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话题作文合集6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523720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话题作文合集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话题作文合集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话题作文合集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话题作文合集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话题作文合集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话题作文合集6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话题作文合集6篇高考话题作文篇1我与外婆怄气,只披了一件薄衣趴在凉凉的窗台上。秋风拂着脸颊,一丝寒意袭来,我猝不及防,打了个颤。但感觉有一双慈祥的眼在身后。“天冷,把外衣披上。”耳畔传来苍老的声音。是外婆。她缓缓地伸出手来,递上一件风衣,轻轻搭在我肩上,那是一双多么饱经风霜的手啊!瘦得皮包骨头,指关节清晰可辨,手背上布满皱纹。但那却是那么温暖,那种透过衣服传递的关心。我的心一颤,不由得转过身偎向外婆的怀里。月光如银,落在屋檐上,像是一根根银弦,小飞虫在上面奏出悠扬的旋律,回荡在相同的血脉中。“外婆,”我轻轻地说,“那月亮会消失吧!让我找不到它。”“会啊,到了它该去的时候自然要走。”外婆温柔

2、地说,“就像时间所有的东西一样总会消失。”外婆盯着那弯明月,不再说什么,但我能感受到那种忧伤,就像在说她自己一样。这是我害怕极了,怕外婆会突然消失。为什么会害怕?因为我也关心外婆吧。但她一定是更爱我的,但我总会为一些小事与她争吵,还时不时地故意气她,可外婆总是不在意,永远是那么疼我。“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千年修得共知心。”可是要多少年才能修得血脉相通呢?为什么,我轻易地伤害了一个爱我的人?但她总是以一颗充满爱的心包容我,谅解我,就算再怎么受伤,也会先安慰我,保护我,只因为她是爱我的人!这时,我陷入了深深的内疚,心像是被细针扎过,不疼但很痒,酸涩的眼泪一直在打转。外婆,如果真的有一天

3、,一切都消失,我将独自面对,我希望你还能这样爱我,告诉我什么应该珍惜。我一定会好好地呵护它,不让它受伤,就像你对我一样。月光,安静地洒在紧紧依偎的老少身上,干净的月光像是可以洗去一切,不知能否吸取我的内疚?我和外婆坐在一起,什么也没说,但有阵阵暖意流动。一个盛满温情,一个满怀内疚。“外婆,对不起。”月光依然浅浅地静静地洒在地上,心上。高考话题作文篇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学素养是每个人的精神体现。随着时间的流逝,语文素养却有了高低之分。那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怎样去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课外文学知识的汲取。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书对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起到了至关

4、重要的作用。正是有了书籍,才能有无数次与文人交流的机会。正如周国平曾说:读书就是与伟人进行精神的交流。这样的交流,无疑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必须法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眼里,书籍便是高于黄金的东西。提高语文素养,就是要走进文字,去感受一本书里最细腻的感情,最深刻的思想。将自己融于书中人物,体味百态。通过对文字的领悟,来提高自己所思所想的东西。其次,课堂上的专注听讲,独立思考,自我感悟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的循循善诱与生动教导,也为我们的语文素养创造了很大的提升机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在师说中如是说到。老师的教导,无疑为我们在面对语文时开创了思路与灵感,也为我们的答题与

5、写作提供方法和模式。我们要做的,就是自我感悟文字,独立思考想法,提高自己内在的文学素养。最后,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也是所需的。我们处在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的瞬息万变带来的难免有文字的错误。我们要善于感知信息,要对信息中的文字给出自己的见解。要懂得趋利避害,感受好的文字,得到文学素养的好的提升。切勿去选择错误的文学与信息。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读好书,好读书”是其一。“掌握知识,活学活用”也是关键。语文素养的提高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一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吧。高考话题作文篇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好不容易买到一本心仪已久的书,就因是自己的东西,一页未

6、看就把它束之高阁。心想,以后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机会,以后再看吧。等后来自己想起来要看时却再也寻不到了。生活中,你或许有过类似的经历,自己真正拥有的,却看不到它的贵重,不知道好好去珍惜,直到失去了才知道遗憾。请以“面对拥有”为话题,写一篇_,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一、从语法角度分析话题,发掘话题所暗示的有效信息1从表面看,这个话题是由“面对”和“拥有”两个动词组合而成,实际上,它却是一个动宾短语,只是命题者有意隐去了宾语中心词,只给出了它前面的限定成份“拥有”,因而,它的完整形式应是“面对拥有(的

7、)(名词)”。当这样进行分析时,话题本身所隐含着的、具有一定提示和规定作用的信息就自然显现出来:(1)提示考生注意作文必然涉及到的主人公:谁“面对”?(2)提示考生注意选材范围:“拥有”什么?显然,当我们顺着这一思路,给此话题再尝试着添加主语,并补足宾语,那么它就被扩展为“面对拥有(的)”这样一个完整的单句。2该话题既然扩展成为以上这样一个单句,则它所隐含着的、具有一定提示和规定作用的相应信息,同样也就跟着显现出来:“拥有”时应怎样去做?而这一思路顺利延续的结果,就不难产生以下这样一个承接复句:“面对拥有(的),应”。这一复句形式的产生,就会使考生准确地抓住作文的重心:“面对拥有”这一话题的重心不在于“谁拥有什么”,而在于“应怎样去做”。为了充分说明从语法角度分析话题的必要性,我们不妨再来回顾一下近九年以来高考部分作文的话题结构及其重心(未加注的均为全国卷作文话题)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此为一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作文重心同样当在隐含着的下一分句之上:“那么”。这类作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应是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以及大量排比段的运用。_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此为一判断句,作文重心当在“丰富多彩”之上。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同样应是这类作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