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书与“无声”读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755856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声”读书与“无声”读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有声”读书与“无声”读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声”读书与“无声”读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声”读书与“无声”读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声读书与“无声”读书摘要:读书有两种形式,一为“有声”;二为“无声。但无论哪种形式,都要静下 心来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沉下心来读”。本文从无声读书和有声读书两 个方面阐述了笔者的点滴体会。关键词:“有声”读书;“无声”读书;阅读读书有两种形式,一为有声”;二为无声”。但无论哪种形式,都要静下心来读,也就 是我们常说的要沉下心来读”。因为,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要让学生读进去,必须先让他 们有一颗安静的心。静心阅读真的很“静吗?其实不然,试想,若让一辆自行车仅靠两个轮 子保持平衡,必须使它处于运动状态。所以,笔者认为最好的静心阅读状态是用高速运转的 思维来保持外表的平静。如此,真正有质量的静

2、心阅读应该是表面静如睡莲,内心涌动波澜。阅读的涵义实在宽泛,笔者从“无声读书和“有声读书两个方面来谈自己的点滴体会。无声”读书1. 在树林子里看书读书讲究一个安静的环境,环境是靠人创造的。以往,学生到校后在教室里吵吵嚷嚷, 声音尖利刺耳,神经高度兴奋,等到打铃,十分钟晨读开始,他们还意犹未尽。这样的早晨 不利于学生静下心来。所以,学习有经验的教师的做法:每天清晨,笔者要求早到的学生在 教室里静静地看书,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早晨的教室应该像一片幽静的树林子,让翻书声 成为风穿过林子的沙沙声。“在树林子里看书”,抓住早上这个良机,使他们易动的心渐渐平 息。2. 握一支笔读书语文课堂上,教师们经常要

3、求学生读书、思考,那么学生究竟思考了吗?效果如何?尤 其是在默读的时候,神游功夫好的学生思绪往往不知飘向了何处。作为教师,我们又如何检 验?这全凭一支笔。默读思考的时候,学生手里必须握着一支笔,及时圈画词句,提出疑问, 最重要的是要及时把自己想到的、悟到的写下来,虽是零星要点或只言片语,但此举不可小 觑。一般,在书上划点什么、写点什么的人,阅读的效率比书上空空如也的人要高得多。“握 一支笔读书这是以外力控制内力。3. 做“神偷式听者从广义上讲,听是阅读的一种方法,听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相当重要的能力。笔者平时 要求学生在听的时候做一个“神偷”,学生发言时“偷学生的脑袋,教师总结时把要点尽收囊 中

4、。比如,一位学生发言完毕后,笔者会随手点另一位学生说说要点,要求他们将别人的智 慧用最简洁的词语或句子记录下来。笔者告诉他们,拥有别人的智慧就好比你的肩膀上长了 两个、三个脑袋,这种“偷是一种分享,是令人愉快的行为。汲取别人的智慧,使他们在听 别人的时候专注一点,久而久之,就可养成认真听记的习惯。二、“有声”读书“有声”读书形式很多,笔者单讲朗读。公开教学的时候,学生正确、流利、传情达意的 朗读会给课增色不少,但这功夫全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磨练。朗读习惯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 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步步落到实处。笔者历年来接的班级朗读水平都不一样,所 以,每年的训练重点都不同,大体上,笔者对学

5、生的朗读训练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训练初期,笔者要求学生把全班朗读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来看。外观上,要求学生在两秒 钟里正身体,对书册,眉毛上扬,书本离眼睛一尺左右,两脚平放在地面上。这有点像大合 唱前的阵势,这一方面引起他对朗读的重视,另一方面保持气流的通畅。这个姿势要训练很 多次才会成型,一旦训练成功,这架势俨然像是要读书的样子,有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的感觉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除了基本姿势外,朗读的音色也是很重要的。这跟唱歌一样,调起高了,声音尖利刺耳; 起低了,声音沉闷得受不了。例: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声调稍微起 高点,读起来就有黄河一泻千里的磅

6、礴气势。什么内容配什么调才合适?这也说不明白。笔 者让学生听,听笔者泛读,听学校红领巾广播,听磁带里的音色,听班级里音色好的同学读 书,让他们在听中辨别、琢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中选择更合适的。另外,教师在 说预备一一开始”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把基本的朗读调子给学生了,所以,起好调子这样的 细节也很重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很多时候,学生读书的节奏比较拖沓,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教了他们一个办法:吃着碗 里的,看着锅里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嘴读这个词时,眼睛已经看着下一个词或短语, 余光已经瞟到下半句或下一句去了。比如:读书使我们思想深邃。读读书”时,眼睛实际是 看着“使我们”三个字,眼

7、睛的余光看到的是“思想深邃。犹抱琵琶半遮面有这样的朗读,平时听课过程中常听到,低、中年级学生常这样朗读。例:春回刁大地 N,杉树林长出刁嫩绿的幼芽N。这样的朗读有固定的高低节奏,且节奏不是根据句子的结 构来定,而是所有的句子都一律按照这样的节奏,句中所有助词全都拖长音,听来给人一种 黄牛拉破车的感觉。怎么办呢?笔者告诉他们,“的、地、得”只能读半个,另半个呢?被琵 琶遮掉了。这就解决了一个读好词组的问题,词组不拖音了,朗读句子整体节奏感就强了, 朗读自然就好听了。以上介绍的是一些静心阅读的外围因素,学生静心阅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学生读书能 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相信很多教师都会做得比笔者更好。作者单位:江西省分宜县教育体育局邮政编码:336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