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法律关系、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570630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法律关系、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法律关系、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法律关系、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法律关系、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法律关系、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法律关系、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法律关系、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法律关系、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试卷1(总分:8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 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 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解析:2. 关于法律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 法律关系概念产生于19世纪,因此之前不存在法律关系B. 法律关系的产生必须要通过人的意志丿C. 法律关系是根据国家意志和个人意志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不带有客观性D. 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属于可能性的领域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一章第一

2、节中的法律关系的定义和特征。法律关系的概念出现 是在19世纪,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律关系在之前的社会中是不存在的,比如古代税吏征税就是行政法律关系 只是不以“法律关系”来称呼而已,A选项错误;法律关系的产生以法律规范为前提,法律规范中必然包 含国家意志,国家意志在根本上也是作为统治阶级的人的群体意志,因此B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考试 分析上强调的是作为法律关系参加者的人的意志是否必要,那当然就是不一定必须,因为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事件也可以导致法律关系的产生;法律关系虽然本质上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现象,但 是任何思想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都是构建在经济基础之上且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并对客观的

3、社会关系 发生影响,所以必然带有客观性, C 选项错误;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已经处于行使和履行的阶段了, 因而不是“可能性”,而是现实和具体的了, D 选项错误。3. 按照法律关系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的性质,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分数:2.00)A. 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和诉讼法律关系丿B. 调整型法律关系和保护型法律关系C. 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D. 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章第一节中的法律关系的分类标准。所谓社会内容的性质,主 要是由相关的法律规范的性质来区分的:宪法性法律确认和形成的社会关系是基本法律关系,宪法以外的 法律确认和调整的社会

4、内容是普通法律关系,诉讼法确认和形成的社会内容是诉讼法性质的,因而这种划 分的结果是A选项;调整型法律关系和保护型法律关系是以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作用和实现规范的内容 不同来划分的,尤其是调整型是对合法行为的调整,保护型则是针对违法行为的受害者进行保护;平权型 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关系双方地位平等与否来划定的;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则 是根据主体是否特定化来划分的。4. 下列各选项中,属于隶属型法律关系的是(分数:2.00)A. 法官甲与其下属之间的私人借贷关系B.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C. 私企老板与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D. 审计局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审计监督关系丿 解析:解

5、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一章第一节中的隶属型法律关系。隶属型法律关系是一方当事 人可依据职权而直接要求他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关系。简单说来,隶属型法律关系双方之间 地位是不平等的,当然这是一种依法而存在的不平等,或者说其中一方是受另一方依法管控的。由此,法 官甲与其下属之间虽然存在上下级关系,但是就私人借贷这一民事关系中双方地位是平等的,A选项错误; 师生关系根本不属于法律关系,因为没有专门的法律来创立或者调整这种关系,因此也就不可能属于隶属 型法律关系, B 选项错误;私企老板与其下属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也是典型的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 不属于隶属型法律关系, C 选项错误;审计

6、局对当地企业进行审计监督是典型的行政监督关系,而行政关 系是典型的隶属型法律关系, D 选项正确。5.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特殊权利能力的是(分数:2.00)A. 结婚权丿B. 继承权C. 健康权D. 肖像权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一章第二节中的权利能力。权利能力分为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 权利能力两种。一般权利能力为所有公民所普遍享有,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如人身权利能力等。特殊权 利能力须以一定的法律事实出现为条件才能享有,如参加选举的权利能力须以达到法定年龄为条件。B、C、 D都属于人身权利,而A选项结婚权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必须达到法定婚龄才享有,属于特殊权利能力。

7、6. 关于法律上的权利与权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 权利与权力本质上一致,但它们的各种表述方式适用的主体不同丿B. 由于我国采用首长负责制,所以首长个人也可以享有权力C. 权利的强制性是直接的,而权力的强制性是间接的D. 权力是可以放弃的,而权利是不可放弃的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一章第二节中的法律上权利与权力的区别。广义上的法律权利 包含了权力,从字面上讲,职权、权限、权力等词与权利一样,也可以理解为法律关系主体具有自己这样 行为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他人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能力或资格。根据我国宪法,对中央国家机关使 用职权一词,对地方国家机关使用权限一词,对公民

8、则使用权利一词,A选项正确;权利主体一般是公民 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权力主体则只能是被授予权力的国家机关及其特定的工作人员,B选项错误,这 个跟首长负责制没有太大关系;权力的强制性是直接的,因为它直接表现为一种掌控力、影响力,而权利 本身只是并无这些直接的强制力,而要依靠权力来获得强制力,C选项错误;权力,尤其是职权,是不能 放弃的,而权利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放弃的,但也并不是可以随意放弃的,D选项错误。7. 肖像权属于法律关系客体中的(分数:2.00)A. 物B. 精神产品 VC. 人身利益D. 行为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章第二节中的法律关系的客体。肖像权是指人对自己的肖像享 有

