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11月21日下午4点左右,孕妇李丽云因难产被肖志军送进北京朝阳医院京西分院,肖志军自称是孕妇的丈夫面对身无分文的夫妇,医院决定免费入院治疗,而面对生命垂危的孕妇,肖志军却回绝在医院剖腹产手术上面签字,焦急的医院几十名医生、护士束手无策,在急救了3个小时后(19点20分),医生宣布孕妇急救无效死亡分析:ﻫ手术前医师都要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术中或术后也许发生的危险,并列出一份也许发生危险的文书,让患者或家属签名批准,然后才干实行手术手术批准书是现代医疗制度中医患之间的重要法律文书肖志军作为丈夫,妻子手术有决定签字的权利,丈夫拒签字孕妻身亡,与否这是一种不可规避的结局———医生遵守法律,就只能生生眼看着患者死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批准,并应当获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批准并签字;无法获得患者意见时,应当获得家属或者关系人批准并签字;无法获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她特殊状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获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行ﻫ手术批准书有效的保障了患者的知情批准权,但同步也部分限制了医生治病救人的权利。
在家属比医生拥有更多手术决定权的法律语境下,会使得医生对患者虽然有明确诊断,也不敢贸然违背家属的意愿给患者做手术医务人员的义务涉及了为病人治疗疾病,消除病痛的义务,病人有接受医生治疗的义务,在此案例中,这些都没有见到这就显示了社会伦理道德的缺失医生和肖志军都应当遭到伦理道德的谴责案例二:某医院接到河南某县农村一位小学教师的来信,她提出乐意将自己的角膜献出,以换取一定的报酬用于办学她的理由:1·本地经济状况极差,政府虽多方筹资,但仍有数百名适龄小朋友无法人学2·她本人年近46岁,在40岁时全身浮肿,确诊为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目前虽能坚持工作,自感生命有限,愿将其角膜献出,为改善本乡办学条件做点奉献分析:这位教师的奉献精神是可贵的,但此举不能获得支持的:1、对于迫于贫困或其她压力下的“自愿”应当严禁,器官移植技术不能只为有钱的强势人群造福而给弱势人群带来更大的风险和伤害并且她涉嫌了器官买卖或者是变相买卖,虽然是为了改善办学条件,虽然是自愿,但基于对人类生命的尊严的尊重和商业化后也许产生的严重后果,是严禁将人类的器官和组织作为商品买卖,违者应追究其法律责任世界不少国家法律规定,器官不能商业化。
国内虽无立法,但此举也不能容许2、为了改善办学条件而使一种人失明,这是不人道的她是属于活体捐献,且活体器官捐献的一种最基本的伦理学原则是不危及供体的生命和健康,对其将来生活不致导致大的影响ﻫ3、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减轻病人的痛苦,不能为了其她目的而给患者带来新的伤害医务人员虽然有责任协助那些器官衰竭、面临死亡的人重新获得生命,但对供体的健康和生命同样负有保护的责任,不能由于受体的需要,而放弃对供体生命的救治或健康的维护ﻫ4、个人的付出不也许使本地办学条件得到主线改善,毕竟个人的能力还是有限的!案例三:患者王某,男,76岁,离休干部因与家人争执过度激愤而忽然昏迷,迅速送至某医院急诊经医生检查仅有不规则的单薄心跳,瞳孔对光反映、角膜反射均已迟钝或消失,血压200/150mmHg,大小便失禁,面色通红,口角歪斜,诊断为脑溢血、中风昏迷经三天两夜急救,病人仍昏迷不醒,且自主呼吸困难,多种反射几乎消失. 面对病人,与否继续急救?医护人员和家属有不同见解和意见:医生A说:“只要病人有一口气就要尽职尽责,履行人道主义的义务,”医生B说:“病情这样重,又是高龄,急救仅是对家属的安慰医生C说:“虽然急救过来,生活也不能自理,对家属和社会都是一种沉重的承当。
