工程,具有施工难度大,

6、工期短、相对工程量大的特点,合理地安排施工组织是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二)本工程位于成都市,地上、地下均有障碍物和城市管网,施工中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对不能搬迁的管道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是保证施工 安全的关键。(三)本工程是市政工程,施工中涉与到排水与地下管线等多项地下工 程,加强与各主管部门协调和配合工作是确保施工工期的必要条件。(四)本工程位于成都市交通流量较大地段,合理解决施工期间施工区 段道路顺畅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文明施工的关键。第三章 施工前期准备第一节 技术准备一、研究和熟悉设计文件并进行现场核对:组织有关人员学习设计文件,是为了对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进行了解和 研究,使施工人员

7、明确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熟悉设计图纸的细节,掌握设计 人员收集的各种原始资料,对设计文件和图纸进行现场核对。主要内容是: 各项计划的布置、安排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规定;电力隧道平、纵、 横断面、构筑物总体布置是否合理,相互之间是否有错误和矛盾;电力隧道 中线、主要控制点、水准点、三角点、基线等是否准确无误。主要构造物的 位置、尺寸大小、孔径等是否恰当,能否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或使用新型材料; 电力隧道与市政管网与其他建筑物的相互干扰情况与解决办法是否恰当,干 扰可否避免;对质地不良地段采取的处理措施;主要材料、劳动力、机械台 班等计算(含运距)是否准确;施工方法、料场分布、运输工具等条件是否

8、符合实际情况;临时便桥、便道、临设布设是否合理,电力、电讯设备、临 时供水、场地布置等是否恰当;各项协议文件是否齐备、完善。二、补充调查材料:进行现场补充调查,是为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收集资料。调查的内 容主要有:工地地点的水文、地形、气侯条件和地质情况;弃土场、地材、 可供利用的房屋情况;施工场地的水源、电源,以与生活物资供应情况;地 上与地下障碍物的调查等。三、设计交桩和设计技术交底:工程在正式施工之前,应由业主、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交桩和设计 技术交底。交桩应在现场进行,设计单位将线路测设时所设置的导线控制点和水准 点以与其他重要点位的标志逐一移交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接受这些控制

9、点后,与时复核并采取必要措施妥善加固保护。技术交底由建设单位主持,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参加。交底时设计单 位应说明工程的设计依据、设计意图和功能要求,并对某些特殊结构、新材 料、新技术以与施工中的难点和需要注意的方面详细说明,提出设计要求。 施工单位则将在研究设计文件中发现的问题与有关修改设计的意见提出,由 设计单位对有关问题进行澄清和解释,对于合理的修改设计的意见,经过讨 论认为确有必要,可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对所讨论的结果逐一记录,并形 成纪要,由建设单位正式行文,参加单位共同会签,作为与设计文件同时使 用的技术文件和指导施工的依据,以与进行工程结算的依据。四、材料试验:根据现场条件和我公

10、司的实际情况,拟利用我公司试验室为基地建立本 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测体系,不再另建工地试验室。安排专职试验工程师常驻 施工现场配合监理工程师进行有鉴证取样,实施如下项目的检测:(一)砂石筛分和含水率;(二)砼、砂浆试块强度;(三)钢材、水泥现场复检; 其他项目将送监理工程师指定或认可的试验检测单位试验和检测。 第二节 工程测量放线在施工准备阶段,由业主组织对勘测单位所交付的道路中线位置桩、水 准点桩等与其测量质量进行检查核对,若发现桩密度不足、不稳定、被移动 或测量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应按施工测量要求进行补测、加固,移动或中心 测设,并书面报知监理工程师、业主和勘测单位认可。施工测量包括导线、 中线

11、、水准点复测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应符合 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与国家有关规程规定的要求。电力隧道中线主要控制桩采用导线控制,导线测量采用红外线测距仪和 J2 经纬仪。当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进行加密,必须保证在电 力隧道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距能互相通视。导线复测时,必须与相 邻标段的导线闭合,且起讫点与设计单位测定结果误差不得大于以下要求:角度闭合差:2N N为测点数。坐标相对闭合差 1/1000 。 电力隧道沟槽开工前应采用坐标法全面检查恢复路线主要控制桩,如交 点、转角、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起讫点等。恢复中线时应注意与相邻施工段 的中线闭合。发

12、现问题应与时查明原因,并报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研究解 决。电力隧道开工前采用 NS3 水准仪校对复核建设单位所交付的水准点,其 余路段高程闭合差 20 2NMM ;当超出允许误差范围时应查明原因并与时书面 报告有关部门解决。施工中临时水准点的距离应以测高不加转点为原则,本 工程按不大于 150 米设置。临时设置的水准点要求必须坚固稳定,且不受施 工扰动。对被移动,或发生沉陷的水准点应复测校核后方可使用。第三节 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计划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机械名称型号产地出厂日期数量(台)拥有新旧程度(%)汽车吊QY50中国2插入式振动棒中国20046690平板振动器中国20054490钢筋切

13、割机中国20042295交流电焊机中国20024480氧气压力焊机中国20013380钢筋加工设备中国20051190空压机自贡中国20043390砼喷射机PZ-5B中国20073390风镐机中国20054490试验测量设备中国20031185锚杆钻机33对讲机33气体检测仪33电脑联想中国22打印机HP日本11数码相机11第四节主要劳动力配备计划工种、级别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施工准备阶段主体施工阶段工程竣工阶段钢筋工2160木工280砼工2240砖工142隧道工10406电工242电焊工282机械工4122架子工4244各类司机280防水工042普工52410合计3417630注:以上按

14、进度需要考虑用人员数量,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增减高峰期施工人员176人。第四章 施工进度计划与工期保证措施第一节 施工总体安排一、工期要求:按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的招标工期为 120 日历天。为了尽早发挥业主 的投资效益,提升我公司的社会信誉,根据我公司多年市政道路与隧道的施 工经验和精心组织安排,保证按时完成本工程。第二节 保证工期的措施为确保本工程施工总工期和各阶段工期目标的实现,必须具有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甲、乙双方的配合,设计院、质监站的支持,外部环 境关系的协调,隧道构筑物各专业班组的紧密配合,是工期保证的前提。有 效的组织管理、工序控制、工艺流程安排、先进工艺技术的应用、工期计划 控制的目标管理是工期保证的关键。资金保证、机械设备有效配备、材料、 设备的与时组织进场、劳动力的统筹安排是工期保证的基本条件。严格的现 场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