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专题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755400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专题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三化学专题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三化学专题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三化学专题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三化学专题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专题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专题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初三 化学 专题初三化学专题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1.你听说过“化学”吧,你能选出一些与化学相关联的事物吗? A.空气 B.水 C.土地 D.食物 E.衣服 F.化石燃料 G.农药 H._(你的想法)2.你能选出出一些与化学相关联的现象吗?A.煤气燃烧发热 B.电灯发光发热 C. 火药爆炸 D.轮胎爆胎 E. _(你的想法)3.你了解的化学对人类有什么贡献吗?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 F.火箭 G.医药 H. _(你的想法)一、物质的运动和变化1、分辨自然科学研究对象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都是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与研究物质运动的。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 新

2、物质 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 新物质 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有物理变化。【例】请选出下列化学变化中产生的新物质: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请选择)燃料燃烧A.燃料 B.二氧化碳 C.水 D.二氧化硫 E.二氧化氮食物变质A.食物 B.变质的食物 C.二氧化碳 D.水植物的光合作用A.叶绿素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E.糖类钢铁生锈A.钢铁 B.铁锈实验1:镁带燃烧取一小段镁带(颜色_;状态_),用砂纸擦亮(颜色_),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观察现象。现象:_。结论:_。【重点】化

3、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化学方程式:实验2:向石灰水吹气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颜色_;状态_),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吹入的是_气体)观察到的现象:_;结论:_。化学反应的表示: _化学方程式: _实验3:把酸滴在大理石上取一个试管,放入少量大理石碎块(颜色_;状态_),逐滴加入盐酸溶液(颜色_;状态_)现象:_。结论:_。化学反应的表示: _化学方程式: _【学会描述】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化学变化的条件:常温、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沉淀、生成气体。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3、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即物质在化学

4、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毒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的活动性,具体与什么物质反应等。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以及金属的延展性、导电导热性等。在描述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时要说明压强和温度。【例】阅读下面的短文,分别指出哪写句子是描述铝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铝是一种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它质地软,很容易制成薄片,密度较小(2.7g/c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所以铝可以制成炊具,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所以,铝锅、铝水壶表面都有一层氧化铝,它能

5、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课堂练习】1. 观察实验:蜡烛燃烧实验前物质的外观、颜色、状态等;变化过程中有哪些现象产生;实验后物质的外观、颜色、状态等;比较实验前后的变化,判断这些变化分别属于物理还是化学变化。蜡烛融化固态融化成液态液态融化成固态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是 ,属于化学变化是 请将理由写在选项后的横线上。A.冰雪融化 B.铁丝弯曲 C.粮食酿酒 D.纸张撕碎 E.纸张燃烧 F、铁生锈 G.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H、湿衣服晾干 3、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晾干食盐水得到食盐属于 变化。原因是: 4.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 B.镁条折断

6、C.蜡烛燃烧 D.动物的呼吸作用5. 下列各组变化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瓷器破碎、电灯发光 B.火药爆炸、食物腐败 C.冰雪融化、湿衣晒干 D.石蜡熔化、铜线被弯曲6.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剩饭变馊、铁锅生锈 B.水受热沸腾、冰融化成水C.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D.汽油挥发、矿石粉碎7.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A.生成沉淀 B.放出气体 C.有新物质生成 D.放热、发光、变色8.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轮胎爆炸、大米酿酒 B.木材制成桌椅、酒精挥发 C.蜡烛熔化、蜡烛燃烧 D.镁条燃烧、水变成水蒸气9.下列

7、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不同,这种变化是A水变成冰 B瓷碗破碎 C铁杵磨针D火药爆炸10.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二、化学研究什么化学的研究对象:大洋深处的“可燃冰”;金刚石内部结构;用空气中的氮气生产氮肥;开发石油、煤为原料制造合成纤维等等。化学是一门研究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的 自然科学。随着化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组成世间万物的化学元素不过 100 多种。例如,可以供人和动植物呼吸的氧气(O2)、可吸收太阳

8、紫外线的臭氧(O3)、燃烧的通常产物二氧化碳(CO2)以及水(H2O),都含有氧元素(O)。除了从宏观元素_(组,构)成的角度,化学还从微观的分子、原子等微粒_(组,构)成的角度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本质可以认为是 _(分,原)子分解成_(分,原)子和_(分,原)子结合成新_(分,原)子的过程。化学发展到今天,科学家们借助实验仪器不仅能“观察”到分子、原子,还能实现对它们的移动和排列。人们由此能更好地认识世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与性质、用途密切相关。组成和结构决定_,性质决定_。例如,镁燃烧产生_的白光,因此,一些烟花和照明弹中都掺入_粉。人类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

9、然,建设更美好的地球家园。【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果不是天然产物,往往需要通过化学方法生产而成。思考:试选出一些用化学方法生产出来的物品。( )A.羽绒服外部纳米面料 B.羽绒服里面纯棉内衬面料 C.塑料雨衣 D.人造橡胶轮胎 E.天然橡胶手套 F.(你的想法)_【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CH4H2O)。它的形成过程与海底石油、天然气相仿,而且密切相关。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厌气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其中许多天然气又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压力下又形成“可燃冰”。1立方米“可燃冰”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目

10、前国际科技界公认的全球“可燃冰”总能量,是所有煤、石油、天然气总和的23倍。 【碳家族的兄弟俩】同素异形体金刚石 石墨【氮元素的作用与固氮】氮元素是农作物体内的蛋白质、核酸和生物碱等的主要成分,能促进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大气成分的79是氮气,所以氮最重要的储存库就是大气圈,但是大多数生物又不能直接利用氮气,大气中的氮只有被固定为无机氮化合物(主要是硝酸盐和氨)以后,才能被生物所利用。固氮的方法有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两种,其中以生物固氮法最为重要。据估计,靠物理化学法可固氮7.6106吨/年,而生物固氮量为54106 吨/年。在共生固氮生物中,根瘤菌是最重要的。由于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有

11、密切的共生关系,豆科植物离开了根瘤菌就不能固氮,而把根瘤菌接种在其他植物上也不能固氮。【以石油为原料制造合成纤维】三、化学使生活更美好人类文明史中的化学酿酒 制陶瓷【马蹄窑烧制陶器】 烧石灰【石灰窑】早期炼铜、炼铁【越王勾践剑】2000多年的古剑,居然毫无锈蚀,且依然锋利无比,闪烁着炫目的青光,寒气逼人!20多层的复印纸,剑从中间“唰”一声一划全破。怪不得它是我国收藏的第一号名剑,享有“天下第一剑”的美誉。早期炼铜、炼铁【青铜之冠司母戊大方鼎】。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最负盛名的四足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立耳,柱足,腹长方形,

12、饰饕餮纹,腹内壁铸铭文“司(或释后)母戊”三字。 现代生活更离不开化学低成本的钢铁冶炼方法使钢铁成为当今的主要结构材料;金属铝成为生活中金属制品的主角;化学材料塑料用途越来越广;新型材料的开发;化学合成的各种药物为治疗疾病作出贡献19世纪,低成本钢铁冶炼方法的发明,使钢铁产量猛增,成为当今主要结构材料。铝:轻盈美观,不易生锈,铝合金与钢铁媲美的强度和硬度,使铝成为生活中金属制品的主角。有的塑料非常坚固,可以制造人造骨骼,人造关节,在人体中不会有排异作用,已为数百万伤病人带来福音。四氟乙烯号称塑料王,现在是生产不粘锅的理想材料。化学为城市建筑提供了水泥、玻璃、钢材等材料。化学合成药物为治疗疾病作出贡献。四、化学促进社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