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54406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利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利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利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利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标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下面是xx整理的相关实施方案,一起来看看吧!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一为深入落实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落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印发榆林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在全市率先实现精确脱贫、率先够格建成全方面小康社会,特制订以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总体要求深入落实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主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方面战略布局,牢靠树立

2、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确帮扶和贫困乡村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有效衔接,以东南部贫困山区为主战场,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为关键对象,根据六个精确和五个一批要求,扎实开展精确扶贫工作,果断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任务根据精确脱贫、巩固提升、全方面小康三个阶段安排,2021年实现全方面脱贫,贫困人口以户为单位,人均纯收入超出2950元,全体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努力争取突破3200元;2021年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巩固提升,确保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到2021年在全市率先建成全方面小康社会。二

3、、扶贫方法健全精确扶贫工作机制。根据扶贫和低保标准两线合一要求,统一数据核实口径,实现扶贫和民政数据、政策有效衔接。建立精确扶贫大数据平台和区、乡、村三级明细台账,动态管理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基础信息,做到数据真实正确、管理科学规范,底子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确保3768户7045个贫困人口有序退出,返贫人口立即得到扶持,实现应进则进、应扶尽扶,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农业、林业、畜牧、科技、扶贫等部门要紧紧围绕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大力实施农业产业七大工程,即小杂粮名区创立工程、马铃薯良种覆盖工程、旱地全膜玉米推广工程、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工程、林果产业基地建设

4、工程、畜禽养殖提升工程、农业生态文化旅游工程,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赵家峁村确权确股不确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激励贫困户参加土地流转和资产、资金参股合作经营,发展家庭农场和进入企业从业,增加资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促进贫困户增收。开展电商扶贫,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网络资费补助和小额信用贷款支持。提升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争取国家光伏扶贫政策倾斜支持,实施贫困村光伏扶贫项目。依靠中国最美田园品牌,开展大美榆阳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动贫困人口从事农家乐、休闲农庄、品牌餐饮

5、、果蔬采摘等乡村旅游业,拓宽增收渠道。开展科技创业行动,主动培育新型科技产业,支持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品种改良,完善科技特派员驻村制度,实现每个贫困村配置1名科技特派员,支持科技特派员和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开展创业式扶贫服务。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推广适用新品种、新技术,建设一批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园区,每个贫困户劳动力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到2021年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结果转化率达成60%。创新扶贫方法,将财政资金和其它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资产可由村集体、合作社或其它

6、经营主体统一经营,由贫困户享受收益;明确资产运行方对财政扶贫资金的保值增值责任,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资产收益立即回馈持股贫困户;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它经营主体经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法,带动贫困户增收。科学合理有序开发贫困乡村水电、煤炭、油气等资源,给予土地被占用的村集体股权,让贫困人口分享收益。2021年区财政安排500万元建立贫困户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协调金融机构根据基准利率为贫困户发放35万元3年期免担保、免抵押的小额贴息贷款。大力实施互助资金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00万元,根据每个协会15万元的规模新注册成立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26个,最少吸收1500户农户

7、入会。加大扶贫资金到户力度,投入900万元,对1800户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依据其发展意愿,根据户均补助不超5000元的标准给予扶持,支持其发展家庭种养业。引导劳务输出脱贫。人社、发改、煤炭、工业经济和国土资源等部门要严格落实入区企业招工用工、优先使用榆阳区农村贫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和劳动力的政策,千方百计促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建立健全由人社部门牵头、扶贫部门确定对象、职业院校负责培训、社会各行业帮助就业的培训工作新机制,整合扶贫、人社、教育、农业等各类培训资金,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就业技能培训。对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开展无偿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培训一人、就业

8、一人、带动一户。加强就业信息服务,激励社会资本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为贫困户创业提供信息支持。推进创业创新工程,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发放每笔5-10万元2年期小额贴息贷款,帮助贫困人口自主创业。建立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信息库和创业项目库,实施一对一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大力支持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拓展贫困乡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空间。加大对贫困乡村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力度。对在城镇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输入地乡镇、办事处要负担对应帮扶责任,提供基础公共服务,为贫困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提供保障。实施移民搬迁脱贫。成立榆阳区移民搬迁办公室,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

9、制订全区移民搬迁工作总体计划和年度计划,统筹整合项目资金,组织实施移民搬迁项目。建立联合议事协调机制,成立由区政府移民搬迁工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国土、财政、扶贫、民政、人社、住建、水务、农业、林业、畜牧等相关部门责任人为组员的移民搬迁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移民搬迁工作。十三五期间完成市级下达移民搬迁任务310人。根据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充足利用多规合一试点结果,紧密结合新农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靠近城镇、靠近园区、靠近中心村和群众自愿、主动稳妥的标准,统筹考虑安置点生产生活用地,因地制宜利用土地开发整改、农林牧副业开发和重大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加紧产业发展,保障搬迁群众基础生活。加紧

