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系列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564918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系列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系列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系列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系列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系列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系列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系列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基础系列题(2)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成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连续一个小时的体能训练后,篮球队员们累得吴牛喘月,但为了能在高中篮球联赛上取得好成绩,大家都毫无怨言。他处心积虑地寻求国画艺术的发展道路,多方探索,力求变化创新,在挥毫泼墨中抒发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这只闯入村庄的大棕熊,把村民储存食品的柜子翻了个遍,大快朵颐之后扬长而去,真令人哭笑不得。我打算给孩子们普及一下关于壁虎的知识,虽苦心孤诣,但想到的内容却少得可怜,不禁生出一些遗憾来。一些城市在明知自身不适合或者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却偏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设地铁,最后得不偿

2、失,这无异于火中取栗。为了使国学教育有实效,在浩如烟海的国学书籍中排沙简金,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事情,教师和家长都应成为“把关者”。A BC D答案A解析吴牛喘月:比喻疑心遇到不利的情况而害怕。望文生义。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感情色彩不当。大快朵颐:形容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使用正确。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不合语境。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使用正确。排沙简金: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使用正确。2(病句)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就亚运前三天的表现来看,中国柔道队尽显颓势,三

3、天未夺一金,表达了中国柔道在大级别上“垄断”的结束。B.为了支持民族航空工业的发展,中国民航局正在制定鼓励支线航空,计划采购国产飞机的航空公司有相关的优惠与简化手续。C.新来的教育局长与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亲切的交谈,鼓励他们要解放思想,知难而进,争取新学年呈现新气象。D.换装后的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在第八届珠海航展中进行的40分钟飞行表演,给观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精彩。答案:选D(A.搭配不当,应该为“宣告结束”;B.成分残缺,“制定”缺少宾语“的措施”,优惠缺少中心语“政策”;C.“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您的舞蹈跳得真棒,本年度最佳舞蹈演员评选,您

4、一定可以忝列其中!B我的鼎力相助使你获得比赛的成功,所以你送我的礼物我也就笑纳了!C尊敬的张老师,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光临寒舍,我深感荣幸!D请你留步吧,这件事很重要,我还要继续考虑一下,过段时间再赐教!答案C解析A项“忝列”意思是有愧于排列在其中,为谦辞,不能用于评价别人。B项“鼎力相助”是尽全力帮助,为敬辞,用来感谢别人的帮助;“笑纳”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不能用于自己。D项“赐教”为敬辞,给予指教。谦敬不当。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很多动物有着颜色古怪的眼睛,为什么人的眼睛不是五颜六色的呢?眼睛的颜色

5、其实是指虹膜的颜色,即眼睛中的一圈环状肌肉的颜色。如果 ,眼睛就会呈现出黑褐色; ,眼睛就会呈现出淡褐色、绿色或蓝色。当瞳孔扩张时,虹膜处于收缩状态,由于黑色素的密度变大,眼睛的颜色便会加深一些;反之亦然。不过, ,人类的眼睛也不可能是五颜六色的。答案(示例)虹膜中含有大量的黑色素随着黑色素含量的降低无论虹膜如何收缩或舒张二、古代文化知识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B“笞刑”,古代的一种刑罚,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定为五刑之一。C古代的计时法比较特殊,如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

6、。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前。D“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答案C解析“人定在黄昏之前”错,应该是“人定在黄昏之后”。三、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 , ”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护守洁净品德的坚强意志。(2)陶渊明桃花源记中“ , ”两句写桃花源村人对渔人的信任、主动说明他们来到桃花源村并与外面的人断绝来往的原因。(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无论“他”生在“我”的前面还是后面,“我”都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其前提是“ ”。答案(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7、境(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四、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苏轼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注安石:谢安,字安石,早年隐居,四十余方出仕,之后仍不忘隐居,镇守新城时打算“经略初定,自江道东还”,后志不遂,病死京城。从事:从政。沧洲:水

8、滨,古代多借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鬓惊秋”即“为鬓生白发而惊”,明写谢安出仕较晚,暗写词人已届暮年的忧伤。B词人借写谢安“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表现了他与弟弟苏辙分别时的不舍。C“雅志”句说做官妨碍了谢安隐居志愿的实现,这隐含着词人对贪恋功名者的批判。D结句引用“求田问舍”典,自比许汜,言自己已无忧国之心,甘做求田问舍的庸人。E本词结构清晰,“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三句承上启下,上片咏史,下片抒怀。2词序末两句“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是说“要以谢安没能早退为戒,要以退隐后兄弟相从的快乐作为安慰”,请结合全词分析这两句话在词

9、中的具体体现。答: 【参考答案】1ADA项“暗写词人已届暮年的忧伤”错。D项“甘做求田问舍的庸人”错。2“以不早退为戒”:上片写谢安本抱有功成身退的心愿,可结果却是“扶病入西州”,从而产生“退隐的雅志”、困于“轩冕”的“遗恨”,而谢安的“遗恨”正是苏轼引以为“不早退”的鉴戒。“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下片设想辞官归隐后的情景在归家途中,每有“佳处”则可尽情游玩;同时设想兄弟相聚,可尽兴地喝酒唱歌,无拘无束,而这些“相从之乐”正是对归隐的最大安慰。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

10、不随波逐流。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汩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

11、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

12、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辩以死直”的誓言。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13、,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1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独立不迁”是屈原崇高人格的核心,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是屈原这种“独立不迁”人格最为集中的体现。B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流两个方面。

14、C“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解而不他迁,等等。D“独立不迁”体现了屈原和渔父截然不同的人格:大概是隐者的渔父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决不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解析“最为集中的体现”过于绝对,原文是说“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屈原最后投身汩罗,以死明志,这是因为各国国君没有一个理解他,重用他,他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B屈原以“无求”与“苏世”的为人准则要求自己并努力践行,这使他“独立不迁”的人格更为坚实和完美。C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因而对他深表同情和赞赏,这也可以让人看出屈原自己崇高的人格。D全文采用了层层递进的结构方式,阐述了屈原“独立不迁”人格的丰富内涵,逐层深入,结构谨严。解析A“各国国君”错,原文说“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但屈原始终还是“不能他迁”,因而屈原身投汩罗的原因只能是楚国国君没有理解他,重用他。C“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错,这是作者的观点。D“层层递进”错,全文采用的是“总分”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现了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