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三年中医治未病发展规划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572904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院三年中医治未病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院三年中医治未病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院三年中医治未病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院三年中医治未病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院三年中医治未病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院三年中医治未病发展规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县中医院三年中医治未病发展规划根据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和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结合“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和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开展中医“治未病”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术的重要内涵、是根据现代医学模式转换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要,设立治未病中心通过“中医体质辨识”、结合中医辨证,现代医学体检,采取起居调养、情志调节、太极拳、推拿、按摩、针灸、理疗、中药熏洗、养生教育等方法。达到辨识病理体质,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二、总体思路 根据中医“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三个层次,医院整合优质资源

2、。成立“治未病”中心,基本结构为:“治未病”中心辖三个分部即:体检中心、体质辨识中心、传统疗法中心;体检中心分为总检部分,临床科室分检部分,医技科室分检部分;体质辨识中心由医院中医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承担。按照体质分类标准确定各类计划、方案、指导实施;传统疗法中心以针灸康复科为龙头,全院所有临床科室对个体服务对象实施防病治病的中医诊疗措施。“治未病”中心拟开展中医诊疗项目60余种。 个体服务对象覆盖县域人口50%80%,服务县域及周边人口34万人。形成特色明显,效果显著、管理规范、机制健全、服务全面连续的工作体系,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及健康风险进行指导,实现“未病先防、即防早治、已

3、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总体目标,达到辨识病理体质,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1.中医预防保健科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成 员:* * 2.制定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及职责 四、工作要求 1.对个体健康状态,利用中医体制辨识和现代医学体检的方法进行评估,适时、实时采集服务队象健康状态的宏观、中观、微观信息。 2.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适时、实时分析评估。形成报告使服务对象时时自知全面的健康状态及风险。 3.指导服务对象进行自我管理,按照健康指导计划进行调理、调养、防范健康风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4.为个体服务对象提供就医咨询,协助联系、沟通各方面关系,实施必要的防病治病措施。 5.为

4、个人体健康服务对象出具体检报告,体质辨识报告,疾病风险评估报告,生存质量评估报告,心理指数评估报告等信息。提供辩体施养方案、亚健康状态调理方案、慢性病防治调摄方案等。 6.利用书刊、音像、演讲、教学、培训等形式宣传中医防病保健养生知识。提供健康保障计划、易发疾病综合保障计划、特殊群体易发疾病保健计划等。 7.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龄人群、已病人群、康复人群进行分类,实施健康评估,建立纸质健康档案。 8.将个体健康服务对象纳入“治未病”管理体系,定期进行随访。实施全程跟踪、循环服务。 五、开展业务项目 “治未病”工作开展医学体检、体质辨识及中医诊疗项目xx项,涉及协作科室xx个。其中中医诊疗

5、项目约有十余项。 六、实施步骤 1.宣传动员阶段(年3月4月) (1)宣传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新型健康服务模式。 (2)宣传中医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知识。 (3)制作宣传版面。 (4)医院网站设立健康教育栏目。 2.实施阶段(年4月2011年4月) 按照“治未病”的工作要求实施各项工作,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工作人员职责、各项制度;加强人员配置、人员培训;设施设备配备。 七、组织管理 1.“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及业务技术指导小组对“治未病”工作进行日常监督指导,切实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2.围绕规范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提供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传播健康文化,提出政策建议。 3.加强督促检查,建立日常检查机制,制定相应检查办法,促进“治未病”工作的开展,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4.定期对“治未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保障“治未病”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县中医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