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专辑进才科举制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53546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题专辑进才科举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试题专辑进才科举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试题专辑进才科举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试题专辑进才科举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试题专辑进才科举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题专辑进才科举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题专辑进才科举制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松江区二模科举制度(12分)材料一:“宋初承唐制,贡举虽广,而莫重于进士制科 三百余年,元 臣硕辅,鸿博之儒,清疆之吏,皆自此出,得人为最盛焉。”宋史选举志 材料二:“科举不停,学校不广,士心既莫能坚定,民智复无由大开,求 其进化日新也难矣。故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 停科举始。”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奏稿材料三:“科举制度是因时代而失败的制度,并不是因为其本身而失 败的制度。”台湾学者李弘祺 问题:(1) “宋初承唐制”,在科举考试制度上有哪些完善的措施。(3分)(2) 依据材料说明张之洞提出废除科举制度的目的。(3分)(3) 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理解。(

2、6分)(1) 考试制度的变革-增设殿试,从此,解式、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成为定制;考试规则的变革-创设“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考试内容变化一废除“帖经”(单纯记忆背诵),增加策论,更注重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 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2) 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进行教育改革以笼络民心和培养新式人才、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3分)(3 )科举制度与时代变迁的关系;透析出科举制的合理内核:其本身的特性:公正公平、考试选拔、择优录取;通过这些合理内核所带来的历史作用体现;(6分)2. 虹口区科举制科举制被西方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07年12月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播出了千年科举探幽,下面材料均出自千

3、年科举探幽解说词。材料一 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这一制度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持续了 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材料二1793年玛嘎尔尼作为第一个英国使节访问中国时,在他列出的一长串考察清单中就包含有中国的科举制。随后不久,西方一些国家纷纷将中国的科举制度作为一项先进的文官选拔制度陆续引入。,很多的西方学者认 为,科举制西传,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文官制度,是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中对世界的贡献。材料三2006年在韩国首尔举行了一个庄重的仪式,在夕日皇宫的勤政殿前,几百人身着朝鲜民族服装,再现了当年科举考试的盛况。,今天的韩国人正是通过这种纪念活动,来表达他们对科举制度的尊重和反思。问题:

4、(8分)(1) 隋唐科举制创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2)材料二、材料三中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作为一项先进的文官选拔制度陆续引入”和韩国人“对科举制度的尊重”的原因是什么? (2分)(3)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认识。(4分)(1)根本原因:统一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2分)(2)是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的制度。(2分)(3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较完善的选官制度,维护了社会的统治,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但也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科举制西传,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文官制度,是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中对世界的贡献。(4分)3. 徐汇区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对于制

5、度的研究,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制度应“是一种通学,须通古今须通彼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 礼运篇材料二: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夏本纪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 将怯如鸡。”抱朴子外篇卷二审举第十五:材料四: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晋书刘毅传材料五:士科,始于隋进大业中,盛

6、于贞观。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唐太宗 )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 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 彀 gou,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王定保唐摭言材料六:欧阳修说: “使主司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 薄厚于其间。 ”欧阳文忠公集材料七: 八股之害, 等于焚书, 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 十余人也。 顾炎武(1)材料一中所述 “选贤与能” 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的?( 1 分)(2)材料二“禹子启贤遂即天子位”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3 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选拔人才?最终造成了什么后 果?(

7、 3 分)( 4)材料六欧阳修所说的北宋采取了哪些措施使考试更加公正和公平? 举出北宋科举制完善的另一举措。( 3 分)( 5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述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 15 分)( 1 )禅让制( 1 分)( 2)影响:从大同之世(“公天下”)到小康之世(“家天下”),( 1分)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1 分)说明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1 分)方式:察举(或推选、推举)( 1 分)后果:荐举人才的权力被地方世族门阀把持,1 分)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1 分)( 4)措施:弥封、誊录( 1 分)等规则使考试更加公正和公平。举措: 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 ( 1 分)使考试

8、制度的规范化。增加 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 1 分)使考试内容的实用化。(5)第一层次,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 义反复。( 0-2 分)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3-6 分)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 ( 7 10 分)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 并对此作出 解释。( 11-13 分)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 并进行更为抽象的 提炼和概括。 ( 1415 分)注:1引用材料,可以是部分引用,也可以是归纳概括式的引用。

