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路基官施工方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541869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3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原路基官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原路基官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原路基官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原路基官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原路基官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原路基官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原路基官施工方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工程路基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建五局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Q1项目经理部二O一二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和原则11.1 通风设计依据11.2 编制原则1第二章 工程概况22.1 工程概况22.2 水文地质情况2第三章 通风设计标准3第四章 通风设计的原则34.1 通风系统34.2 通风设备4第五章 通风方案45.1 送风式和射流巷道式通风基本原理55.2 具体施工方法65.3 风量及风压的计算75.4 风机选型12第六章 施工通风检测126.1 风速测定126.2 隧道通风量计算16第七章 施工通风安全措施177.1 施工通风安全管理措施177.2 施工通风

2、安全技术措施21第一章 编制依据和原则本项目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地震烈度高,地形、地质条件及施工条件差,沿线自然灾害严重,泥石流、冻土、涎流冰、崩塌和路基沉陷等不良地质病害时常发生,成因复杂,治理难度大,是项目路基施工的重难点。且本线路位于川西高原,是中国景观大道,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不易恢复。根据以往高原高寒地区路基施工经验,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路基施工方案。1.1 路基施工设计依据(1)国道317线雀儿山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JTG F10-200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3)JTG 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4)JTG B01-2003 公路工程

3、技术标准;(5)JTG BF20-200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5)JTJ06199 公路测量规范(6)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招标文件;(7)已审批的雀儿山施工组织设计。1.2 编制原则(1) 本着优质、高效、经济、合理的原则,依据施工总承包合同和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执行公路工程有关施工规范和标准。(2) 以确保工期及阶段性工期目标并适当提前为原则,安排施工进度计划。(3)以确保质量目标为原则,安排专业化施工队伍,配备先进的机械设备,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工艺。(4)以确保安全生产为原则,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针对当地自然条件、气候条件、不良地质等特点,制定各项技术组织

4、措施。(5)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满足需要为原则设置现场临时设施、布置施工总平面。(6)充分考虑高原气候对施工生产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采用积极的对应措施,尽可能减少高原气候对施工总体的进度影响。(7)注意环境保护,采取适宜的技术措施将施工队高原地区薄弱的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第二章 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本标段路基起于国道G317线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玛尼干戈镇K340+240.00处,路线顺沟前进,跨越错柯河,至K340+951进洞,全长711米。本标段路基工程主要包括挖方5.3万方,填方25.4万方以及防护、排水、支挡等分部分项工程。2.2 水文气象条件测区植被稀少,在季节性冰川以

5、上,无植被,坡表堆积有松散块石土或基岩裸露。在季节性冰川以下,坡表有低矮灌木或杂草。本路段位于高原地区,属典型高原越岭高寒气候。主要特征是:热量条件不足,气候寒冷,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降水集中,干湿季节分明。路基区内年平均气温-0.7 ,月平均气温在-9.5 8.8 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3.7 ,极端最低气温-36.2 ;平均年降水量905.9mm,主要集中在5月上旬至10月中旬;全年平均积雪日数174天,最多积雪日数245天,最少积雪日数90天,年最大积雪深度61cm;年平均气压598.4hpa;0320cm厚年平均低温2.04.2 ,最大冻土深度143cm。每年

6、11月至次年4月,雪线最低高度均在海拔4200米以下。2.3 特殊工程地质及不良地质冻土:属于季节性冻土。冻土自10月13日开始,结束于次年4月10日,冻结日数180天、融化日数185天,最大冻土深度143cm,出现在3月。涎流冰:属于山坡涎流冰。一般发育在12月至次年3月,厚度一般1.7米左右,最大可达34米。第三章 路基工程技术标准与施工准备3.1 技术标准公路等级:二级公路;设计速度:40km/h;路基宽度:8.5m;最小平面半径:600m/1个;不设超高的最小曲线半径:;最大纵坡:3.357/1处;平曲线最大超高:;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3.2 施工准备3.2.1技术准备组织工程技

7、术人员熟悉研究技术文件和图纸中各项内容和要求,全面领会设计意图;对现场实地勘察,做好原始资料的进一步调查分析,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地方劳动力及材料状况,交通运输状况和可提供的施工用水用电状况。编制施工方案,对施工队伍进行工前培训和技术交底。 3.2.2人员准备成立以项目经理柳伟为组长的路基施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项目总工赵湘龙为副组长。道路工程师胡德为施工负责人,小组成员包括质检工程师、测量工程师、试验工程师、安全工程师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3.2.3机械准备表3-2施工主要机械配置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新旧程度1挖掘机CAT374DL台380%2平地机GR300台180

8、%3推土机TY320台180%4压路机XS222JE台180%5装载机ZLC50c台175%6自卸汽车北方重工3303B辆3100%7全站仪GPT-3100N台1100%8自动安平水准仪DSZ3-1台1100%9风镐套1100%10空压机台1100%3.2.4工程材料准备主要原材料均应办理准入手续,在使用前按相应技术规范进行相关试验;同时制定好材料进场使用计划。由于高原地区交通不便,施工前应合理提前安排材料进场,做好备料工作;对进场材料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损坏、变质。现场原材料准备充足,并码放整齐、设置显示规格产地、数量和检验状态等的标示牌,原材料的质量证明资料必须齐全。3.2.5现场准备