ﻫ 但是,病人长女说:“老人苦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才有几年的好日子,若能急救成功再过上几年好日子,作子女的也是个安慰表达不惜一切代价地急救,尽到孝心儿子说:“有但愿急救过来固然较好,如果的确没有但愿,也不必不惜一切代价地急救并对医护人员急救工作与否尽职尽责提出某些疑义分析:1、医护人员履行了治病救人的职责,毫不懈怠地为这位高龄患者急救了三天两夜,分明已尽到了责任至于病情未见好转反而加重,这表白在既有医疗条件下,病情难以逆转2、1968年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提出了脑死亡原则即病人自主呼吸停止,无感受性和反映性,诱导反射消失,脑电波平坦,进入不可逆转的深度昏迷状态,并在24小时内反复测试成果无变化者,就可宣布死亡这位患者基本符合上述原则因此,医护人员如实告诉病人家属不能再改善其生命质量,获得家属知情批准,仅采用支持疗法或撤销救护措施而放弃对病人的急救,是符合生命伦理学观点,因而也是道德的但在谈话中应注意方式,切忌简朴、生硬ﻫ3、如果医护人员向病人家属讲明真实病情、表白态度后,而家属执意坚持继续急救,医护人员仍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看待,由于人们的老式习俗和心理状态不是一朝一夕能变化的,需要长期努力。
案例四:患者李某,男,40岁,因患肝癌转移在家接受一般性治疗由于患者疼痛难忍,多次恳求妻子王某帮她结束生命夫妇俩平日感情深厚,王某不忍丈夫在生命的晚期再经受这些痛苦,于是王某含泪给丈夫服了农药,丈夫不久死亡事后李某的弟弟向法院起诉王某,成果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分析:ﻫ1、患者在癌症晚期疼痛难忍的状况下求妻子结束其生命,这确是令妻子为难的事情,但妻子在医学和法律上的无知,反而又使患者本已痛苦的身心倍受煎熬ﻫ2、安乐死目前虽无法律,但安乐死与否符合道德还是人们密切关注的领域,国内对安乐死的定义为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规定下,经医生承认,用人道措施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患者谋求安乐死需满足如下条件:患者疼痛难忍、疾病晚期、有诚挚解脱之意愿、家属批准本案例中,家属中成员未达到一致意见,并且死亡方式上也不舒服,患者很痛苦,这便触犯了法律3、一般来说,法律和道德是一致的,道德是法律的基本、根据,法律为道德提供保障,但有时两者并不一致本案例中患者的妻子本质上是为丈夫提供协助;自己忍受精神的痛苦而协助丈夫死亡,道德上值得人们同情,但是,在法律上她考虑得不周全,与法律相抵触,事先未解决好也许存在的纠纷,因此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未解决好医学中法律与道德关系之苦果,也是后人应吸取教训的。
案例五:病人孙某,女,9岁因颈部包块来院就诊,经认真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癌,并有颈淋巴结转移经周密考虑,医生同孙母谈了如下内容:①根据病人所患癌症的病理类型分析,病人对化疗、放疗不敏感放疗、化疗只能起到短期维持作用,几乎没有根治作用②常规甲状腺癌根治术有较高的五年存活率,手术的成功但愿较大但术后不可避免会导致颈部塌陷变形,肩下垂,身体外观和功能都要受到一定损害③改善型甲状腺根治术的五年存活率无明拟定论,有文献报道效果较好,术后不会浮现身体外观的明显变化但本院只有2名医生学习过该手术,本院尚未开展此手术,手术成功的把握较小分析:1. 从生命价值论而言,孙某的外在价值,即对她人及社会的价值很低,而内在价值其生命及健康也已基本不能保证,是没有做放化疗的必要的从生命神圣论而言,孙某有活下去的权利,只要病人规定,医生必须为其救治评价:若非病人自身有规定做放化疗以延长寿命,家属及医生不必作出此选择2. 以功利论角度看,此选择的成果是孙某有较大但愿得以存活,虽然有外观功能上的缺损,但总体成果是利不小于弊况且,身体外观可以通过后续治疗得到改善,功能可以通过训练及机体代偿等得到弥补,虽然外观及功能都不能有所改善,至少9岁孙某可以活下去;以义务论看,医生救人性命乃是天职,此行为是对的。
