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分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757438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探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李自新(733200) 课堂教学模式不应该程式化,更不应该僵化,但是课堂教学应该策略化。高效课堂教学首先要遵守一个原则,即“学生思维在先”的原则。学生思维在先是教学的常态,我们不排除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教师引导在先的做法,学生思维在先与新课程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如何保证学生思维在先呢?应提倡学生预习在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这是高效课堂的第一步。每一节课上,教师利用学生的预习结果上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第二步。用“解惑、强化、概括、总结”这8个字可以概括,这也是高效课堂的4 个维度。 解惑。教师必须明晰,学生的预习

2、是帮助教师“找惑”,为学生解惑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高效课堂的基本落脚点。强化。学生经过自主学习也许会理解知识,但他们不了解知识的重点,即使知道了知识的重点也未必会掌握,课堂上进行强化势在必行。强化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要突出针对性、重点性,要体现变式思维。强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堂练习、合作讨论、重点讲解等等。 概括。概括就是简化,简化的东西往往能突出核心,核心就是能力。概括的形式很多,如主题词、一句话、一幅图,等等。没有概括的课堂很难说是高效课堂。 总结。与概括不同,总结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与层次性。因此,总结多用于一个知识单元,概括多用于每一节课。一节课可以没有总结,但必须有概括。一个

3、知识单元必须有总结,帮助学生完成“从厚到薄”的过程。 事实上,解惑与强化是教师的初级劳动,概括与总结是教师的高级劳动。概括与总结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另外,只有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建立起师生互动,高效课堂才会真正实现。 鉴于上述的认识,我设想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 1.展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能力和智力。因为过去比较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比较重视思维的求同性、统一性而忽视思维的多元性

4、、灵活性,所以要突出“过程”和“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 在教学上,我们要学会整合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旨在“学会”,过程和方法目标关注“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在实现“乐学”。 2. 复习旧知识,即把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回顾。3.检查预习情况,这里所说的检查最好以习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大胆尝试完成,并从中发现预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注重强调的“两个前置”目标前置和问题前置,也就是体现了学生思维在先的理念。4.根据预习情

5、况决定教师的讲授。如果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教师就可以不讲;如果学生中存在问题,教师就要根据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予讲解。并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动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5.课堂小结。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概括,概括出本节课的核心,为你的课堂教学添上点睛之笔。6.布置作业、安排预习。根据学生实际适当提出分层要求,但要求必须具体明确。预习安排最好以问题的形式留给学生,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解决他们自己心目中的一个个问题。这是本人十分肤浅的一点设想,仅供参考。实际上高效的课堂教学还有待于同志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在探索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能打磨成高效课、精品课。最后我想用肖川教授(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英国教育哲学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校课程中心“优秀教师与教育专家合作论坛”首席专家)对理想课堂的评述结束我的话题:“唤醒沉睡潜能,激活封存记忆,开启幽闭心智,放飞囚禁情愫。”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吧!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