9、搞好施工现场三通一平、临时设施及现场消防、保安设施等工作; 现场原材料准备充足,并码放整齐、明确标识,原材料的质量证明资料必须齐全。 工程测量和工程试验工作达到开工条件,安装调试所有施工机具。3.2.6施工进度安排在总工期、关键工期的要求下,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各阶段施工进度。组织均衡生产,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做到优质高效。考虑到高原高寒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土石方工程施工的最佳季节,组织施工力量,统筹安排土石方调配,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序进度和关键工序的作业循环。路基填筑在涵洞等构筑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和基底处理完成后开始施工。截水沟、路堤坡脚侧沟等排水设施超前施工,尽早配套完善,尤其是截水

10、沟要先做,尽早排除施工场区的地表水,方便施工。路基及站场排水沟与相应段路基一同考虑施工。路堑边坡防护、排水沟与路基土石方同步施工,同步完成;路堤边坡防护待路堤成型稳定后及时安排施工。计划开工日期2013年3月1日,竣工日期2013年10月30日。3.3 施工测量放线3.3.1控制性桩点控制性桩点应进行现场交桩,并保护好交桩成果。3.3.2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等级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表3.2.2-1中二级公路的规定。导线测量技术、四级GPS控制网、水准测量等级、高程测量均应符合规范中技术要求。路基施工期间应根据情况对控制桩点进行复测。在季节性冻土段,应在冻融以后

11、进行复测。3.3.3中线放样路基施工前,进行全段中线放样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放样时应注意路线中心与结构物中心、相邻施工段的中线闭合,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设计图纸与实际放样不符时,应查明原因后进行处理。3.3.4路基放样路基施工前,对原地面进行复测,核对或补充横断面。设置标识桩,对路基用地界、路堤坡脚、路堑坡顶、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标识清楚。对深挖高填路段,每挖填35m或者一个边坡平台(碎落台)应复测中线和横断面。标高控制桩间距按200m计,并在施工过程中保护好所有控制桩点,并及时恢复被破坏的点。3.4 试验3.4.1基底土试验路基施工前,对路基基底土按至少2个/公

12、里进行取样试验,检验基底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当土质变化较大时,应增加取样点。3.4.2路基填料试验对于来源不同、性质不同的一般填料进行复查及取样试验:包括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标准击实试验、CBR试验等,必要时需做颗粒分析、相对密度、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冻胀和膨胀量等试验。对于特殊土(软土、膨胀土等)应进行相关试验以确定其性质及处治方案。第四章 一般路基施工4.1 原地面处理公路用地范围内原有构造物(K340+880段900m2围墙)按照设计要求应予以拆除。K340+450K340+550段灌木树林6100m2按照设计要求应予以砍除;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3

13、.4.2中规定:二级及以上公路路堤,应将基底范围内的树根全部挖除,并将坑穴填平夯实。场地清理草地时为揭除草皮30cm,揭除后的草皮应集中堆放以用于后期边坡的绿化。草地清理完毕后应回填碎石。场地清理用使用120推土机打堆,日立1.0m3挖掘机装车运至选定的弃土区堆放。场地清理完成后,应全面进行填前碾压,使其密实度达到规定要求。4.2 挖方路基由于本路段以原路改建为主,纵面设计以宁填勿挖为原则,因此路基挖方工程主要产生在新建段及原路路基宽度较窄、原路平面指标较差的路段。本标段挖方量共计3838m3。挖方段集中在K340+930K340+951,为半填半挖路基,施工时应从填方坡脚起向上设置向内侧倾斜

14、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在挖方一侧,台阶应与每个行车道宽度一致、位置重合。4.2.1截水沟开挖与砌筑为了使挖方路基施工有一个良好的施工作业条件、避免山坡坡面水冲刷挖方坡面并在挖方区形成积水而影响挖方路基施工进度和路堤填料含水量,同时,为了保护施工环境、达到文明、规范施工的目的,应在路基挖方前开挖并砌筑截水沟。本工程挖方段设计M10浆砌片石坡顶截水沟。截水沟需从下游向上游开挖,截水沟通过地面坑凹处时,应将凹处填平夯实。开挖后应及时进行防渗处理,不得渗漏、积水和冲刷边坡及路基。4.2.2土方开挖施工路基挖运土方由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进行;本合同段挖土方按设计不作为填料,全部废弃至弃土坑K340+

15、100。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底开挖。开挖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保证边坡稳定。开挖边坡线前,预留10cm宽度,以保证刷坡过程中设计边坡线外的土层不受扰动。挖方路基路床顶面终止标高,应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其值通过试验确定。4.2.3石方开挖施工本标段石方开挖量较小,且多为XX质岩石,拟采取机械开挖为主;在开挖路基石方边坡时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保证开挖面完整平顺、无危石和坑穴。边坡面平整且稳定无隐患,局部凹凸差不大于15cm。边坡防护封闭无变形、开裂。4.3 填方路基本标段以填方为主,且全部为填石路基,填料主要来源为隧道弃渣,极小部分来源于路基开挖石方。填方总量104743m3。4.3.1填料要求路基填筑填料石料含量不小于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