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易发疾病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55188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易发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秋季易发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秋季易发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秋季易发疾病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秋季易发疾病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秋季易发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易发疾病(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季易发的疾病 立秋之后,天气转凉,疾病多发,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因此在加 强 保 健 的 同 时 也 要 注 意 防 病感冒:秋季忽热忽凉,是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注意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气管炎:秋季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因草枯叶落,空气中过敏物较多,容易诱发气管炎。预防应避免与过敏因素接触,改善居室环境,注意空气流通新鲜。胃病复发:秋季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加上天气转凉,食欲旺盛,使胃肠负担加重,导致胃病复发。预防应注意保暖,加强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合理膳食,少吃多餐,定时定量,戒烟关节炎:入秋暑湿蒸腾

2、的同时又有寒意袭人,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患者应 注意防寒保暖,不用冷水洗澡。有病史者可用当归、鸡血藤、桂枝、杜仲等煎汤药浴。皮肤感染:秋季皮肤易被病源寄生虫和蚊虫叮咬,出现红肿且奇痒,搔抓后可继发细 菌感染,出现脓疱疮(疹)等。所以,被蚊虫叮咬之后切不可抓挠,可涂抹风油精、清凉 油消肿止痒秋季腹泻:婴幼儿易患,以轮状病毒所致最为典型。多发于深秋初冬季节,起病急, 病情重。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用抗生素无效,腹泻多在病后4-7天自愈,家长应做好护理工作。老慢支复发:10月份,随着天气转凉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据统计,老慢支病人感 冒后90%以上导致急性发作。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感冒

3、;还要科学调理饮 食、合理NA物防治,改善居室环境,避免烟尘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哮喘病复发:哮喘病人对10月份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极为敏感,而抵抗力弱容 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另外,食物和空气中的过敏物质大量增加也是该病易发 的重要原因。因此,首先要弄清引起哮喘发作的致敏源,尽量避免与之接触。肺炎:临床资料表明,10月老年人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会骤然增高。中医认为,这是秋燥伤肺所致。具有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的特点。因此,要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中风和高血压等脑血管疾病:秋冬季节也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据统计,50%以上的中风患者发

4、生在秋冬季节。这是因为秋冬时节气温偏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全身的毛细血 管会收缩,使心、脑负荷加重从而引起血压升高、脑部缺血缺氧及形成血栓。秋冬时节气 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大,造成体内缺水,缺水后,血液粘稠,血流减慢,会因血容量不 足造成缺血性脑中风。因此,老年人在气候多变的秋冬季节一定要提高警惕。要注意自我 保健,加强防范措施。首先是要注意及时收听天气预报,随时增添衣服,采取御寒保暖措 施;其次是注意按时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最后应注意平时多参加体育活动,增 强身体的抵抗力发脑中风:在清晨,60岁以上的老人最容易发病。秋季气候干燥,老人经过一夜睡眠, 吸进干燥的氧气,呼出湿润的二氧化碳

5、,期间要消耗掉人体内的大量水分。此时,如果老 人的血粘度较高,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缓慢,一旦血液流动受阻,很快就会形成脑中风。一般来说,如出现以下现象就应引起警惕:突然昏眩,眼前突然昏黑一片,数秒后便可 恢复,这是患中风的最早症状;视物模糊、视野缺损,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这表示脑 血管已严重狭窄;突然发生剧烈头痛、伴呕吐,甚至短时间神志不清,应及时检查,因为 很可能已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突然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全部遗忘,但自我认知仍良好,意 识也清醒,记忆消失一般持续数小时会恢复正常;频频打呵欠,一般发生在中风前5至1 0天内,此时脑动脉硬化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短时间语言困难或全身无力,这是大

6、脑缺血的征兆,可能导致半身不遂。为避免发生脑中风,老人在睡前应饮适量白开水,以保证夜间体内的消耗。起床后, 用白开水2 5 0毫升加食盐0.5克左右,溶化后饮用,可降低血粘度,保证血液流动通 畅。每天吃2根香蕉,可使中风发病率减少4 0%。早晚行走3公里、勤散步,能较好地 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心脑血管疾病易发:“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性季节,寒暖渐变,常常不易立即感觉和体验到,且秋季的寒暖又常反复,寒而复暖,暖后又寒,使人防不胜防。”李进提醒,秋季感冒受寒一般较为普遍,但真正应防范的是心脑血管疾病。进入换季季节,对健 康人来说,这也不意味着什么,但如果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这方面也粗心

