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信访举报业务培训提纲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7539607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信访举报业务培训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年信访举报业务培训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年信访举报业务培训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年信访举报业务培训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年信访举报业务培训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信访举报业务培训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信访举报业务培训提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年信访举报业务培训提纲一、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受理范围 概念、职责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是指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接收群众来 信、下载网上举报、接待群众来访、 接听举报电话等渠道,受理对 党员、党组织及监察对象的检举控告及申诉, 按照纪检监察机关的 职能和规定的程序处理解决信访举报问题的工作。主要职责:1. 受理检举、控告和申诉;2. 加工、传递信访信息,提供案件线索;3. 督促催办信访案案件;4. 直接核查信访问题;5. 保障信访举报当事人权利6. 维护信访举报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7. 进行业务指导;8. 承办领导交办事项信访举报受理范围1. 针对党组织、 党员和监察对象违反党纪政纪问

2、题的检举、 控 告;2. 依法应由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的党组织、 党员和监察对象不服 党纪政纪处分和其他处理的申诉;3. 针对党组织、 党员和监察对象违法乱纪、 失职渎职, 损害党员和群众合法权益的诉求;4. 对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的批评、建议。 哪些不属于我们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的:2005 年 7 月 11 日,中纪信通【 2005 】 1 号关于监察机关 实施信访条例的说明文件明确规定,以下信访事项,不予受 理: 涉法涉诉类,即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 政复议解决的投诉请求; 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

3、 对涉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职务行为的信访 事项; 其他不属于监察机构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 常用术语:业务内信访件: 指本级纪检监察机关受理涉及党员、党组织,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各 类检举、控告、申诉等问题的信访件。初信初访: 指纪检监察机关初次(不含重复)受理的来信、 来访和电话及网络举报。重信重访: 指同一来信或来访者,为反映同一问题两次以上 的来信、来访或电话举报(含间隔三个月以上的“一信多投”的信 访举报件)。信访问题: 来信、来访和电话举报所反映的内容简称信访问 题。信访举报件: 群众的信访举报活动,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包括写信、

4、当面陈述、网上举报、打举报电话、 投寄音像资料等。群众信访举 报活动中形成的文字记载及有关资料即为信访举报件。 如一封群众 来信、 一次来访纪录、 一个举报电话纪录、 一盘音像资料都可称作 是一个信访举报件。信访举报件反映的内容,简称为信访问题或信访举报事项。 信访问题有的属于检举控告,有的属于申诉,有的属于批评建议, 也有许多是求决询问等。信访案件: 指纪检监察机关信访部门督促催办并要求回报结 果以及直接调查处理的信访问题,这两部分统称为信访案件。二、处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 从纪检监察机关收到来信、网络举报,接待来访,接听举报 电话到信访举报问题的处理终结,其主要流程为:阅

5、信、接访或接听举报电话 -f登记-f呈报阅批-f 信访 (案)件的办理-f办结审结-f回复回访-f反映情况-f统计 分析-f立卷归档。1、阅信、接访或接听举报电话阅信:为保证群众反映的重要情况得到及时的处理,当日来信,一 般应做到当日拆封、 阅看。 拆封时应注意保持信封、 信笺和邮票的 完整,以便查核投信时间、地址、写信人单位和姓名;随信寄来的 证件、现金、票证和其他贵重物品,要逐一清点登记,及时请示领 导处理。信件拆封后,要把信封、信纸一并装订。装订时一般应信 笺在前, 信封在后, 在信纸的左上角订钉。 来信中附有转办单或另 套有信封的,也应装订在一起,以便承办人了解信件的转递过程。接访:

6、接访是面对面地与群众联系,倾听他们意见和要求的一种形 式,必须做到热情、认真、负责、细致。接访时,应初步了解来访 者的一般情况和上访目的。 带有材料的可先阅看材料。 谈话时要耐 心听,认真记,要让来访群众把话说完,把问题讲清楚。为了弄清 问题,谈话时可做适当引导, 并对来访者的陈述作必要的记录。 听 完上访人陈述后, 重要情节必要时要与上访人校正, 然后告诉其处 理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程序。接听举报电话。 接听举报电话是受理电话举报的基础工作。要耐心听取对方 的陈述,做好记录。重要情况、情节要向举报人复述确认,并按按 政策规定向举报人作出解释或答复。 对紧急、 重要的情况要及时向 领导报告, 并采

