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7552674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前段时间把社交网络昵称全部改为“斯特里克兰”,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个人充满深深的敬佩,艳羡那样的人,但自己却不敢成为那样的人,虽然自己一无所有,但抛弃所有,追求自己所喜爱的事,真是太难了。 这几天,单位来的来,走的走,围城啊,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到底想做什么,自己也一直找不到答案,但真心想改变,假如改变不了自己,就换个环境吧。读月亮与六便士是在那段特别颓废的时间,我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日记上写的满是挣扎。 40多岁,我会在做什么,不敢想象,斯特里克兰在他40岁的时候,抛弃家庭事业,单独一人去学画画,哪怕他画得并不好,甚至少有人买,都到

2、了难以维持自己根本生活的地步,但他还是继续画,画画真的让他疯魔。前不久,一个硕士研究生重新参加高考,选择自己喜爱的医学专业,26岁,还可以有梦想,比照我这条咸鱼,真的太闲了。 40岁以前,斯特里克兰是一个一般市井小民,按部就班的工作,为生活、事业奔波,跟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区别。40岁以后,他放弃所有,选择去画画,自私到了极点,对,完全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对妻子完全不管不顾,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还是会有这么多人喜爱,唉,这真是个疯狂的世界。 艳羡那些不顾一切追求自己所爱的人,我是做不到了,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但其实想想也没什么可以失去的,可自己想得到的,也不知道啊。你得赚钱,你得养活自己啊!怪

3、这个社会,不给人时机,那还是有那么多人把握住了时机。只能怪自己,真的所有东西都是自己做的决定,每次选择都有风险,做不到抛弃一切,就学会勇敢承当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窗外太阳已经高高升起,是个晴天。也算不上多么晴朗,但比起昨天来,绝对是个大晴天,春光明媚,绿意盎然。 只是,今天是清明节。不能对别人说节日欢乐的,需要在心里,至少在心里寄予一下对逝去的人的哀思。 拉上窗帘,室内光线依旧充足。 睡不着了,干脆就不睡了。坐起来,倚在墙上,拿起那本月亮与六便士来读。 对于这本书,新书,按说应该有兴趣,可是前面大局部都读不下去,通常是,读着读者就失迷了眼睛,失迷了脑子,等着那些虚幻的文字,不知道在想什

4、么。 媳妇告诉我,要读一读这本书。况且属于经典著作,读,一定要读下去。我倒要看看,这本书好在什么地方。 仅看着封面,不让人讨厌,且对我有一定的吸引了。 可是为什么里面的文字,我总是读不下去呢。 弃之不读,我不忍心。读,必须读。 往后走。想当初,谈对象的时候曾对喜爱的姑娘说,试一下,给我们相处一个时机,也说不准能碰撞出火花呢。 事实是如此。 越往后读,兴趣越足。并且在内心激起了涟漪。 慢慢地,十章,二十章,三十章;慢慢地,拿起了笔,做起了在书上标画的营生。 艺术是这世上最伟大的东西。这是书里的一句话。 我笑着对骂我一早起来也不做早饭的媳妇说:我是艺术家。 哈哈,我做的可是艺术的事情哦,我也曾经长

5、发飘飘过。今天,一整天,我要去演出的。 别人认不认我不管,哈哈,在我心里,我是艺术家的。 依旧是迷迷糊糊读完的,也只是大致地对本书有个了解。 月亮,六便士。 理想,现实。 艺术,生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一位亲爱的书友,她以辩证的态度,和我讨论这本书,她认为精神是建立在物质上的,当然我认为是无可厚非的,感谢她吐露心声,对我放开心扉,让我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月亮与六便士,不知道作者是不是这样想的,月亮代表灵魂,六便士代表物质。怎样你才会抬头看天上的月亮,而不是弯腰去捡六便士,当然是精神到达一定高度,物质也有一定保障,这才成为可能。有些人满脑子的指梦为马,浪迹天涯,用我爸的话来说,就是特么吃饱

6、撑得,所以我不敢和他说我想怎样怎样。毕竟在他生活的年代,物质极其匮乏,追求物质是更重要的事。假如他满脑子都是浪迹天涯,估量我早饿死了偷笑 这两个的追求,就像计划生育一样,要宏观的去看待,有些国家鼓舞早生多生,我们国家就是少生优生幸福一生。为什么会有差异性,就是目前那种对开展更有利。 在这个物质充盈的时代,许多人有了所谓的精神追求,去浪去旅行去查找自己,在这个急躁快节奏的社会,我鼓舞人们这样做。倘若社会大都是一堆这样追求的人,一些读书人就会倡导追求物质的生活,作者就是在自己优秀作品里去注入倡导超越当时社会状态的人。没有人能说那种好,那种坏,就是作者的观点去引领我们思考。就像计划生育,我国是为了降

7、低人口生长,一些国家是提高人口。 总之缺啥补啥吧!我目前的状态,会抬头看看月光,也会弯腰捡起这六便士,就像我爸不想把我饿死一样。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斯特里克兰,一位在别人眼中家庭美满,事业有成的证券经纪人,忽然抛下所有,远走他乡,只为在陌生城市,做自己热爱的事。 他在巴黎穷困潦倒,吃尽苦头,甚至勾引救命恩人的妻子,导致她自尽。这些麻木不仁的举动,从另一个侧面磨练了他对艺术的感知力以及坚决梦想的信念。他对家人朋友和情人都非常的残忍冷酷,对世俗的一切表现的傲慢不屑,然而对自己热爱的艺术(画画)有着一种超越本能的、癫狂的痴恋乃至极致的追求。 时间荏苒,他最

