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570919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页例1、例2及第78页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十五第1,2,3题。【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物品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3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教具、学具准备】教具:8个桃子(或其他水果、物品),8个盘子,24支铅笔。小棒、圆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在数学上可以用除法来表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除法。(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二、自主探索,认识除法1教学例1(课件出示一堆桃子

2、)教师:小猴家有一些桃子,你能猜一猜有多少个吗?教师:我们来帮它数一数。学生数出后,教师板书:8。教师:猴妈妈让小猴分桃,她提出了什么要求呢?(课件出示猴妈妈的话:把这8个桃子平均装在4个盘子里)学生读猴妈妈的话,教师板书:4。教师:你们能帮小猴分桃子吗?用小圆片代替小猴分一分,分好后小组内互相检查,是不是按要求平均分成了4份,分的结果是每盘多少个?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2。教师:谁能看着8,4,2这3个数把刚才分桃子的过程说一说,分之前总数是多少个?分的要求是什么?分的结果是什么?学生:8个桃子,平均分成4盘,每盘分得2个桃子。教师:谁能用我们数学上的算式来表示刚才平均分的过程?学生说后,

3、教师指出: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842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教师把除法算式板书完整。教师介绍除号的名称、写法、读法。写法:先写中间一横,再写上下的小圆点,两个圆点要对齐。学生读算式,用手比画除号。议一议:算式中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8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教师:你还能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用圆片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分的过程,再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2教学例2(出示24支铅笔)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含义:每6支装一盒(教师可以示范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教师板书:246。教师:你能用小棒代替铅笔自己动手分一分吗?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4。教师:观察分的结

4、果,是平均分吗?你认为可以用除法表示分的过程吗?请试着写出除法算式。引导学生看着除法算式学着用3句话把分的过程说清楚,把多少支铅笔平均分?分的要求是什么?分的结果怎么样?学生:把24支铅笔平均分,每6支分一盒,分成4盒。三、巩固练习,强化认识(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第2题。(2)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3)用20根小棒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过程,再写算式。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多。先独立分,再全班交流。(学生可以平均分成几堆,也可以按每几根一堆平均分)能说出3种以上分法,除法算式正确的自评为三,自评表上画3颗五星;说出2种分法的为二;说出1种分法的为一。(4)看算式圈一圈,说一说。(课堂活

5、动第3题)引导学生说出:8是平均分的要求,可以表示平均分成8份,也可以表示每8个分成1份。(5)看算式编故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想不想自己编故事?下面请同学们用1836编一个平均分的故事,看谁编的故事最精彩。编好故事后,先在小组内讲,再推荐一个同学到讲台上讲,其余同学进行评价,根据表现分别评为三、二、一。四、课堂小节,自我反思教师: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教学反思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过程】教科书第76页的例1、例2。【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卡通动画演示)有一天,猪八戒约孙悟空和沙僧到王母娘娘的桃园摘桃子吃,正巧碰上七仙女们摘回8个仙桃,猪

6、八戒上前讨要,仙女们要八戒分别按下面的要求分完桃才能吃:把这些桃平均分成4盘。猪八戒受大家的启发,正确地分完了桃(课件演示)。正准备吃桃,仙女又想考考它:如果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刚才平均分的过程,这些桃就全归你。八戒一听,急忙说:248,仙女们直摇头,八戒没办法,急得直流口水,只好求同学们。教师:大家能帮八戒的忙吗?学生:能。教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探索一种新的运算,一定能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板书:除法)二、经历学习过程,理解除法的含义1教学例1教师:这里就有8个桃,要把它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大家用学具摆一摆。教师: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把这个分的过程连起来该怎

7、么说?学生:把8个桃平均放在4个盘中,每盘2个。教师:刚才的操作中,要分的总数是几?分成几份?每份是几?(板书:842)教师:大家认为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这种平均分的过程?学生1:用84=2。学生2:84=2(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及时给予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学生所表达的式子根据学生姓名命名为发现。教师:为表示这种平均分的过程,很早以前的数学家就进行了探讨。1631年,英国的数学家威廉?奥特雷提出了用表示平均分;后来瑞士数学家认为把和结合起来表示平均分,现在我们就采用把和结合起来表示平均分。 (板书:84=2)教师:84=2表示什么意思?谁给我们这位新朋友取个名?学生:.(根据学生的命名,及时

