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541864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项目来源:本文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校级课题“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研究(编号:2009jg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王青山(1981),男,汉族,安徽太和人, 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助教。摘要: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不断折射出大学生就业能力普遍较弱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相关调查问卷,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能力 提升 培养对策 特罗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能够容纳

2、适龄人口的15%以下为精英教育,15%50%为大众化教育,超过50%为普及化教育。”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和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然而,伴随而来的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难点。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至630余万人,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七项措施。其中第六项是“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1。因而,新形势下不断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毕业生有关就业能力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落实就业政策,畅通就业渠道,创造人才财富的根本前提。一、大学生就业能

3、力的内涵所谓就业即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个体,利用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从事的符合法律准则与社会约束的社会性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报酬或收入的活动。2它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与互动的过程。我国学者郑晓明比较早地倡导就业能力理念,他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3综合看来,我们所提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其实是一种和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它不仅是大学生择业期间的短暂的求职就业能力,更是一个人长期的、稳定的不断满足自身发展成长的职业适应能力。其核心在于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职业适应能力。二、当前高校大学生

4、就业能力的现状经历了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同时由于高校就业咨询指导与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思想观念更趋于主动、踏实、理性和多元,其就业能力也不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为了更有力地说明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现状,我们做了一项名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调查,自2009年9月始,由学生在就业网上投票进行。截止到2010年8月,参与投票达到1030人。在对“当前毕业生求职、成功实现就业最应具备的就业能力是?”的回答中,有占63.9%、57.3%、51.6%和50.3%的被调查者分别认为是个人学习领悟能力、工作技

5、能、求职应聘技巧、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同样,在对“以上你认为毕业生就业最应具备的就业能力中,毕业生最欠缺的是?”的调查中,对以上四种就业能力的选择均超过65%。从调查中看出,大学生的个人学习领悟能力、工作技能、求职应聘技巧、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足成为当前毕业求职时的最大“软肋”。(一)个人学习领悟能力不强通过上述网上调查得知:63.9%的被调查者认为个人学习领悟能力是毕业生求职、成功实现就业最应具备的就业能力,同时也是单位招聘人才优先考虑的条件。个人学习领悟能力实际上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是一种适应能力,是形成其他能力的基础。大部分企业都会看重大学生的个人学习领悟能力,因为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而且具有

6、发展潜力的往往是那些主动学习、会学习的人。受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使得很多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开始厌倦学习,考入大学之后,就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完全放松了学习或荒废了个人学业,有些大学生没有完成中学大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仍然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在此情况下,大学生并没有真正提升个人的学习领悟能力,70.3%的受调查者认为个人学习领悟能力是毕业生最欠缺的就业能力也证实了这一点。(二)基本工作能力较差 大学生进入职场必须具有基础的工作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这同时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大学毕业生最重要的标准。从现实情况看,当前一些高校的大学毕业生不注重个人工作经验的积累,缺乏对所在岗位的热爱

7、理解,在工作的选择上有时拈轻怕重,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阳光的心理状态,适应新的就业工作岗位的时间比较长,在调查中,67.2%的被调查者认为自身基本的工作能力是所有就业能力中最欠缺的之一,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毕业生缺乏基本的工作能力的现象。 (三)专业知识技能不足 一般来说,大学生通过大学诸多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实践课程的训练,应能够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掌握本学科及相关专业的所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理论和研究方法。这一能够运用专业理论和研究方法用于有有效地指导个人实践的能力就是专业知识技能,专业知识技能包括基本的动手能力,善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创新能力等。新的形势下,专业知识技能成为企事业单位选拔

8、大学生的关键所在。然而,一些大学毕业生受社会心态浮躁和大学学风不浓的影响,缺乏对大学专业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没有扎实的掌握,甚至连最应该具备的基本专业常识都很匮乏,因此,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就难免遭遇挫折。调查中有69.3%的被调查者认为由于专业知识技能的缺乏导致就业过程中遭遇求职尴尬。(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薄弱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或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对个人一生中在实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生涯即人生,生涯即竞争,生涯规划就是一个人一生的竞争策略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是连续的、

9、稳定地指导个体把握职业方向,提高职业竞争力,获取最大限度事业成功的重要能力。据了解,当前很多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职业生涯的概念与意识,缺乏对自身的职业规划的认识,自身定位不明确,缺乏对当前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求职环境、就业形势等问题的有效理解。有些学生在具体的生涯抉择时由于对自我认知和职业知识的缺乏,表现出迷茫和犹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缺乏,初涉职场的毕业生往往不能及时凋整心态,角色转换,真正的找准新的生活坐标,适应职业的要求。尤其当面临求职失败或职业瓶颈时,会变得茫然无措,心灰意冷。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薄弱成为制约大学生顺利求职和职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五)基本的求职应聘能力

10、欠缺大学生求职应聘能力是其展示自我,顺利实现就业的最直接的因素,应聘过程中大学生所表现出的竞争心态、沟通能力、推销自我的能力等综合能力是求职应聘能力的主要内容。调查中,有51.6%的认为求职应聘能力是大学生择业中最应具备的就业能力。而大多数的单位也是把毕业生的求职应聘能力作为最终选才的标准。4但一部分大学生由于职业应聘能力的欠缺,在求职过程中往往不能充分展示出自身的魅力,失去了成功就业的良好机遇。同时,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实现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即求职中所应具备的捕捉机遇能力,信息收集并处理能力,个人保护意识等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建议基于以上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11、高校应进一步整合校内资源,不断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积极构筑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平台体系,促进大学生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提升;政府和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到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的全过程中,出台相关政策,完善相关培养机制,扶持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自身应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注重求职应聘能力的历练,全面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参考文献:1周静、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等研究与评估),2001,(3):22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13-83、3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914邱文芳、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72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