9、2. 浮动的分值,除以上参考标准外,还可以视“组织”情况而进行赋分。 (组织包括语言是否通顺流畅,逻辑是否合理,结构是否清晰等要素) 。附: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程即汉之前无系统的选官制度两汉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来阐释其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从选官制度由无到有, 由选举到分科考试制度的创设及发展、完善来阐释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原因。提升: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历代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并逐步建立了一套考试和选官的制度,这是我国历代封建政府巩固统治的措施之一,在封建社会也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重要内容之一。4. 黄浦区1

10、835年,曾经留居中国的西方人士格尔斯感慨:“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古往今来的其他伟大的君主制度所无法相比的。它必将像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一样传遍欧洲,为西方所借鉴!”问题:格尔斯所指的“中国科举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它创立于什么时期?它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8分)西方人士格尔斯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2分)你认为“科举制度必将为西方所借鉴”的原因是什么?(2分)科举制: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形式选拔官员的制度。创立与发展:由隋朝创立,经唐朝逐渐健全。宋朝承继了隋唐开创的科举制, 在考试制度和规则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正与公平,科举制度逐步完善;明清继续沿用科举

11、制度,(实行八股取士);清末时(佃05 年)被废除。(8分)途径:新航路开辟后中西文化交流; 或西方传教士来华将科举制度介绍到西方;或西方人士来华了解中国文化。(2分)原因:科举制度的创立有利于选拔人才;科举制度平等自由和择优录取的原则有利于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实现。(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5. 闸北区一模唐代诗人赵嘏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与此感叹有 关的还有这样的历史场景:贞观初年唐太宗曾亲自去礼部贡院观看进士张榜,见新中的进士从榜下鱼贯而出,高兴地对侍臣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问题:(11分)(1)诗中“长策”是指什么制度?(2分)(2)这一“长策

12、”除了使唐政府“赚得英雄”外,还有哪些作用? (3分)(3) 这一制度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线索是怎样的?( 6分) (1 )科举制。(2分)(2)扩大政治统治基础;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有效抑制门阀势力,中 央集权加强。(各1分)(3 )秦汉以来,选拔官员主要采用推举的方式。(1分)魏晋南北朝,门阀世族把持选举大权。(1分)隋朝开创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形式选拔官员。(1分)唐朝逐渐健全科举制(1分)宋朝承继了科举制,在考试制度和规则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1分)科举制一直沿用到明、清。(1分)6. 卢湾区一模科举制材料:“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 ,至此 而

13、极。” “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 便于驱策不觉倚之为心膂。”赵翼廿二史札记九品中正 问题:(13分)(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隋唐科举制产生的原因。(3分)(2)宋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的举措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8分)(3) “清末新政”废除了科举制。“新政”还有哪些与教育相关的举措? (2 分)(1)(3 分)原因:秦汉以来的推举制,导致门阀世族垄断仕途,不利于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科举制的实行可以让庶族地主参政,扩大统治基础,有效抑制门阀势力, 巩固封建统治。(2)( 8 分)举措:首先,在考试制度和规则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

14、考试分为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为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和公平,创设了“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3分)其次,考试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宋朝中期后废除“帖经”,不再以诗赋优劣取士,增加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3分)影响:通过改革而逐步完善、兴盛的科举制,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2分)(3)( 2分)举措:办学校、派游学。7. 杨浦区一模:“考试制度从唐历宋,还可说没有大变动。到明代,变动就大了。后来清 代的考试,都从明代沿下,(八股文)是明代考试中最坏的一件事。 八股文考试真是中国历史上最戕

15、 殤人才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 失结合上述观点,谈一谈科举考试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 打破了魏晋南北朝只有在门阀子弟当中选拔官 员的惯例,是普通人是可以依据考试的成绩得到选拔和录用,体现了公平与公正;朝廷也可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拔官员,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 朝廷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还打破了推举制度下推举人与被推举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弊 端,防止地方势力过大,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也为唐朝的强盛创造了良好政治条件。(5分)宋代对科举制度实行了改革, 使科举考试更加完善。 考试分解试、省试和 殿试三级;采取“誊录”“弥封”以保证考试的公正和公平性。特别是考试的内容由主要考诗赋到考策论, 要求的不是官员的诗词水平而是士子们对儒家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