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7553300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 源 县 集 体 备 课 课 时 教 案单元课题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教材分析本章的内容包括三部分:1.结合实际背景,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2.结合实例引出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等概念,使学生体会方程可以反映和描述应用问题中已知和未知之间的相等关系,然后在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的过程中,探索出移向法则。3.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有目的有根据的对方程进行变形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方法。4.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步骤,鼓励解法的多样性,习题的数量以及难度应控制在与学科相当的水平。教学建议1.在方程的学习中要注意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2.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的训练

2、要适度。3.引导学生掌握列方程的思考方法,不宜将应用问题人为的进行分类。4.在方程的求解中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模型思想。2.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会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感受转化的思想。3.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目的是向x=c形式的转化,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相关知识在方程变形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知识的整体性。4.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感受数学的价值。单元教学重、

3、难点教学重点: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关键: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的列出代数式,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的列出等式。单元课时分配3.1.1 一元一次方程-1课时3.1.2 等式的性质-2课时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3课时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课时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课时复习与小结-1课时单元检测-2课时教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单元教学计划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张良富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新源六中 李

4、霞课题3.1从算式到方程课型新授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2、 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3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学习习惯,重难点教学重点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及方程思想.。教学难点从列算式到列方程的思维习惯的转变.教法学法合作探究启发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教 学 设

5、 计二次备课一、查学诊断教师活动:什么是方程?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学生活动:思考回答设计意图:引起回忆,为本节课的问题解决思路打好框架二、示标导入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见过像2x=50,3x+1=4,5x-7=8这样的简易方程,那么它叫什么方程?方程有什么作用?怎样列方程和解方程呢?这是本章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节课我们通过具体问题感受方程这一重要数学工具的作用.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活动:引起兴趣,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三、导学施教教师活动:教师提出教科收第79页的问题,并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同时画出下图:问题1:

6、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必要时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应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2、从知的信息中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3、从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1、教师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 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 千米,王家庄距秀水 千米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问

7、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 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 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如: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王家庄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青山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 3、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4、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步骤: (1)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通常用x,y,z等字母); (2)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

8、系,列出方程1、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建议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可以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归纳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也可以每个小组同时讨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向全班汇报 列算式:只用已知数,表示计算程序,依据是间题中的数量关系; 列方程:可用未知数,表示相等关系,依据是问题中的等量关系。2、思考: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 如果直接设元,还可列方程: 如果设王家庄到青山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可以列方程: 依据各路段的车速相等,也可以先求出汽车到达翠湖的时刻:,再列出方程=60设计意图:师生合作交流,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结论,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9、例题讲解:学生练习P80页四、练测促学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是打”不是打”X”: (1).+2=3 ( ) (4) X+1大于0 ( ) (2). 1+2x=4( ) (5) x+y=2 ( ) (3) x+1-3 ( ) (6) x2-1=0 ( ) 五、拓展延伸(含作业布置、课堂小结)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1)某数比它的4倍小3;(2)某数的1/3与15的差的3倍等于2;(3)比某数的5倍大2 的数是17;(4)某数的3/4与它的1/2的和为5.小结:本节课你获得了那些知识?教师做补充小结作业:大小册、课本设计意图:怎样设未知数,怎样建立 等量关系,特别注意关键字“大、小、多、少”

10、, “和、差、倍、分”的含义.板书设计3.1从算式到方程问题: 例题:P79页定义: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学生练习:小结: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新源六中 李霞 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新源六中 李霞课题等式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课型新授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在用算式表示实验结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算式表示实验结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发现等式的基本性质,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教学难点

11、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为“x=a”的形式。教法学法启发引导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 学 设 计二次备课一、 查学诊断)教师活动:1、师:什么是方程? (题目见课件)指出下列式子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并说明为什么?(1)3 + x = 5 (2)3x + 2y = 7 (3) 2 + 3 = 3 + 2(4)a + b = b + a (a、b已知) (5)5x + 7 = 3x 52、说说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估计方程的解是多少? 3、上面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点明等式)学生活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形成前后联系。,二

12、、 示标导入(宋体小四)教师:这节课的任务是继续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展示本节的目标:1、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2、在用算式表示实验结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3、在用算式表示实验结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教师活动:激发探究兴趣: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用天平做过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天平一起来探索天平游戏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学生活动:感受天平平衡,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设计意图:展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导学施教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1:教师活动:先让学生观察图1、图2,问:你发现了什么?然后提问:怎样

13、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接下去,继续提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相同的量,天平还会保持平衡吗?生答,再一一演示验证。如:3+1-2=4-2,(重点列举负数) 还比如:a-3=b-3,生尽可能多举例。2、总结抽象,认识规律通过上面的观察,先用一句话归纳图1和图2的内容。(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不变。)再以第一句话为基础归纳出图3、教学等式的性质2,教学模式和前面一样。根据图3和图4的内容,举例验证,体会并用字母表示出来。归纳等式的性质2。(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4、体会性质2中的0除外的重要性。出示等式 3ab27ab2,其过程如下: 两边加2,得 3ab7ab. 两边减b,得 3a7a.两边除以a,得 37.让生体会利用等式性质2完成方程的化简,突出0不能做除数的意义。小结:a的值为0,而等式的性质2是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