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精选名师论文展示差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535021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精选名师论文展示差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教学精选名师论文展示差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教学精选名师论文展示差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教学精选名师论文展示差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教学精选名师论文展示差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精选名师论文展示差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精选名师论文展示差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差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倡导教学的个性化, 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目标。本着针对不同学生差异,深入研究并形成差异教学的新方法、新策略、新途径的思想,本文推行学生分层、施教分层、目标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的策略,采用合 分 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关键词】分层差异教学一、问题的提出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由重教师 “教 ”向重学生 “学 ”转变,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新的教育观念要求 “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 ”学生素质的形成, 不是在整

2、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完成的。 因此,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我所带的班级是一个寄宿班,全班共有 44 人,全部来自乡下,父母大多是长期在外打工的,从而造成对子女的教育普遍不够。学生的原有素质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各不相同。因此,研究造成学生差异的原因,探索既面向全体,又促使人人成功的新型教学策略,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二、个体差异的含义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 “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

3、理特点 ”。它表现在 “质和量两个方面 ”,“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 ”。对个体差异最早进行研究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孔子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发现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1近年来,关于个体差异的研究仍然是心理学、教育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学习风格、内部动机、认知方式等个体差异变量逐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三、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的制定1、学生分层:总体思路:一般来说根据学业基础、智能水平和学习态度进行分组易于操作。分组是动态的,在阶段考察的基础上,对有较大进步的学生可让其升高一个层次,

4、对退步较大者则作降级处理,把流动作为一种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2、教学目标分层:概念界定:教学目标是教与学双方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对教师来说是教授目标,但要让它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为学生设立的目标应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域内。不能借口照顾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目标表述:一般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情境或条件、水平或标准四方面。(对于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不能强求量化、具体。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为全班学生制定目标。教师应尽可能制定几个层次目标,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挑战性目标。)总体思路:结合教材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层学

5、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基本目标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识记、理解、简便运用的部分;中层目标是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运用与分析的部分;发展目标是指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可以掌握的复杂分析及运用的部分,是对大纲范围的拓宽和对教材内容的加深。3、施教分层:2基本模式:合 分 合。第一次 “合 ”为集体同授 ,旨在为下面的分组学习提供方法上的示范和思路上的指引。“分 ”是基于知识结构与认识水平的差异而设置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安排中高层学生依据自学提纲自学,低层学生由教师领学。自学提纲的基本成分包括:知识点的提示、学习思路的提示和对需要思考的问题的提示。实际上是一个缩微的教学设计,提纲上的内容应循序

6、渐进,由易到难,做到 “扶中有放 ”。教学组由教师指导学习,其教学时间与自学组同步,学习材料与自学组相同,学习要求也有交 *处。第二次 “合 ”包括:反馈:通过反馈掌握学生的了学习情况,特别是了解自学组的情况。提高:对中高层学生回答的较高要求的思考题给予点评,使低层学生也有所提高。互动:为了克服分组带来的负面效应, “互评 ”是 “合 ”时互动的常规方法。整合:通过教师总结,提示重点难点,梳理知识。回授:对 “合 ”中反映的共性问题组织补救教学。制定分层异步教学基本结构模式表(合教)教师行为: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明确目的。(分学)学生行为:看书、练习、同桌互批。甲组(中、差生) 乙组(中、优

7、生)(合教)教师行为:启发诱导,精讲解疑。(分学)学生行为:自学新知,同桌互议,尝试练习。(合教)教师行为:交流研讨,适当点拨,巩固练习检查练习,反馈回授,比赛练习,课堂小结。(分学)分组作业,巡视指导,评价点拨。4、 作业分层:概念界定:根据教学目标的分层,每章节、每课时的作业设计也应有层次,即弹性作业。弹性作业一般由60% 的基本题、约20%3的加深题和约 20% 的拓展题组成。 基本题人人必做; 加深题作为低层学生的选答题和中高层学生的必做题;拓展题作为中层学生的选答题和高层学生的必答题。弹性作业分类:( 1)课内弹性作业:以此来调控时间,解决教学中的实际时间矛盾。( 2)课外弹性作业:

