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迹游览( 琵琶行-白居易)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551949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古迹游览( 琵琶行-白居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洛阳古迹游览( 琵琶行-白居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洛阳古迹游览( 琵琶行-白居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洛阳古迹游览( 琵琶行-白居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洛阳古迹游览( 琵琶行-白居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洛阳古迹游览( 琵琶行-白居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古迹游览( 琵琶行-白居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洛阳古迹游览( 琵琶行|白居易) 洛 阳 古 迹 游 览 白居易晚年在洛阳任河南尹、太子客宾分司东都、太子少傅等职,并将洛阳作为退老之地,在此度过了十八个春秋。假设将他一生在洛阳居住过的时间加起来那么长达三十年之久,仅在洛阳便写下了800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与洛阳结下深厚的感情,有诗句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充沛显示出他对洛阳的热爱。临终前他还在洛阳龙门做了两件善事,一是出资修缮香山寺,二是筹资开凿八节滩,深受世人赞颂。洛阳人民自然没有忘记对他的思念,洛阳市人民政府1985年投资110万元,划地44亩,重新修建了白居易墓园,简称“白园。后又筹资180万元巨资与山西电视台联合录制

2、了十八集电视连续剧?白居易。在履道里,白居易故居纪念馆也正在建设之中 一、履道里胜迹 履道里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全景图 白居易晚年在洛阳,究竟居住在何处呢“都城风土水木之胜在东南偏,东南之胜在履道里,里之胜在西北隅,西闬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乐天退老之地。从白居易的?池上篇中得知,其故居在履道里,则,履道里又在哪里呢在洛阳地图上找不到“履道里这个地名。为此,我特意请教了有关专家,方知履道里即今洛阳郊区安乐乡狮子桥村。我再次打开了洛阳地图,发现此地正处洛城东南,与?池上篇记载的位置完全相符。 弄清了履道里的准确位置后,我驱车直奔狮子桥村,该村现任党支部书记有留计同志接待了我,并带我参观了白居易履道里旧

3、址,因年代久远,世事沧桑,当年的履道里白府宅第已荡然无存。我心里不由得发出一阵感慨:当年的履道园哪里去了我在低头寻找,看看是否还有当年的残砖破瓦然而,除了这一片杂草丛生的原野,再也找不到当年的遗物。面对这一片凄凉的白氏故居旧址,不由使我感叹万千 据白居易?履道里第宅记称:“坐向南方,于东五亩为宅,其宅西十二亩为园,方正共十七亩。园中花忻最茂,宅院内有映日堂三间,有九老堂五间,有池水可泛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广酒池。池上有桥,池东有粟廪,池北有书库,池西有琴亭,池南有天竺石二峰,岸有华亭鹤两只。可见当时白公府第有相当的规模。白居易不仅是一位卓越的伟大诗人,也是个园林艺术家,他曾在下邽老家建“南园

4、;在江州司马任时,建“庐山草堂;在忠州任刺史时建“东坡园,在杭州任刺史时筑西湖“白堤等等。最具代表性者当属洛阳的“履道里宅第。他在苏、杭二州任刺史时,江南优美的园林艺术及山水启发了他的造园艺术。在杭州离任时,带回天竺石,从苏州离任时,带回太湖石,以及西湖白莲,华亭鹤等江南特产,使履道里宅第融南北特色为一体,独具格调。可以说履道里宅第是他一生园林建筑艺术之精华。 尽管白居易当年履道里故居的楼堂、池台以及琴亭等皆已无处寻踪,然而,他在履道里的一些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传为佳话。 当年,白居易与洛阳的社会名流: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等九人结成“九老会,白居易把自己院内的五间上

5、房腾出来,亲笔书写“九老堂匾,挂在门额上,又请人绘制?九老图挂在大厅,白府宅第又多一景九老堂。 “这是洛阳牡丹宫有书记的一段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接着,他指着西面不远的一片古建筑对我说:“牡丹宫在建馆时,还特意将白居易与白牡丹的故事,制作成电动人物形象,花了不少钱哩!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迫不及待地赶到牡丹宫,不巧当日停电,我向管理人员表明来意后,他们特意用发电机发电,并解释说,这是专门为领导检查及外宾参观而特意准备的应急措施。听完此话,我深深感到作为白氏后裔的一份荣耀! 随着发电机的轰鸣声,我进入了牡丹世界,虽是塑料制品,且相当逼真。在牡丹宫一处显眼的位置,有白居易的腊像,只见他手握毛笔,

