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7549306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大学生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大学生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大学生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大学生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调查的背景: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二、目的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

2、的作用。同时,他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了解目前大学生在金钱观、消费观、消费与闲暇方式、理财素质等方面的现状,以便能为研究大学生时尚消费提供更多依据。一是通过对当前明德学院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调查,以得出21世纪初的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消费差异以其影响其消费构成的主要因素。二是通过对明德学院的抽样调查,力图解读当前全国高校大学生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意识以及消费心理等。三、调查结果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部分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500元1000元和1001元1500元这一幅度,少于500元或多于15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手机费用过高。被调查

3、同学中,40%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也有37.42%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达100元以上。 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54.19%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日常资金来源。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也有28.06%的同学愿意自己打工兼职赚取。从消费支出情况看,14.75%的同学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

4、一个原因。调查发现只有5.81%的同学对自己的消费情况有过记录,大部分学生消费比较盲目,随性而为。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在个人消费品购买选择上:86.46%的学生更注意性能价格比。此类大学生对购物地点多不太在意,也乐于去旧货市场或路边的地摊小店淘金。也有10.97%的学生是非名牌不买。在上述两类学生的心目中,广告的作用是非同一般的。后一类,他们追求档次,崇尚名牌,展现个性。专卖店,大型超市通常是这些学生的购物首选,之所以出现上述的差别,与他们各自的家庭经济背景和消费心理是密切相关的。四、结论与

5、建议结论:一.多样与实用并存: 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是影响大学生消费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多样化消费的特点根源于大学生多元化价值目标的存在。这种多元化的价值目标,一方面使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有益于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多重比较,理性消费,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受不良倾向的影响,出现一些消极的消费类型来。 在消费状况分析中,不论是大学生基本生活消费中的衣食费用,还是其学习消费中的学费、书杂费、电脑等;不论是大学生的休闲及娱乐消费,还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都越来越趋向于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这从调查统计的休闲娱乐方式和花费上可以明确的表现出来。二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

6、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存在生活费超支的现象,甚至一学期的生活费被两三个月花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个人理财方面,当前的大学生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三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建议: 一 学校应充分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状况,把

7、消费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之一,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实施,可考虑从以下儿方面进行:(1)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科学消费观教育;(2)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消费心理教育; (3)举办消费知识和消费心理知识讲座; (4)完善助、奖学工作制度,严把助学贷款关和助、奖学金发放关,尽可能保证切合学生实际,并对获得者进行必要的追踪和监督。(5)加大勤工助学工作力度,加强与有关单位和部门的联系,大力拓展大学生勤工助学岗位, 二我们应加强合理储蓄观念,树立自己的合理消费观念,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地消费;强调节约、勤劳俭朴等节俭消费观 。三强

8、调理性消费、理性行为,反对非理性的盲目消费。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媒,引导高校消费舆论,培养合情合理的消费习惯、消费理念和科学的消费观,促进大学生的合理、适度消费,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四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五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

9、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六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附录: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您好!我们

10、是经管学院工商管理一班的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们从全校学生中选取了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您是其中的一位,在此对您对我们工作的配合表示真诚的谢意。(请在您选择的答案上画: )1. 您的性别? A. 女 B. 男 2. 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3. 您的学校所在环境? A.市区 B.郊区4. 您的月支出?A. 300-500元 B.501-1000元 C.1001-1500元 D.1500元以上 5. 您平均每月的电话费A. 50元以下 B .50-100元 C. 101-200 元 D. 200元以上6. 您觉得

11、您当前的消费情况如何? A. 偏低 B. 偏高 C. 刚刚好 D. 高的惨不忍睹7.您的消费方式A.计划好再花 B.能省则省 C.想花就花 D.其他8. 您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是?(多选题) A. 父母、亲人 B. 打工兼职 C. 国家或学校助学金 D. 因优异成绩所获的奖学金 E. 其他9. 一般情况下,您的消费支出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多选题)A. 衣服及鞋子 B. 课外书报 C. 学习辅助书籍 D. 电子产品 E. 零食 F. 社会交往 G. 其他 10. 您对您的消费有过记录吗? A. 有 B. 没有 C. 有,但断断续续11. 您有攒钱的习惯吗? A. 正在攒钱 B. 现在没有,但准备攒

12、钱 C. 以前攒过,现在不攒 D. 从来没有 E. 没有钱可攒12最近一次您的生日,您自己所花的钱大约是多少? A. 自己没有花钱 B. 100元及其以下 C. 100-500元 D. 500元以上 13对于“只要我喜欢,无论什么价格我都会买”的观点,您怎么看? A. 完全同意 B. 比较同意 C. 比较不同意 D. 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14当您想买某样东西时,却发现钱不够,那么您会怎么做? A. 向父母要钱 B. 自己存钱 C. 向他人借钱 D. 贷款消费 E. 兼职 F.其他15.对于下列社会的一般消费倾向,您比较赞同那种A.以经济实惠为主 B.兼顾实惠和标准 C.追求高标准 D.不清楚最后,对占用了您的宝贵时间我们深感歉意,对您的配合我们再次表示谢意!小组分工 张鑫:问卷制作 田雨霆、车驰:问卷发放及收集 李建涛、赵惠冉:问卷录入 马萧萧、穆塔力甫:问卷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