9、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就是人所享有的对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一种人 格权。权利显然是非物质的,也不是行为和人身的一部分,因而只能归人精神产品。换一个角度看,权利 的本质是一种法律上的能力和资格,因此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各种权利实际上都只能是上层建筑的东西即 精神产品,故而B为正确选项。8. 甲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新马泰五日游旅行团,在旅游过程中与旅行社导游发生争执打斗,将旅行社诉至 法院,甲与旅行社形成的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分数:2.00)A. 新马泰五日游的旅游活动B. 甲与导游之间的打斗行为C. 甲与旅行社之间的纠纷 VD. 甲在打斗中所受伤害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

10、考试分析第十一章第二节中的法律关系客体。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指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诉讼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它既包括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又包括当事人之间争 议的民事实体权利义务关系。由此,旅游活动不是诉讼要解决的问题,A选项错误;打斗行为以及甲所受 的伤害也只是诉讼要查明的内容之一,而只有诉讼所要解决的原被告之间的纠纷,才是诉讼权利、义务指 向的对象,即C选项双方之间的纠纷才是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9.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不是随意的,必须符合抽象和具体两方面条件,其中抽象的条件是指 (分数:2.00)A. 法律事实的出现B. 法律规范的存在丿C. 法律关系客体存在D. 法律关系主体

11、适格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一章第三节中的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抽象条件。本题 可以通过简单识记选出B选项为正确答案,但是从理解的角度来看,这里的两个条件与C、D选项之间存在 的关系也需要理解:即“法律关系客体的存在”和“法律关系主体适格”就是法律事实的一部分,因为它 们都是法律规范假定部分规定的资格或者现实情况。例如,继承法律关系的产生,客体的就是遗产的存在, 主体适格是指继承人和被继承人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继承人未被剥夺继承权,这些都是相关法律规范的假 定部分的内容。10. 王某长期家庭暴力殴打妻子李某,最后一次严重殴打导致李某重伤,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 五年,入狱

12、服刑后不久李某与之协议离婚,导致婚姻关系消灭的法律事实是(分数:2.00)A. 王某长期的家庭暴力行为B. 王某导致李某重伤的故意伤害行为C. 王某人狱服刑的事实D. 李某与之协议离婚的行为丿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一章第三节中的法律事实。导致法律关系消灭的法律事实与一 般性事实不同,前者是法律规定的规范性事实,而后者则没有被法律规定。具体就婚姻关系的消灭而言, 我国法律规定的只有两种情况,一是配偶一方死亡,二是离婚。在上述选项中,长期的家暴行为、导致重 伤的故意伤害行为以及入狱服刑的事实,在法律上而言都不必然导致婚姻关系的消灭,因为它们都不是婚 姻关系消灭的法定事由,而是一般性事

13、实,只有离婚行为才是从法律上消灭婚姻关系的原因。11. 房屋买卖关系的成立,除需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的法律事实外,还必须有房地产管理机关办理登记过户 这一法律事实。这里的两个事实作为相关整体在法律关系理论上被称为(分数:2.00)A. 法律行为B. 法律事件C. 事实构成丿D. 成立要件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一章第三节中的事实构成概念。有时候一个法律关系的产生、 变更或消灭需要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在法学上,人们常常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构 成的一个相关整体称为“事实构成”。虽然两者都是法律行为,但是强调作为相关整体的时候,就只能是 事实构成了。12. 法律责任产生的

14、原因不包括 (分数:2.00)A. 违法行为B. 违约行为C. 诉讼行为丿D. 法律规定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一节中的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有 三:违法行为、违约行为和法律规定,其中违法和违约要承担责任好理解,法律规定的法律责任,如果不 涉及具体行为的话,一般而言就是法律规定的职责或者必须履行的责任,实际上是一种义务;诉讼行为可 以对法律责任作出明确判决,但这并不是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只是让已经存在的法律责任以判决或者裁 决的方式明朗化而已,C选项错误。13. 关于四种法律责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 刑事责任是行为人对国家所承担的责任B.

15、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比如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C. 行政责任是行政相对人不遵守行政管理要求所产生的责任丿D. 宪法责任是因为立法或者行为违反了宪法所产生的责任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一节中的法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是一种公法上的责 任,行为人侵犯的不只是受害人的相关权益,更重要的是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公共利益,故而刑 事责任是对国家所承担的责任,A选项正确;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因为它与刑事责任不同,其侵犯 的只是私法上的权益,即便是人身权也是如此,因而一般用财产责任的方式进行救济,当然也带有一定的 惩罚性在里面, B 选项正确;行政责任是行政关系的双方,包括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都可能违反行政法 规而产生的责任,而不只是相对人一方,C选项错误;宪法责任更多地是因为制定的法律法规违反宪法而 产生的,因此通常将立法违宪单列出来,当然也包括其他主体的危险行为, D 选项正确。14. 关于法律责任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 责任主体必须掌握一定的职权B. 达到法定的年龄的人都可以成为责任主体C. 法人或者组织也可能成为法律责任主体丿D. 法人一般由其法定代表人作为责任主体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一节中的法律责任主体。法律责任主体只需要具有法定 责任能力即可,年龄实际上也是法定责任能力要求之一,并不一定掌握职权,A选项错误;达到法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