6、刚才写完?白牡丹一诗,脸上露出称心的笑容。电钮一按,一群白衣天使在他周围翩翩起舞,加上导游小姐有声有色的解说词,把我又带入那边远的年代,初来履道里时的那种遗憾之情早已烟霄云散。 离开牡丹宫,有书记又带我参观了“白居易故居酒厂。这是在白居易家酿原址上兴建起来的,该厂继承了白居易的造酒技艺,又融入现代科技生物技术,研制开发的“白公宴酒已获国际博览会金奖。 “请白剑先生饮白府宴酒,有书记的话再次打断了我的思绪,尽管我不会饮酒,然而,面对家酒,我还是接过酒杯,一饮而下,接着又是第二杯,第三杯,还真有些“翁揭闻时香酷烈,瓶封贮后味甘辛的滋味!饮完数杯,恍恍忽忽来到正在建设中的白居易故居纪念馆。这是一个浩

7、大的项目,方案投资2300万元,占地160亩,规划五大工程:一、恢复白居易履道里故居;二、建设白居易纪念馆;三、修建乐天园;四、建设仿唐商业街;五、开发百亩牡丹园。 日本文化界出名人士鬼头有一、沼田守助、山田浩史、松井宏烽等为白居易故居纪念馆捐赠樱花三百株,已在履道里生根开花,这不仅传播了中日人民的友谊,也给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增添了一处独特的旅游景观。 愿白居易故居纪念馆早日建成,也愿履道里留住诗人的脚步! 二、香山寺觅古 香山寺门景 辞别履道里,我怀着对先祖白居易的无限敬仰,又驱车赶往龙门香山寺。一路上,白公晚年的?香山避暑绝句不时在我耳边回响:“纱巾草履竹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一路凉风十八里

8、,卧乘篮舆睡中归。十八里路程,对于现在的交通来说并不边远,十几分钟过去,便隐隐约约看到香山寺的雄姿了。 香山寺,位于龙门东山半山腰上,与着名中外的龙门石窟悬崖对峙,东西照应,好像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岛,风景幽雅。 望着香山寺前这一排排青石台阶,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手持竹杖的白衣老人在艰难的攀登着。我找来一根树枝,沿着当年先祖攀登过的足迹,也不知迈过多少台阶,古老的香山寺终于映入眼中。面对这饱经风霜的寺院,我情不自禁的呼唤:“香山寺,我终于见到你了! 香山寺两侧的对联格外醒目:“古寺有情迎过客,香山无恙慰诗人。这里所说的“诗人,即白居易。他为何能受到如此的尊崇呢这还得从他晚年说起。 白居易一生为官,深

9、知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与险恶,总想超脱现实。晚年居洛后,常登香山消遣,有诗曰:“空门沉寂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返。家醒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由此可见,当时白居易已经把香山寺当成自已的家了。他也因此自号“香山居士。 公元832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病故,临终嘱咐家人,请白居易撰写墓志,并送上酬金及物品价值七、八十万钱。白公以“文不当辞,贽不当纳婉言谢绝,然而,元稹家人跪地不起,再三解释,这是元稹生前意愿,实不敢违。白公只好将这些财物留下,将这些财物捐修香山寺。 香山寺修复后,白公亲撰?修香山寺记刻于石上。他在?重修香山寺记中写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名山名寺

10、,名人名文,相得益彰。后人司马光、欧阳修、蔡襄等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留下了诸多的诗词文章。乾隆十五年,清高宗登游香山寺,吟诗纪胜,刻于石上,后人建亭纪念,取名“御碑亭。一九三六年,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在洛避署期间,曾居住香山寺内。香山寺之所以能古今着名,与白居易重修香山寺,以及他数篇盛赞香山寺的诗词文章是分不开的。难怪香山寺以“香山无恙慰诗人这样的联语来纪念他。 香山寺前有一台,名曰“观阙台,据说,“九老会的成员常汇集此地,吟诗会友。坐在“九老曾经坐过的青石凳上,卢舍那大佛迎面微笑,伊阙河水缓缓从脚下流过,一派人间仙境之景象。 步入香山寺,只见两旁碑石林立,异花奇草,清香扑鼻,好一座千年古寺!香山

