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540919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管理专业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 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 2. 具有扎实的现代管理理论与经济理论基础,能够胜任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或从事企业管理实务工作。 3. 具有用定量与定性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管理理论问题和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4.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掌握一门以上外语。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 企业管理基础理论:主要从事管理发展史、管理思想史、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2、 2.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组织行为学、跨文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3. 战略与组织:主要从事战略管理、组织理论、组织变革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4. 运营管理:主要从事生产组织、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方面的研究。 5. 投资管理:主要从事企业投融资决策、项目评价、项目管理、资产市场运作等方面研究。 6. 技术创新管理:主要从事技术创新理论、创业学、研究与发展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三、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及应届本科毕业生。上述人员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成绩达到学校规定分数线者,再经复试合格后择优录取。四、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年秋季

3、入学,在校学习年限为3年。学习成绩优异者按照校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可提前毕业。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共分为四类,A类课程为校共选课,B类课程为院公共课,C类课程为专业必修课,D类课程为选修课程。见附录。 此外,非管理类的学生入学后需补修以下两门本专业本科生课程:组织行为学、企业理财学。这两门课可以在研究生D类课程中选修,作为补修课程。六、培养方式 硕士生入学后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经院系审核批准后,送研究生院备案,由导师负责具体的培养工作。 校公共课程(A类)和院公共课程(B类)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专业必修课程(C类)和选修课程(D类)则采取讲授和自学相结合

4、的形式。 D类的选修课,学生征求导师意见,共同商定,并需导师签署“同意选修”进行选修。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深入社会实践,参加导师的有关课题研究。七、考核方式 校公共课程和院公共课程的考核以命题笔试为主,由有关院系负责。 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考核采取命题考试和撰写论文相结合的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具体确定。 为保证培养质量,在入学后的第3学期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由工商管理系和人力管理系组织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负责,就有关学位课程内容,本专业发展动态及研究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撰写是

5、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论文研究课题,完成开题报告,经导师签字同意后,按时提交系学科专家组审议通过。开题报告审议未通过者,不能申请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符合学校要求和达到学校规定的水平。九、答辩和学位授予硕士生在修完规定课程并获得规定学分后,方可获得论文答辩资格。硕士答辩和学位申请相关程序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安排。十、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培养方案在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培养方案未形成之前,直博生(硕博连读生)的硕士阶段培养参照该方案。企业管理 研究生教学计划类别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方式学期任课教师一上一下二上二下三上三下必修课校公共课A01英语4讲课2A0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讲课

6、2A03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任选一门)1讲课2院公共课B01高级经济学3讲课3江静B02管理研究方法2讲课2姜嬿B03会计与财务管理2讲课2王 兵、吴振华B04组织行为与管理理论2讲课2蒋春燕、毛伊娜、龚元元专业核心课程C01企业战略管理研究2讲课2刘海建C02Operations Management2英文课程2 徐小林C03国际企业管理研究2讲课2钱海燕C04公司治理研究2讲课2汪丽选修课程D01全球人力资源管理2讲课讨论2赵曙明D02资本投资决策理论2讲课讨论22茅宁 D03供应链管理2讲课讨论22徐小林D04管理咨询2讲课讨论22成志明D

7、05Business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2英文课程22施丽芳D06计量经济学2讲课讨论22耿修林D07企业组织理论2讲课讨论22陈传明D08谈判与冲突管理研究2讲课讨论22李虎D09创业与创新研究2讲课讨论22龙静 汪丽D10大数据管理研究2讲课讨论22宋哲D11战略管理前沿专题2讲课讨论22刘海建D12商业模式创新2讲课讨论22张文红D13组织行为前沿专题2讲课讨论22龙静D14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2讲课讨论22鲁倩D15二手数据分析2讲课讨论22火栋D16资本经营研究2讲课讨论22徐志坚D17企业家与国际化2讲课讨论22张骁D18Chinese Man

8、agement Studies2英文课程22鲁倩D19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2英文课程22火栋企业管理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 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 2. 具有扎实的现代管理理论与经济理论基础,能够胜任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或从事企业管理实务工作。 3. 具有用定量与定性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管理理论问题和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4.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9、,并掌握一门以上外语。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 企业管理基础理论:主要从事管理发展史、管理思想史、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2.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组织行为学、跨文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3. 战略与组织:主要从事战略管理、组织理论、组织变革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4. 技术创新管理:主要从事技术创新理论、创业学、研究与发展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三、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及应届本科毕业生。上述人员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成绩达到学校规定分数线者,再经复试合格后择优录取。四、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年秋季入学,

10、在校学习年限为3年。学习成绩优异者按照校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可提前毕业。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共分为四类,A类课程为校共选课,B类课程为院公共课,C类课程为专业必修课,D类课程为选修课程。见附录。 此外,非管理类的学生入学后需补修以下两门本专业本科生课程:组织行为学、企业理财学。这两门课可以在研究生D类课程中选修,作为补修课程。六、培养方式 硕士生入学后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经院系审核批准后,送研究生院备案,由导师负责具体的培养工作。 校公共课程(A类)和院公共课程(B类)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专业必修课程(C类)和选修课程(D类)则采取讲授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11、。 D类的选修课,学生征求导师意见,共同商定,并需导师签署“同意选修”进行选修。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深入社会实践,参加导师的有关课题研究。七、考核方式 校公共课程和院公共课程的考核以命题笔试为主,由有关院系负责。 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考核采取命题考试和撰写论文相结合的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具体确定。 为保证培养质量,在入学后的第3学期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由工商管理系和人力管理系组织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负责,就有关学位课程内容,本专业发展动态及研究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撰写是研究生

12、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论文研究课题,完成开题报告,经导师签字同意后,按时提交系学科专家组审议通过。开题报告审议未通过者,不能申请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符合学校要求和达到学校规定的水平。九、答辩和学位授予硕士生在修完规定课程并获得规定学分后,方可获得论文答辩资格。硕士答辩和学位申请相关程序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安排。十、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培养方案在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培养方案未形成之前,直博生(硕博连读生)的硕士阶段培养参照该方案。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生教学计划类别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方式学期任课教师一上一下二上二下三上三下必修课校公共课A01英语4讲课22A0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讲课2A03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任选一门)1讲课2院公共课B01高级经济学3讲课3江静B02管理研究方法2讲课2姜嬿B03会计与财务管理2讲课2王 兵、吴振华B04组织行为与管理理论2讲课2蒋春燕、毛伊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