8、给予肯定。)教师:数学家们最早也给取过这些名字,后来为了统一,把叫除号,把这样的算式叫做除法算式。教师:怎么写除号呢?先写一短横,再写上面一小圆点,然后对下来写下面一小圆点,请大家用手指在桌上练习写一个。教师:怎么读这个算式?试着像读乘法算式那样读一读。教师:读除法算式时,读作除以。大家跟着老师试读:8除以4等于2。教师:谁能结合分东西的过程,结合842说一说8、4、2分别表示什么?如果不是分桃,84=2还可表示什么意思?教师小结: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时,先写要分的总数,然后写除号,接着写平均分的份数和等号,最后写每份是多少。教师:除法有用吗?(有)还想学吗?(想)我们继续学习,请看屏幕。2教

9、学例2(课件展示:24支铅笔,每6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教师:每6支装一盒是什么意思?它要求我们把24支铅笔怎样分组?要分的总数是多少?按什么要求分?(1)学生在小组内用小棒代替铅笔,一边分一边说,并写出除法算式。(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分的过程说一说24,6,4分别表示什么。三、课堂活动(略)四、教学反思除法的初步认识(二)【教学过程】教科书第7778页例3、例4、课堂活动第3题及练习十五的第35题。【教学目标】1能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操作求出除法算式的商。2在分一分求商的操作活动中发展数感,培养直觉思维,体验猜测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10、】教具学具:12根跳绳,15枝花,3个花瓶(可用杯子代替)圆片、小棒。【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师: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除法,今天我们就用除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除法可以用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平均分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二、自主探索1教学例3教师:班上要组建一个跳绳兴趣小队,需要12个人参加,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几个组?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吗?为什么?怎样写算式?学生:123。教师:猜一猜,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有的可能直觉地感到4个小组就可以了,有的可能把12和3结合起来思考,想几个3合起来是12。不管哪种思考均应给予肯定。教师:你们猜得对不对呢?请用小棒分一分。把分的结果写在

11、后边。教师抽学生说算式的意义。124,126它们的商是多少呢?请你先猜一猜,再用小棒分一分。把分的结果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把这几个除法算式按除数的多少排一排,你有什么发现?教师:一个除法算式里的3个数也像加减法算式一样有自己的名字。你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在数学上,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是商。根据你的理解,被除数表示什么?除数表示什么?商表示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不要求完整、规范。2教学例4(出示15枝花,3个花瓶)教师:为了布置教室,需要3瓶花,要把这些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猜一猜,每个花瓶里插几枝花?学生自由猜测。学生可能根据

12、每瓶花大致的多少猜测每个花瓶里插几枝花,也可能把15和3结合起来,想3个几合起来是15。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学生用圆片代替花瓶,小棒代替花摆一摆,再写出除法算式的商。3验证结合15枝花和3个花瓶想153表示什么意思,估计商是多少。再用小棒分一分进行验证。点评:进一步感受除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体验猜测、操作的学习方法,加深对除法的认识。三、巩固运用(1)教科书第80页第3,4题,第81页第5题。(2)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学生说出问题,其余同学用除法算式解决。四、反思小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五、教学反思除法的初步认识(二)【教学过程】

13、教科书第77页例3、例4。【教学过程】1教学例3(课件展示:体育委员安排12个小朋友跳绳,每3人一组,可以分几组?的场景。)教师:每3人一组什么意思?它要求我们把12人怎样分组?要分的总数是多少?按什么要求分?(1) 学生在小组内用学具代替学生,一边分一边说,并写出除法算式。(2)全班交流:在123=4中,除了和=外,12,3,4分别叫什么名字?学生:12叫被除数,3叫除数,4叫做商。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书上看到的)看书、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大家以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获取知识。教师:结合分的过程,说一说12,3,4分别表示什么。算式123=4表示什么意思?教师小结:在用除法算式表示平

14、均分时,要分的总数叫做被除数,平均分的份数或每份数叫做除数。教师:如果大家想了解除法的更多奥秘,可以翻看书114页的除号的来历。学生阅读。教师:除了书上介绍的,也可在网上查阅数学符号的来历。2教学例4(课件演示)猴老师要求小马把15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的情境。教师:能用你的语言说一说猴老师的要求吗?学生:把15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朵?教师:根据这个过程怎么写除法算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53。教师:你能猜出每个花瓶插几朵花吗?学生猜后,再6人一组用15支铅笔代替15朵花分一分,验证你的猜想对不对。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图上(课件演示15朵花)怎么表示这种分法?请大家在教师提供的图上圈一圈。出示第78页课堂活动第3题。教师:老师这里有24朵小红花,小马虎在分的时候忘了用铅笔圈出分的方法,只列了一个式子 248=3,你能在图中圈一圈,说一说是什么意思吗?(课件演示24朵小红花)学生小组讨论,在老师提供的图上圈一圈,并选一名代表汇报结果。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