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定位与原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7522251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定位与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规划定位与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规划定位与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规划定位与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规划定位与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规划定位与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定位与原则(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二章规划定位与原则第三章土地综合利用规划第四章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第五章土地利用规划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第七章公共设施规划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第九章景观绿地系统规划第十章给水规划第十一章排水规划第十二章电力规划第十三章电信规划第十四章燃气规划第十五章环卫设施规划第十六章土地开发强度控制第十七章城市设计导引第十八章规划实施的策略与措施第十九章九龙汇田园风光带规划第二十章附则附表 1城市用地汇总表附表 2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附表 3绿地规划控制指标表温岭市城市新区分区规划文本第一章 前言第一条 为加强温岭市城市新区发展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 划编制办法实施

2、细则、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2020)、温岭市域总体规划(2003 2030)、温岭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温岭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及国家和温岭市其他 相关法规和条例,进行温岭市城市新区分区规划的编制。本次分区规划在对规划区发展进行合理 定位的基础上,明确温岭市城市新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落实并完善总体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 标,提出整体的城市空间架构,为编制下层次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规划区内的建设开发持续 稳步进行和规划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技术依据。第二条 本规划是温岭市城市新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性指导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 及空间利用规划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

3、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温岭市城市规划管 理技术规定(试行)规定按本规划执行。下一层次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也应遵循本 规划的原则和具体要求进行编制。第三条本次分区规划的规划范围面积为15.46 平方公里。第四条规划期限分为近、远期两部分,规划近期为20002010 年;规划远期为 20102020 年。第二章 规划定位与原则第五条温岭市的空间布局结构,以太平、大溪、泽国大三角地区为基础,连接新河,形成一横一纵“金十字”型,贯连四个城镇片区的城市组合发展空间。本规划区块是大三角地区的核心区之一,衔 接温岭现有市区与泽国、大溪等城市组团,主要职能以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居住娱乐为主,兼 有教育

4、、旅游等职能,是集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功能完善的综合性片区,是温岭大三 角及扩展地区组合城市的综合性中心区第六条 本次规划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对以九龙汇为形态中心的中心城区山水资源与人居功能的巧 妙整合与设计,以自然为依托,并开发其潜在价值。充分考虑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有效地整 合城市交通组织、精确地发挥地块的功能优势、积极地树立城市的崭新面貌、自信地展现温岭昂 扬的时代精神,从而推动整个城市更健康、更和谐地向前迈进。第七条规划到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约为12.27km2,人口规模预测约为12.27万人,人均建设用地取100m2/人。第八条1、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尊重城市现状生态

5、格局,保持九龙汇作为城市绿肺、风道,城市滞洪区的功能。同时整理基地内大的水系与周边山水连成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现代的城 市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危及自然生态环境。如何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更恰当地进行设计和建设是 我们始终关心的问题。2、smart growth (精明增长)原则:针对的私人小汽车的大量发展导致的城市低密度蔓延和空 间缺乏人性尺度的问题,强调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导向性开发,强调土地的混合利用,减 少盲目扩张。3、九龙汇沿湖空间公共化原则:九龙汇景观生态区位最优,其周边地块应有一定的公共功能, 供市民及游客使用,尽量避免沿湖布置大量居住及其他不引发公共活动的功能。第三章 土

6、地综合利用规划第九条 规划原则:1、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片区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综合控制与引导,将城市布局结构与片 区土地利用的自然生态规划相互交融,保证城市空间结构的通透性,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综合效益 的发挥。2、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方式为“以交通为导向”的集约型发展,重点建设核心区、文化中心、城 市绿肺等大型公共空间,以此带动城市用地的开发建设。3、对城市不可建设用地进行严格控制,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护性利用部分土地,为 市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空间和设施,并使城市生态达到良性循环。第十条 土地利用规划:1、在本次分区规划中将规划区土地划分为水域、城市可建设用地二大类,对各大类用地划定用

7、地范围并制定严格的控制和保护政策。2、水域是指规划保留的河流、水面。为了保证城市的防洪排涝功能,规划后的水域面积将不小 于现状水域面积,规划水域面积3.19平方公里。3、城市可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城市开发建设的土地,本次规划中的可建设用地共12.27平方公里。 城市开发模式为“集约型”发展,紧凑建设,防止城市的无序蔓延。政府应重点建设服务于城市 的各类公共设施,完善城市功能,从而带动城市的发展。充分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严 格控制开发密度,全面提升区内土地价值和环境品质。第四章 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第十一条 规划结构:1、本次规划以九龙汇田园风光带为城市绿肺与生态轴线,以中华北路、万昌北路作为

8、连接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发展轴和公共功能轴,商业商务核心区与文化艺术中心作为城市发展核心,从而行成了“一带、双轴、三心”的城市结构。2、九龙汇田园风光带将充分利用现状自然生态条件,打造集生态、休闲、旅游、文化等功能为 一体的城市田园风光带。3、中华北路、万昌北路作为连接城市南北各组成部分的发展轴和公共功能轴。利用其良好的交 通优势,聚集公共功能,引导周边地块的发展。4、商业商务核心区、文化艺术中心与行政中心则为市民提供了不同风貌的城市大型公共活动空 间,通过自身的建设带动周边地块的发展。第十二条 功能分区:1、金融商贸区:金融商贸区西侧主要汇集商务办公、金融保险等功能,城市标志性的超高层办公建筑