10、推进移民搬迁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移民搬迁工作台账和移民搬迁总体计划数据库,提升计划管理的精确性和科学化水平。计划实施中要确保三无户等特困群众优先享受移民搬迁政策,对能够采取货币或分散安置的,主动激励消化城镇存量住房,落实好移民搬迁户籍、补助等政策。主动扶持安置点发展后续产业,有效改进安置点生产生活条件。筹整合相关部门项目资金,配套实施集中安置区水、电、路、讯、学校、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异地有土安置的应配套落实好一定数量的土地和高标准农田,用于安置点农民发展种养殖业,支持搬迁安置点利用贴息政策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对无土安置且家庭有劳动能力的,确保每户全部有稳定就业和稳定收入。扶持

11、集中安置点发展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耕地,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2021-2021年完成800户改造任务,实现农村住房困难户有效安置,安居乐业。加强人居环境整改,加紧改进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漂亮乡村建设。加强生态建设脱贫。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防沙治沙、坡耕地综合整改等生态工程,加强贫困乡村生态修复。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让贫困群众在生态保护中取得更多实惠。开展贫困乡村生态综合赔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赔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建立横向生态赔偿制度。将东南部山区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加强封山禁牧,巩固退耕还林花

12、草结果。加大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建设生态农业体系,促进农业可连续发展。加强教育资助脱贫。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儿女全部能接收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输。建立基础教育扶助机制,根据多口进、一口出的措施,整合财政、扶贫、民政、工会、团委、妇联、残联、慈善协会等各类助学资金,建立贫困学生资助平台。对学前教育阶段贫困户儿女保教费、生活费补助标准,在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每生每十二个月补助1100-2200元、民办幼儿园每生每十二个月补助1500元的基础上,再追加补助750元;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根据每生每十二个月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的标准给生活补助;对

13、贫困家庭的一般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免去学杂费,每生每十二个月发放2021元生活补助;加大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扶助力度,对贫困户儿女就读中、高职在校生,除享受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外,每生再给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对考入本科院校的贫困户儿女,每生补助扶贫助学资金5000元,家庭尤其困难的第二年再补助5000元。到2021年,全区在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加紧发展教育事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确保让贫困乡村学生接收良好教育。对一般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免去学杂费。加大农村老师招聘力度,农村特岗老师任教满三年的,经区上考评合格后转为事业人员。实施城镇老师交流轮

14、岗,每十二个月选出部分城区骨干老师交流到农村任教。提升乡村老师待遇,发放生活和交通补助。安排专题经费奖励城区交流到农村的老师。区内省级示范高中、标准化高中每十二个月在高中招生时要划出10%的名额录用乡村初中毕业生,不满额时可降分录用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推进文化投入向贫困乡村倾斜,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普遍建立村级文化中心。加强医疗救助脱贫。实施扶贫健康行动,卫生、扶贫等部门要摸清全区贫困人口患病数量种类,组织医生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实施结对帮扶,依据病种病情为其制订就医和诊疗方案,进行精确诊疗、精神抚慰,让贫困户早日康复。加强贫困人口基础公共卫生服务,预防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加大农村贫

15、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扩大残疾人康复项目基础医疗保险范围。组织建立城镇因病致贫贫困人口健康档案,和贫困家庭进行签约,提供上门医疗卫生服务,将大病保险纳入商业保险领域。2021年区财政全额代缴7045个贫困人口新农合合疗费自筹部分,并根据榆阳区医疗救助实施措施要求,对贫困人口经新农合和大病保险报销后的自负医疗费用,农村五保对象按100%的百分比全额救助,农村低保对象按70%的百分比救助,其中对住院费用的救助不封顶,对一般门诊费用的救助最高限额5820元,其他的通常贫困户在未脱贫期间符合救助条件的自负医疗费用参考农村低保对象的救助标准实施。筹备设置健康扶贫基金,由区合疗办专户管理,凡在册

16、贫困人口的诊疗费用,由扶贫基金专户列支,有效处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卫生、计生等部门要不停改进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每十二个月招聘一定数量的公共卫生协管员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相同条件下优先录用贫困户儿女医护类大学毕业生。深入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改进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升服务水平。东南部山区实施区镇一体化、一村建站、联村服务模式,为山区乡镇新建站50所、招聘乡村医生50名,并主动争取市级支持,每十二个月为全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配置一定数量的医学类卫生协管员,全方面筑牢村级卫生服务网底,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组织区属公立医院含有中高级职称的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进行服务,每十二个月下派不低于80人次。全方面实施贫困乡村儿童营养改进、新生儿疾病无偿筛查、妇女两癌无偿筛查、孕前优生健康无偿检验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