8、终厌倦了繁华的大都市,直到与塔西提岛的相遇,才让他彻底停留下来。这是一座古老而漂亮的岛屿,在那里,他娶妻生子,同时创作了许多伟大的作品。 以上就是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的故事梗概。个人觉得,理想和现实、崇高与卑贱,在这部小说里呈现的淋漓尽致,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对现实生活粗俗麻木,同时也具有无人能及的超凡意志和精神追求,这一切都反映了人性当中的予盾。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喜爱随大流。斯特里克兰具备一种极端人格,世俗人情并不能容忍他,可是作为艺术家,他的疯狂与执着却如钻石一般宝贵,在他的宇宙里,美就是一切,因为那是上帝在人间投下的影子。(艺术家是仅次于上帝的存在,他们能了悟世间真理) 读完整本书,似

9、有所感,很庆幸,自己没有因为生活过得平凡,而去随波逐流。也没有因为心存梦想,而选择离群索居的生活。 做自己最喜爱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梦想和现实,精神与物质,并非对立、两难选择,我们都可以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命意义来。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月亮与六便士听起来是个很诗意的名字,但里面的内容琐碎多于诗意,斯朱兰的一生也不是诗意的一生。 首先是“我”这个人物,有点啰嗦,叨叨了许多无关的事,硬着头皮看完漫长的铺垫。后面“我”对一些人的描写也过于拖沓。阅读起来不大痛快。 其次是画家,在别人眼里或许是个疯子,而不是天才。放弃了自己原来的工作,一心想要追求“月亮”。作者通过“我”将斯朱兰各种事迹串起

10、来,初看实在觉得画家是个自私的人(作为一个俗人的眼光),假如是因为追求理想,对所有事都无所谓,不受欲望的支配,大概人设会更接近我们对“好人”的认知。但是偏偏是个傲慢的人,夺别人妻与屋的行为实在无力接受。看到别人说的一句,“渣男就是渣男,不因为他最后成功了,就洗白”,蛮认同的。这样子的想法,直到他和最后一个妻子,生活在岛上,才感受到斯朱兰的追求。对他的反感才有所减轻。(那局部需要细细体会啊。) 最后是对书中斯朱兰的三个女人的描写印象深刻,一是第一个妻子宁愿他有外遇也不愿接受他为了画画而丢下家庭。第二个女人因斯朱兰对她有吸引力而产生恐惧,最后又飞蛾扑火般的走向自尽的道路。第三个女人是做到不打搅他,

11、但在他病的时候那种“他是我男人,我是他女人”的决心蛮令人心动的。 内容跟朋友所说的差不多,但是由“我”说出来蛮意外的。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 你想要月亮,可给你六便士又嫌少。题记 作者说这个标题是他随手起的和主题无关,但我觉得这个标题起的太妙了。在很多的选择中,是抬头仰望月亮还是低头去捡六便士,这两个选择也直戳新闻人的胸口,是理想还是现实? 书中的斯特里克兰德和挣扎的凡人不同,他转身寻找理想再也没有回头,可以说是荒谬的可笑的。一个毫无绘画根底四十岁的中年大叔执意作画,放弃了令人艳羡的家庭以及安稳的工作。 他在乎成名么,不,他根本不在乎。他所有的钱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画画,甚至连生理欲望被他厌恶。他

12、只想要内心的宁静。他被讥讽,被唾弃,可他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新闻理想新闻真实,新闻人挂在嘴边的东西,哪一个人可以拍着胸脯保证绝对做到?最初选择这条路靠着的是理想,支撑走完却需要面包。所以,是不是最后都会向生活妥协,但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可以抵抗生活。 我想假如斯特里克兰德死后他的画没有知名,那么就是一场悲剧,可即便他死后变成了瞩目的画家,那一把被他安排的大火烧光了他所有画作,依旧是一场悲剧。所有可能的传世经典都注定湮灭,但世人的评价他才不在乎。 书里我最喜爱这样一段话。 “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如同欠缺点什么。我认可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

13、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危险的生活。” 盼望做新闻人的我们,在月光下更孤独勇敢。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 人生百态。 整本书围绕 斯朱兰 有四个大场景的切换:伦敦-巴黎-大溪地-帕提夫。 而围绕着他的主要人物,也就那么几个:斯朱兰太太及其姐姐姐夫、德克及其夫人(布蓝琪)、到大溪地之前和他一起生活的船长(忘了名字了,是杰克船长吗?哈哈)、刚到大溪地时请他当监工的种植园老板、餐馆老板娘提娅哈、斯朱兰在大溪地的妻子爱塔、另一位和他的妻子在大溪地为生活而拼搏并甘之如饴的船长(是叫辉啥来着)、见证他死亡的医生,再加上以第一人称自述的作者。这数下来,才 11 个人啊。每一

14、个人的个性都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作者描述斯朱兰画作的语言也写的相当精妙,但是我这脑壳真是想象不出来那神奇诡谲的美景)。看着他们在各自人生戏台上卖力的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反而多了一份平静。这些人,哪个不是我们周遭遇到的一个或多个人性格的缩影呐。不管我们喜爱还是不喜爱,这就是自然的常态,而且会一直延续下去。 而关键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斯朱兰 的勇气与执着,去做自己(及自己想做的事)。这厮说人生苦短,艺术与爱情不可兼得,拥有非凡天赋的他选择了艺术,还真为艺术奉献了自己的生命。芸芸凡人中的我,没有要追求的月亮,那“六便士”,更是人生前行途中不可或缺的盾牌。我不艳羡斯朱兰的人生,也不觉得他的人生有什么好让人称颂的地方。他的故事,触动我的,是那份清高。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网络生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