9、群设置在此, 展现温岭现代化风貌。东侧则聚集大量商业休闲娱乐设施、高档酒店,结合直达九龙湖的步行廊 道的设计,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购物休闲娱乐环境。其中渭川村民点的规划采用商住形 式的设计。2、旅游休闲区: 温岭是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一座城市,周边旅游休闲景观资源丰富,作为城市绿肺的九龙汇田园 风光带更使旅游休闲功能具有强大的发展基础。结合城市功能区的设置,规划将九龙汇田园风光 带、市文化艺术中心、商业核心区的都市旅游功能进行整合,充分体现现代化都市的山水特色, 发展休闲旅游产业。3、文化艺术中心“ 结合九龙汇风光带,我们在中心大道北侧设置了市级文化艺术中心,布置青少年宫、科技馆、文 化馆

10、、图书馆、会展中心等设施。4、居住生活区根据道路与自然山水的划分,本次共规划了8 个居住社区。新的住区设计将结合本地特点,坚持 生态与地域原则,注重山水的运用,创造富有江南山水特色的居住环境。第五章 土地利用规划第十三条 居住用地规划:1、现状规划区内主要的居住用地为村民点用地与少量的已规划的居住区。2、本次规划的居住用地分为 8 个居住社区,中小学等社区服务设施相应配套。规划居住用地433.33 公顷,占总建设用地35.33%,人均居住用地35.33 平方米。第十四条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1、根据该片区所处的区位、规模和条件,规划公共设施划分为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2、行政办公用地面积为 64

11、.57 公顷,其主要分布于行政中心及万昌北路和中华北路两办公聚 集地。3、商业金融业用地面积为89.43 公顷 。菜市场采用的标准为每 12万人设一处,服务半径 为 300 500 米,每处用地面积 1500 3000平方米。4、文化娱乐用地面积为 21.01 公顷。市级文化设施集中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与九龙汇北公 园协调设计和建设,在文化中心规划建设新闻中心、文化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各一处。文化活 动站和老年人活动站结合小区绿地设置,每 0.71.5万人设一处,每处建筑面积 300 平方米 左右。5、医院采用标准为 4.0 床 /千人,在新区新建市级综合医院、中医院以及防疫中心各一处, 医院

12、用地为16.5公顷,中医院用地为4.92公顷,防疫中心用地为 1.25公顷 。6、公共设施用地200.2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16.32%,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6.32平方米。 第十五条 道路广场用地规划:1、现状基地范围内西环路作为城市中的联系干道,已得到提前建设,实现了基地与城市其他组 团的联系。中心大道以北部分还未有建设,以南部分主要路网则已经按照总体规划形成骨架。广 场用地较为缺乏。2、规划中完善了原有的交通体系,调整了部分道路断面,主、次、支路按国标分级设置,保持 合理的路网密度。设置了城市广场、社会停车场多处。3、规划道路广场用地284.9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23.23%,人均道路交通

13、用地23.23平方米。 第十六条 绿化用地规划:1、规划形成点线面结合网络状绿地系统。公园和街头绿地按高标准服务半径和服务面积要求设 置;主要水系两侧均设带状绿地。沿主要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和主要组团之间设防护绿地。2、规划绿地294.7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24.03%,人均绿地24.03平方米。第六章 居住用地规划第十七条 本次规划人均居住用地35.33平方米,在规划期内将本片区人口控制在12.27万人。第十八条 本次规划居住发展目标为:以实现居住与就业就近平衡为目标,合理安排居住用地布局。现有居 住用地结合配套设施规划和旧村改造进行,形成相对集中,有相当规模的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 居住小区。

14、居住区建设应以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和提升居住环境为主,突出“以人为本”的规划设 计思想,完善各项公共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配套,充分考虑人与环境的协调,建设绿色生态型 的生活环境。第十九条 规划中的一类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靠近九龙汇风光带周围,借用良好的自然风光,创造高品位的 居住社区,其他居住用地均为二类居住用地。现状的村民点用地基础设施缺乏,配套设施不完善, 环境较差,应在规划实施中逐步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改善生活环境。对于尚未开发的居住用地 在规划实施中应严格控制土地的开发强度,注重配套设施与环境的建设,注重居民的生活感受, 打造具有江南特色的山水社区。第七章 公共设施规划第二十条 现状用地内各

15、类公共设施较少,规划的公共设施将按照市级区级居住区三级划分,根据 规划区内各片区的性质、特点和规模构成等分别确定各项公共设施。第二十一条 行政办公设施规划:现有行政中心条件较好,为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暂不在规划区内设置新 的行政中心,在用地北侧预留部分用地作为公共设施备用地,使行政办公设施规划具有较大的弹 性。第二十二条 商业金融设施规划:1、商业金融业用地包括商业用地、金融保险业用地、贸易咨询用地、服务业用地、旅馆业用地 和市场用地。2、九龙湖西侧设置了市级商业商务核心区,作为未来温岭市的商贸金融中心。万昌北路的商业 设施将逐步完善并发展为区级商业服务设施。3、居住区级商业设施主要布置在各级组团中心,沿生活性道路设置。第二十三条 文化娱乐设施规划:1、规划在中心大道北侧设置了市级文化艺术中心,布置青少年宫、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 会展中心等设施。整个中心采用低密度的建设方式,结合市民广场的设计,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文 化娱乐活动。2、大剧院设置在九龙湖公园内,使部分文化娱乐用地靠近商业金融业用地布置,与之共同构成 购物、休闲、娱乐等综合性多功能中心,将文化娱乐、商业金融等活动融合在一起,同时也充分 利用了九龙湖公园的自然景观。大剧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