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精选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557000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试题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模拟试题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模拟试题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模拟试题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拟试题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试题精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1. (2008 年广东普高质检) “要走断头路,跟住蒋独夫。要走光明路,跟住毛泽东。”“蒋军 弟兄们:国势已经大改变,打了十六个半月内战,老蒋的军队已有一百五十八万被消灭。” 以上传单产生于( )A. 1946 年 B. 1947 年 C. 1948 年 D. 1949 年B 解放战争即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于1946年夏,依据“打了十六个半月内战”可知此 时就为1947年10月左右。2.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陈毅这 首诗所指战役的意义是A.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使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C.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

2、进攻D.结束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C 此诗写的是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军整编74师3.2万余人,击毙敌中将师 长张灵甫,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3. (上海十二校第二次联考)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 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 折点。”这个转折点是人民解放军( )A.由战备防御转入反攻 B.取得三大战役胜利C.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 D.攻占南京全国解放A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4. (2008 年太原调研)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第二年作战的基本特征是()A.内

3、线防御为主B.内外结合,外线反攻为主C.内线相持为主D.内外结合,外线决战为主B 在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后,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方针,逐渐由内线作战到外线作战,并 开始以外线反攻为主。5. (温州市十校联考)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B.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C.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C 1947年夏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作用。6. (南京九中12月)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诗中写到:“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运 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前提是A.农民踊跃支援前线战斗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C.解放区实行了

4、土地改革D.军民鱼水一家亲C 陈毅诗歌讲的是农民踊跃支援前线战斗的情景,其出现的前提是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农民对解放区政权的支持,支持解放军的战争。7. (汕头潮阳一中期中)右面是一张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五人的合影,这张照片最有可能摄于()A.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时期B. 抗日战争反攻时期C.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期D. 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时期 淮海战役时期,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率领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与国民 党军队在中原地区展开激战。所以应该是Do8. (2008 年福建质检)观察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变化情况示意图(单位:万人)。判断发生在 M 点的战役

5、是()A.孟良崮战役B.渡江战役C.辽沈战役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辽沈战役后,解放军的数量首次超过国民党的军队。9. 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关于战略反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中原防御体系 主攻方向是国民党防守力量薄弱的地区A. B.C.D.B要注意战略反攻与战略决战的区别。“基本上消火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是三大战役的历 史意义,由防御阶段转为反攻阶段还不足以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10. 人民解放军把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直接原因是这一地区()A.有较好的群众基础B.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C

6、.严重威胁陕甘宁地区D.国民党防守力量薄弱D主攻方向选定中原源于国民党在该地区力量薄弱。11.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A.影响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D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从而改变了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12. 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 部分主力和部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敌人”下列哪些活动符合上述方针( )解放石家庄千里跃进大别山收复延安 三大战役的胜利A.B.C.D.B材料反映的是在内线作战,即在解放区作战。是战略反攻打到外线去,是战

7、略决战。13.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句话的含义包括()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三大战役的胜利是在人民战争路线指引 下取得的三大战役的胜利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战 争的胜利A.B.C.D.C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而不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标志,排除。14. (长郡中学第四次月考)阅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t1929-1932年革命根据地1929-1932年游击区华北敌后抗H根据地形势示意图氐勿抗日根据地 各航日戡插地的分界拔敌占领区pwTrnnnrq国民览侵占的解 duwud放区* 19241932年农村苹命

8、根据地示童图南纯人扯解放军战略反攻示虑图军at攻方向 西北解敝罩进攻方向 一华东粗军进攻方向主要歼敌地虑(1) 图一中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图二中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指导思想、斗争对象、分布区 域上有何不同?(2) 综合上面三幅图,从地理方位来说,中国革命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什 么?(3) 上述三幅图每幅图所反映的武装斗争的结果如何?答案:(1) 指导思想:前者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后者是全面抗战路线;斗争对象:前者是国 民党反动派,后者是日本侵略者、顽固派、日伪军等;颁布地域:前者主要是江南地区,后 者主要是在华北地区。(2) 中国革命重心经历了南方一北方一南方的变化。主要原因:由于

9、反动势力主要集中在 北方和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因而红色政权普遍出现在南方各省。由于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和 抵抗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所以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一方面抗日战争结果,中日民族矛 盾基本解决;另一方面国民党中原兵力空虚,解放军进行了战略反攻,因而革命的重心又向 南方转移。(3) 结果:1934年,红军第五次“围剿”失利,根据地大部分丧失,红军被被迫长征。 抗战胜利前夕,抗日根据地抗击着侵华日军的大部分和几乎全部的伪军,根据地得到发展。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对扭转中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是人民解放军战争走向胜利 的历史转折点。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

10、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 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 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材料二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 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材料三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 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奇 迹这个奇迹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一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出了什么

11、作战方针?提出这一方针的背景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解放战争第二年作战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全国性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是在哪里?为何作出这一选择?(4)材料三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其中的转折点是指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是一个历 史的转折点”的?答案:(1)举行全国性战略反攻方针。背景:当时尚未完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进攻,但敌我 力量已发生较大变化。(2)主力军进行外线作战,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相结合。(3)中原地区。原因:这个地区敌人防守力量薄弱,位于国民党统治心脏地区,可威胁南 京、武汉,便于调动敌人,且有回旋余地。(4)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后,揭开战略反攻序幕。各解放区也相继转入反攻,形成全国性战 略反攻的形势。转折点即1947 年开始的全国性战略反攻。理解: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反革命 势力从此由进攻转入防御,人民革命力量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并将迅速地夺取全国胜 利。这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外反动派在中国的统治走向灭亡的转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