评价:此选择综合看利不小于弊,应被采纳3. 此选择成果优于前一选择但相对的风险也大,无论从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及生命价值论哪个角度而言,都觉得在改善型手术成功率较小的状况下,应当一方面保证生命若是医院可以请来别的医院有经验的医生或让患者转院至有经验的医院,能保证手术成功率不低于或接近于常规手术,则可以选用此方案评价:在无法保证手术成功率的状况下,此选择不应被采纳 案例六:患者陈某,男,19岁,大二学生她到医院泌尿科就诊,祈求为她进行输精管扎结术,并说这是经仔细考虑后决定的,并且还在本地的精子库留下了精子,因此乐意承当后来万一懊悔想变化初衷的风险医生听后非常震惊,回绝为其进行手术,并解释:你年龄很轻又没有结婚,后来也许要懊悔的患者对医生的回绝极为不满1、医生未能满足患者的规定与否道德?为什么?(结合医生的权利和义务有关内容分析)分析:医生未能满足患者的规定是道德的由于绝育是用手术终结男性或女性的生育能力绝育的目的在于保证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治疗某些疾病绝育术直接关系到受术者切身利益和身体健康,也关系到国家筹划生育政策的严肃性因此,保证受术者的安全是头等重要的事情但对未成年人不得实行绝育术。
实行绝育应得到本人和配偶的知情批准,按照程序自愿进行案例七:从1932年到1972年,美国研究人员随访400名贫穷的患了梅毒的非洲美国黑人,以观测她们的疾病是如何发展的在50年代,青霉素已经普遍使用,并且价钱并不昂贵,但是研究人员也不对她们采用青霉素治疗,而是予以安慰剂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能观察到不用药物梅毒会如何发展该项研究揭示了梅毒发病、发展、病理机理和预后的某些本质问题,为后来的梅毒治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临床第一手材料 请对这个实验作出伦理判断,并进行伦理分析 1、实验目的-3分; 2、受试者的健康-3分; 3、实验者的尊严、权利-3分 4、实验的科学性-3分; 5、实验者的全面的利益保证(如经济利益)-3分 根据:赫尔辛基宣言 3分; 表述 2分总体评价:这是一项严重违背人体实验的伦理原则的实验,应当受到谴责.分析:第一,违背了受试者权利至上的原则.在有有效物的条件下,为了得到梅毒发展的客观发展资料而牺牲受试者的身体健康.第二,违背了知情批准权.没有告知受试者实验的所有信息.案例八:广告:“一对不孕夫妇征求卵子,规定捐献卵子者的年龄在20到29岁,学历大本以上、无家族病史、五官端正、婚否不限,并有万元以上的重谢。
征求者是名老人她说,自己是为女儿征求卵子的老人说,她的女儿已经40多岁,去医院检查过,已经不能生育,她很着急,想要个小外孙医生告诉她,可以征求健康的卵子为女儿人工授精老人称,她之因此不去医院征求卵子,而是到北大征求,是想看到提供卵子者本人,拟定她与否身体健康、五官端正老人称,她最高可出资1.5万元ﻫ 请对这种做法作出伦理分析有助于解除不孕症患者的烦恼;4分实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应遵循伦理原则,涉及生物性原则和社会性原则:适应症、自主、自愿捐赠、双盲(4分)、遗传病等健康检查、严禁商业化操作(4分)以及医疗条件、医务人员的资格等4分×4)案例九:有一位身患晚期肝癌、对科技事业做出突出奉献的七旬老工程师,和另一位年仅10岁、患急性甲肝的小学生,同步到一家医院就诊,规定住院治疗但是,由于该院种种医疗条件的限制,只能收留一位病人请问医生应当给哪一位病人开住院单?其医学伦理根据是什么?答题要点:医生应当给10岁的小学生开住院单(1分)这是由于: (1)从生命质量看,小学生的生命质量比老工程师的生命质量高七旬老工程师身患绝症,没有治愈但愿,预期寿命短;而10岁小学生有治愈但愿,可以恢复健康,预期寿命长。
4分)ﻫ (2)从生命价值看,小学生的潜在社会价值比老工程师的潜在社会价值大尽管老工程师曾为社会作出过很大的奉献,但由于身患绝症,年事已高,现已失去了继续发明社会价值的条件;如果治愈了小学生,培养其成才,将来将给社会发明很大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