7、大意的话,就 很容易引发原有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肺心病 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秋季首先要注意季节气候的变化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哮喘属于过敏性疾病,它的发作多半是季节性的,每年夏末秋初开始发作,仲秋季 节发展到高峰,寒冬腊月减缓。这种病各种年龄、不同性别都可患,且易反复发作,平 均患病率为2%哮喘发作前常有先兆症状,如反复咳嗽、胸闷、连续喷嚏等,如不及 时治疗,可出现急喘。因为痰黏稠,不易咳出,患者往往被迫坐起。严重者可出现嘴唇 及指甲青紫、四肢厥冷、出汗、心跳快等症状。发作时间从几分钟到数天不等。哮喘是 一种容易发作的慢性病,因此哮喘者在缓解期要积极预防:首先要

8、尽量避开过敏源:常 见的过敏源有风媒花粉 (枸树、蓖麻、蒿草等 )、霉菌孢子、螨、某些生产性粉尘(如棉尘、蚕蛾、粉尘、山药粉 )等;若哮喘病人知道自己对什么过敏,就应尽量避而远之。 其次要暑天治疗:从小暑至立秋,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治疗,可以使患者的阳气充实,增强抗病能力。慢性咽炎的防治秋天之所以要特别重视对咽喉炎的防治是因为秋天气候多晴少雨、气候干燥。咽炎若在 急性期得不到彻底治疗,就会成慢性咽炎。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 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为耳鼻喉科常见病。慢性咽炎的主症状 为咽部干燥而痛、咽部暗红,多由阴虚、虚火上灼所

9、致,防治上宜滋阴清热,清咽喉, 可用药物防治,如用麦冬3克、甘草1.5克、金银花 3克、乌梅3克、青果3克,以开水泡,经常服用。在饮食上应常吃绿豆饮或雪梨浆。心血管病的预防秋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据有关资料报告,秋末冬初时节,脑血栓、脑溢 血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季节。由于天气变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 大,导致血压升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 或心肌梗死。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坚持服药,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积极防治 感冒等,以避免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秋风落叶,凄风凄雨,往往使人触景生情,特别是老年人易产生垂暮之感,诱 发消极

10、情绪,严重者,终日郁郁寡欢,少语懒言,很容易患上抑郁症。防止抑郁症要注 意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勤于锻炼,投入大自然, 凉爽的秋季正是外出旅游的好时机。中风:进入深秋时节,低气温可致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周围阻力增加,使交感神经兴 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而致脑血管破裂。寒冷 还能使血液纤维蛋白浓度增加,引起血液黏稠,导致血栓形成。因此,要重视高血压、 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疾病的治疗,并注意先兆症状,如发现突然眩晕、剧烈头痛、视 物不清、肢体麻木等,应及时送医院治疗,以防发生意外。冬季:是感冒、哮喘、肠炎、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腹泻、

11、关节炎、抑郁症八大疾病 高发期。婴幼儿最易患感冒、哮喘、肠炎、腹泻疾病,中年人群主要以慢性支气管炎、抑 郁症为主,而中老年人群最易诱发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糖尿病:节日期间糖尿病患者由于甜食不避、进餐过多均可使血糖突升,糖尿病加重。提 醒糖尿病患者不要忘记服药、打针;尽量按时起床、睡觉、进餐:在甜食、糖果面前控制住自己的嘴,血糖过高也容易得各种感染性疾病,一旦感染又会使糖尿病加重。高血压、冠心病及中风:冬季天气寒冷,身体受低温刺激,可使交感神经兴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特别是脑小动脉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加大,脑部负荷加重,可造成血压升高而易发生中风,重者可发生脑溢血、脑梗塞或脑梗死。

12、还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发生心 肌缺血缺氧,而寒冷的刺激可使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 易导致血栓形成而阻塞冠状动脉,引起冠心病加重,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再加上中老年人对外界适应性差,抵抗力弱,特别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中风,甚至可导致猝 死。因此,天气变冷后,中老年人尤其是已有高血压病的人应定期测量血压,要长期、规 律、不间断地进行降压治疗,按时服用降压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心脏病:患者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稍做轻体力活动即感心慌、气短、脉搏增快,休息后 呼吸和脉搏恢复到正常所需的时间比平常慢;尿量减少,体重增加,下肢出现轻度水肿间睡眠时须垫高枕头才感觉舒服,睡眠中常因气短而憋醒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