11、寺门左侧有一建筑,曰“经藏堂,这是当年白居易修复香山寺后再次筹资修复的,白居易当年曾将其?洛中集800篇藏于香山寺经藏堂内。如今,我们仍能荣幸地读到白居易的诗作近三千余首,这与当年他善于保留自己的着作是分不开的。 香山寺的右侧有一排屋房,相传为“九老堂旧址。自香山寺如满和尚参加白居易创办的“九老会后,九老们又常云集香山寺。这里山水优美,是他们安享晚年的好场所,也难怪他们能个个长寿。 再向前行,便到了“香山寺石楼旧址了。据记载:香山寺西南侧曾有石楼一座,“建筑宏伟,飞阁凌云。如今,虽说石楼已毁圯,但仍使我想起了“宋之问赋诗夺锦袍的一段故事: 传说,当年武那么天率群臣,千乘万骑登游香山寺,女皇出驾

12、,威风凛凛,好不气派。她在石楼上朝见文武百官,令诸臣赋诗纪胜,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先赋一诗,武那么天当即将锦袍赐于他。东方虬欲上前接袍谢恩,此时,宋之问也把诗献上。宋之问精工绝句,文理兼美,并竭力赞扬武周政权,武那么天观后大喜,于是,改口又将锦袍赐于宋之问,这便是当年“宋之问赋诗夺锦袍的故事,给香山寺增添了一段佳话。 跷过“蒋宋别墅,跨过“御碑亭,便到了白公祠旧址了。白公祠因年久失修,面目全非,然而,石雕“九老像依然存在。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李元爽、如满等八老头像立于两侧。白居易全身像立于正中,这是一幅白公行吟图,高二点五米,宽一点五米,镌刻精细,堪称稀世之作。 白居易

13、石像后又一座建筑名曰“乐天影堂,堂内有大型壁画?开八节滩图,上题有白居易诗一首:“铁凿全锤殷假设雷,八滩九石剑楼摧,竹嵩桂楫习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振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施家财。他时相逐西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面对形象逼真的大幅壁画,我仿佛又听到了当年白居易率众开凿八节滩的隆隆铁锤凿石声 香山寺下伊阙八节滩,古有九峭巨石挡道,常使行舟者船毁人亡,行舟者至此,不得不下水推舟而行。即使在严寒的冬季也是如此,船夫们艰难的号子声牵动了在香山寺栖居的白居易的心。凭着他在民众心目中的崇高威望,他开始在城内富绅面前游说,“贫者出力,仁者施财,在他的苦心努力下,终于将八节滩疏通,为他晚年的人生旅途上又写下辉

14、煌灿烂的一笔:“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 路作通津。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 大唐会昌六年八月十四日,诗坛巨星殒落了。遵其遗嘱,家人从命将他葬于香山寺北侧琵琶峰上。 三、漫游白园 白园门景 由香山寺向北百余米,便是白公墓葬地琵琶峰。 白居易晚年同龙门香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临终,嘱咤家人将其葬于香山琵琶峰,“遗命不归下邽,可葬于香山如满师塔之侧,家人从命而葬焉(录自旧唐书?白居易传)。白居易长眠琵琶峰已有1000余年,历代均对其墓采取了爱护措施。1961年,白居易墓与龙门石窟一并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爱护文物单位。为纪念这位对中

15、国文化有突出奉献的杰出人物,洛阳市人民政府于1982年拔款110万元,划地44亩,重修了白居易墓园,简称“白园。1985年建成并对游人开放。 步入白园,迎面奇石林立,悬瀑飞洒,冬青环抱,翠竹成林。游人至此,油然而生一种回归自然的感受,一片诗情画意的世界。 在青沟谷底,有四个错落有致的荷池,名曰“白池,池水如镜,池中荷花盛开。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离任时,杭州百姓纷纷送他西湖白莲做纪念,他晚年居洛后,曾亲手养植了这些白莲。白居易在?白莲池的泛舟一诗中曾写道:“白藕新花照水开,红窗小舫信风回。谁教一片江南兴逐我殷勤万里来。 白池右侧的一块巨石上,刻有“青谷两个大字,左侧为一片竹林,白居易爱竹,不仅爱竹青翠,更爱竹的高风亮节,常以竹自喻,以竹铭志。他曾在?赞竹诗中写道:“不爱杨柳枝,春来软无力。“共保秋竹心,风霜侵不得。有此爱竹之心,难怪他的履道里宅园“有水一池,有竹千杆了。 离开成片的竹林,跨过铺在白池上面的石板桥,沿着青谷旁崎岖的山道,拾级而上,来到“听伊亭,听伊亭原名“草亭,是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