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黑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7567874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黑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黑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黑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黑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黑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课 题:黑信课 时:1课时课 型:新授课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黑信课前预习: 了解整理及自行解决生字词。相关课程标准: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评价人物: 1,通读全文,说出整体感觉 2 领会主线对描写人物、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过程:、解决生字词、读一读下面的字: 倒背如流 嗫嚅 社稷 踌躇满志 诏书、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在笔记本上抄写两遍: 倒背如流: 倒着背诵像流水那样顺畅,形容诗文等读得很熟。 嗫 嚅:

2、 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 社 稷: 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后用为国家的代称踌躇满志: 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 的成就非常得意。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一歹徒在国王的马车里投放了一谩骂国王的匿名信。通读课文,思考. 本文是一篇小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简单的字概述文章情节 接黑信-看黑信-处理黑信-公布黑信,本文是一篇小说。而小说的主要特点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1、看文中写了哪些人? 2、这些人面对黑信时都有什么样的反应? 3、反映了这些人的什么特点?四位枢密参赞:脸色顿时变得煞白男爵卡尔: 嗫嚅议员们: 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警察局长: 踌躇满志

3、、 谒见,将此信印刷,遍及全国 特点:奴颜婢膝 愚蠢之至.本文想要讽刺哪一类现象 讽刺了统治者的愚蠢可笑,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及阿谀奉承的社会风气. 黑信当中的警察局长与皇帝的新装中的大臣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命运?这个局长是聪明人还是蠢人? 皇帝的新装大臣们附和皇帝,保住了自己的官职,并没有因为这场闹剧而被罢免。黑信警察局长弄巧成拙,让国王成了天下人的笑柄,最终丢了官职。. 皇帝的新装没有指出具体的国家,时代,孩子也没有姓名黑信则国家和国王都有名字,两篇不同的写法,各有什么好处? 小说以人物形象为中心,着眼点在塑造人物形象,而童话以想象联合幻想,重点在于构思的奇幻和告诉人们道理.请续写本文的结局

4、让学生自由发挥达标检测:1.默写生字词,解释词语的意思2.说出本文主旨 教学反思:本文的体裁是小说,但这篇小说,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因而重点放在人物形象的理解上。通过与皇帝的新装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更深层次上引导学生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比较是人们分析、认识和鉴别事物的重要方法。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中,人们总是通过对相似或不同事物的互相比较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在教学中经常运用比较教学的方法,注意同一对象在不同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的价值观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读议结合,分析人物。从学生读深、读透文本的角度,我设计了四个层面的阅读,时间大约20分钟。设计理念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享受文学,展示才华的时间和空间。二是通过多角度的读,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如皇帝和警察局长,从而深刻理解文本内涵。展开想象,改写故事。经过30多分钟的热身思考,学生的思维火花发生碰撞,激发起强烈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愚人为镜,通过改写故事,学做一个富有智慧的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