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年合格性考试地理必背知识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7548509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20年合格性考试地理必背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江苏省2020年合格性考试地理必背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江苏省2020年合格性考试地理必背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江苏省2020年合格性考试地理必背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江苏省2020年合格性考试地理必背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20年合格性考试地理必背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20年合格性考试地理必背知识点(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姓名学号考点1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天体1概念: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例如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2常见类型(1)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实际处在不断运动之中。(2)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云雾状天体。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3)行星:指自己本身不发光,沿着固定的近圆形轨道围绕恒星运动的球状天体。(4)流星体(5)彗星:绕太阳运行的一种天体,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云雾状的外表,大部分彗星的运行轨道是扁长的椭圆形,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约为76年。二、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

2、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2级别:总星系(可观测宇宙)三、地球的普通性1结构特征方面:地球在质量、体积方面与其它行星相比,特别是精确地行星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异,与其它行星相似。2运动特征方面:地球与其它七大行星绕日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运动特征。四、地球的特殊性1表现: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2存在生命的条件(1)外部条件(2)自身条件主要是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成因为三个“适中”,如下图所示:考点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2太阳的能量来源:核心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3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2)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煤炭和石油,其能量也来自太阳辐射。(3)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因其丰富、廉价、清洁等特性,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二、太阳活动1概念: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的变化。2重要标志:太阳黑子和耀斑。3分布字母ABC名称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4.周期:约为11年。5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影响指南针指示方向的准确性,使信鸽迷路。(3)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4)对天气、气候也

4、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考点3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1)分类:图中A波表示横波,B波表示纵波。(2)特性2圈层划分(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2)界面:C莫霍面:在地下平均约33千米处(大陆部分),A、B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D古登堡面:在地下约2 900千米处,A波完全消失,B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3)圈层:由内向外EF为地核,G为地幔,H为地壳。地壳:莫霍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是一个连续圈层,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地幔:介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2 800千米。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核:

5、古登堡面以下,厚度约3 400千米。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可分为外核和内核,内核为固态(铁镍物质组成),外核为液态。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2大气圈:环绕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可以避免大多数流星体对地球的撞击,削弱紫外线对地球的影响,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3水圈:地球表层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4广义的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狭义的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和。生物圈是地球特有的圈层,也是非常活跃的圈层。5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6、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在图中填写地球的圈层。考点4常见的地貌一、流水地貌(主要分布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1)河流侵蚀地貌(2)河流堆积地貌组成部分分布地貌特点图示洪积冲积平原山前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河口多呈现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分布二、喀斯特地貌(1)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石芽、溶沟、石林、峰丛、峰林、孤峰等。(2)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溶洞、地下河及溶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3)喀斯特地貌影响: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为居

7、住、防空、储藏等提供了便利。喀斯特地貌区洞穴系统比较发育,易导致水土流失和地面塌陷,给农业、城市建设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三、风成地貌(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类型形成过程典型景观景观图地貌特点风蚀地貌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风蚀柱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长期吹蚀下,形成的孤立石柱风蚀蘑菇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雅丹地貌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风沙堆积物风积地貌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表,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新月形沙丘呈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有顺着风向向前伸

8、出的两个兽角(翼)。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纵向沙垄顺风向,呈互相平行的长条形四、海岸地貌海水以风浪、洋流、潮汐等运动形式,持续在海岸地区进行侵蚀、搬运、沉积而形成的地貌称为海岸地貌。海岸地貌包括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1由岩石构成的海岸,由于不断受海浪的击打和侵蚀,导致岩石破碎,岩壁崩落,最终使海岸后退,形成高耸的海蚀崖、深邃的海蚀洞、造型奇特的海蚀柱等海蚀地貌。2波浪所携带的泥沙、贝壳等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浅水带里,形成沙滩、沙洲、贝壳堤等海积地貌。五、冰川地貌1、冰川:按冰川的形态和规模,主要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大陆冰川面积大,冰层厚,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上。山岳冰川是发育在高山上的冰

9、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海拔地区。2、冰川地貌(1)冰川侵蚀地貌:常见的有冰斗、U形谷、角峰、刃脊、冰蚀湖、峡湾、冰蚀平原等。(2)冰川堆积地貌:冰碛湖等。考点5地球上的大气及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的组成与作用大气成分各成分的作用干洁空气N2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含量78%)O2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含量21%)CO2 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O3能够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称为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固体杂质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运动状况及密度。2分层3与人类的关系(1)A层:与人类关系密

10、切,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2)B层: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3)C层: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在经过大气层时,部分被大气削弱(吸收、反射和散射),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后,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使大气增温。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2、大气的保温作用:表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意义: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返还给地面,

11、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考点6热力环流一、大气运动 (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2)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3)意义二、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2)形成过程:A地受热过多,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D地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F地冷却收缩,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三、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2、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3、城市热力环流:四、大气的水平运动1风的形

12、成过程地表受热不均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风2. 风的形成原因3受力分析(北半球近地面)符号F1F2F3类型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与风向相反总是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4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类型受力风向图示(北半球)高空中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考点7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的组成及特征(1)组成:由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2)特征:连续但不规则。2.、水体空间分布3、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源相互补

13、给。4、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约占淡水储量的1.3%。5、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多、冬春少。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北地区,其次是西北地区。6、我国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降水较少,时间较短;人为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生产、生活需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等。7、水危机:日益严重,其实质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数量(资源型缺水)、质量(水质型缺水)不能与其需求相适应。8、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开源:合理开发和抽取地下水;修筑水库,跨流域主,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植树造林,涵养水源。节流:

14、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水资源的管理,防治水污染。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类型及主要环节循环类型字母主要环节海陆间循环A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f地下径流海上内循环Ba蒸发、g降水陆地内循环Ch蒸发、植物蒸腾、c降水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3意义(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海陆间联系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