7、取措施快速处理。 对应由其他部门受理的问题, 引 导举报人向有关部门反映。2、登记 承办人要根据规定,准备工作做好后,要认真细致地阅看信 件,并在信访登记簿上或电脑上进行摘记或录入。 详细登记反映人 和被反映人的基本情况以及来信反映主要问题, 反映人的意见和要 求等。如果是上级交办、领导批示件,其内容、时间、要求及承办 情况都要列入登记。3、呈报阅批 即对本级纪检监察组织直接管辖对象的来信、来访或举报电 话(包括上级交办件) ,及信访人员认为比较重要(如反映典型、 热点或带有倾向性等问题) 的来信来访和电话举报, 在登记完毕后, 填写“信访要件呈阅单” ,将原始信访件附在“信访要件呈阅单” 后

8、边,送本级纪委或党委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阅批, 提出处理意见 的处理方式。4、调查处理对信访案件的调查取证,待会检查室杨主任会着重讲解。我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查办信访案件的程序和信访件的初核期限:查办信访案件的程序:办理批准手续。查办前的准备。包括:确定查办人员、分析案情、制定调 查方案等。查办信访案件,应办二人以上进行。强调四个字“细致 周全”调查处理。包括调查取证、写初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等。信访件的初核期限:5 、回复反馈 就是指纪检监察组织对群众的来信来访、举报电话,按照程 序处理后, 酌情给信访举报人以回复, 答复有关问题, 告知处理结 果。对部分重点信访户, 还要派人上门进行回访, 除

9、告知组织上处 理的结果外,还要进一步做好工作,稳定这些人的情绪。对一些匿名信访,也可以根据需要,在适当的范围内把调查 情况和处理结果进行反馈, 让群众了解和监督我们的工作, 减少越 级信访的发生。对实名举报的,要及时将调查情况向信访人反馈,并填写反 馈表。如果信访人对调查结果不满意,他们不一定会签字,所以, 我们就要在反馈表中备注信访人拒不签字的原因。反馈6 、办结审结7 、反映情况8 、统计分析9 、立卷归档三、信访举报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问题1 、认真处理好集体来访。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纪检监察机关接待处理集体上访的 暂行办法( 1996 年 4 月 24 日,中纪发 1996 4 号

10、)第三条 接待和处理集体上访的原则是:坚持实事求是,疏 导教育群众,认真查清事实,妥善处理问题,把群众稳定在基层, 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第五条 对集体上访反映的问题,凡属于纪检监察机关职责 范围的要主要受理; 对不属于纪检监察机关职责范围的, 应移送有 关部门处理。第六条 人数较多的集体上访,应要求上访人员推选代表反 映问题,并动员其他人员尽快返回原地。经动员后仍不愿返回的, 应请有关单位、部门来人做好工作,接回上访人员。对人数众多、 所反映问题确属严重的集体上访, 有关单位、 部门领导要亲自出面 做工作,认真接待处理。第七条 对需要几个部门共同处理的集体上访,要主动与有 关部门协商, 在党委、

11、 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 按照归口办理的 原则,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处理。第九条 要严格区分利用集体上访为首闹事的分子与受蒙 蔽群众的界限, 对群众要认真做好说服劝导工作; 对煽动群众, 为 首闹事的分子, 要依照有关法律交公安部门严肃处理, 是党员干部 的,由有关单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中央纪委 监察部 2009 年 4 月 20 日下发的中纪发 2009 8 号关于纪检监察机关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做好相关工作 的意见,第 6 条明确规定,“明确党员干部在群体性事件处置过 程中应遵守的纪律要求。 群体性事件发生后,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 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相关规定, 根据事件特点

12、, 及时提出党 员干部在群体性事件中应遵守的纪律, 明确要求党组织要管好党员 干部,党员干部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信 谣、不传谣、不围观、不参与,要管好自己的家属,并协助做好群 众工作。”第 8 条明确规定,“严肃查处群体性事件背后的腐败问 题。”2、正确对待匿名信件。 匿名信是指信访者不具名或不具真实姓名的来信。匿名信必 须给予应有的重视。 因为匿名信大多是揭发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问 题的,从过去匿名信的查证结果和我们纪委查实处理的案件情况 看,有许多是匿名信提供的线索。 这说明匿名信也是党员和群众通 过信访反映情况的一种方式, 而且提供了不少重要情况。 尽管在匿 名信中, 确实有一定数量反映问题不实, 也确有人为了达到不可告 人的目的,采取写匿名信的手段,捏造事实,进行诬陷的情况。 但 对匿名信不能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 如果不加区别地对匿名反映的 问题一律不理不查,这既不符合实际,也会堵塞反映问题的言路。3、严肃查处打击报复的现象。4、严格保密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