8、高层学生的作业允许适当超大纲,超进度;中层学生作业要练习巩固,一般以教材的配套习题为主;低层学生的作业要放缓坡度,以知识温习、新知识的分解题或给予具体提示为主。5、评价分层:分层评价概述:采用目标参照评价,以强化其激励机制。不仅应用于课堂问答、作业练习,考试命题也应如此,采用不同难度的考卷进行测评。测评后,对中低层学生着重引导他们在自己的学习领域内进行自我比较,不公布名次,只指出学习上的进步与问题,有进步就予以表扬;存在问题不责罚,而是提供机会再做尝试,以达到目标为止。对高层学生则着重引导他们进行同质组内的比较,鼓励他们开展竞争。评价指标的设定:评价指标: 1、 学习习惯2、学习技能3、心理品

9、质1、 合作时动作又轻又快; 讨论时声音轻, 不影响别人;讨论时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讨论时认真倾听别人发言。2、能捕捉讨论中的信息;讨论过程中观点明确、表述完整、围绕中心、有理有据有条理;能有效地组织讨论;能组织整理讨论结果。3、小组合作学习时能积极参与;碰到难题时能想办法解决;讨论中能给他人以帮助;讨论中敢于提出不同看法;学习过程中有向上递进的要求;有超过其他小组的愿望。分层评价形式:(1)教师评价:4要点:为高层学生指明方向,为中层学生提供进步的阶梯,把更多的关注送给低层学生,对他们实行 “三多三优 ”原则。即多指导、多鼓励、多练习;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面批。(2) 学生自评:要点:

10、一是发挥小组互助功能。二是实施学生自我综合评价。( 3) 个案跟踪评价:要点:对低层中的特殊学生建立个案,从学习习惯、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由点及面带动整个低层群体遵守课堂秩序,改进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四、差异教学取得的成效经过一年的深入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1、 更多的学生喜欢学语文由于教学对中低层学生着重引导他们在自己的学习领域内进行自我比较,不公布名次,只指出学习上的进步与问题,有进步就予以表扬;存在问题不责罚,而是提供机会再做尝试,以达到目标为止,所以全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

11、、应用语文的兴趣。根据研究前后对语文学习兴趣的调查 (见表 1),研究后的学生 “喜欢学语文 ”的比例明显提高,具体如下:表 1:研究前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统计表类比较喜一般不喜欢总和别很喜欢欢人数时间研究前31320844=nr研究后15253144=nr总和18=nc 138=nc 223=nc 39=nc 488=N12说明: 在 0.01 水平上,研究前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研究后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高于研究前。2、通过三方面的转变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5( 1)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中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首先教学中教师总是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友爱、合作的课堂

12、教学氛围,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潜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 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教学过程, 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 其次 “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化的学习需求 ”,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设定和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在充分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实现因材施教,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因势利导;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 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 “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使教学成为教师启发和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及能力的活动过程。( 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 ”

13、 地学习。“自主 ”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施教分层的个性化教学操作策略。比如,学习海底世界为例,本文可设计如下高中低不同层次的目标-高层次: 1、能理顺第三自然段的句子间的联系并能背诵;2、能根据课文进行合理想象并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海底世界图。 中层次 -1 、学会 16 个生字及词语,读音准确,会写能默,并理解词义; 2、能用 “普通 ”、 “物产丰富 ”造句; 3、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低层次 -1 、基本学会 16 个生字及词语、 读音准确能写会默,并理解词义; 2、能换

14、词理解 “依然、是否 ”; 3、能依照例句用“普通、物产丰富 ”造句; 4、能读懂第三自然段中每句话的意思。“合作 ”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改善传统的秧田式教学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有助于构建全班教学、小组集体合作学习、学生个体学习的教学动态组织系统,通过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6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就如上文提到的学习海底世界为例, 在个人自主学习阶段,学生们可以从各自最感兴趣的部分入手学习,然后在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学习汇报,从中吸收他人的精华,充实个体的经验,整合自己的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