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度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520752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季度医院感染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四季度医院感染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四季度医院感染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四季度医院感染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四季度医院感染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季度医院感染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季度医院感染工作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第四季度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2013年10月至12月院感办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医院感染的 要求,针对第 三季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同时对各临床科室、重点科室及辅助科室进行了常规医院感 染的质控检查,现将各项工作总结如下:一、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1、10 月至12 月份共监测住院病人4820 例,发生院内感染27 例,医 院感染发生率 0。56%(比第三季度0。33有所上升),无漏报病例(但根据我院住院病人情况,有漏报 医院感染病例的可能)。发生3 例医院感染迟报病例 (产科2例、妇科1例)。2、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构成比: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感染 3 例,下呼吸道感染 1 例,呼吸系统

2、构成比为 14。81 ;手术 切口感染13 例,构成比48。15 ;生殖道感染10 例,构成比37。04% 如下图:本季度医院感染发病率前三位的是:手术部位感染、生殖道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感染发 病率仍然是手术部位感染占第一位。其中:(1)、手术部位感染:共13 例,其中清洁污染手术切口8 例;污染手术切口4 例。(2)、生殖道感染:共10例,其中9 例会阴侧切感染,1例子宫内膜炎。 (3)、呼吸系统感染:4 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3例;下呼吸道感染1 例. 分析原因可能是:(1)、病人自身抵抗力低下,肥胖体质,术后易发生脂肪液化;(2)、医生换药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无菌观念差;(3)、手

3、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 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欠规范;(4)、手卫生落实不到位,操作前未认真洗手和手消毒。整改措施:(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2)严密观察 手术后病人切口愈合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术前加强营养,改善局部和全身状况,增强机 体的防御能力,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3)按时换药,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敷料脱 落,换药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4)操作前后认真做好洗手或手消毒.3、本季度无院内感染暴发事件。 二、目标性监测 (一)、对全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 通过全院对全院留臵尿管监测,未发生泌尿道医院感染与留臵导尿管有关,这说明医护

4、人 员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控制措施基本到位,但通过监测发现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外一科第四季度留臵尿管20 人,其中18 人常规行膀胱冲洗,入院时尿液分析 检查基本都在正常内,无需行膀胱冲洗,而且留臵尿管期间及拔管后未复查尿常规。(2)、对于留臵导尿的患者,主管医生未认真及时评估,做到尽可能缩短尿管留臵时 间,尽早拔出尿管,减少不必要的膀胱冲洗,避免逆行感染的发生. 整改措施:(1)、要求医护人员认真掌握住院患者留臵尿管的适应症,主管医生应及时评估留管的 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更新观念,不需行膀胱冲洗的可以不行膀胱冲洗,因为膀胱冲洗和 膀胱灌注不能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2)、对留臵

5、尿管时间较长的病人,插管期间或拔管后应复查尿常规或尿培养,及时采 取措施,减少或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二)、闭合性四肢骨骨折手术病人的目标性监测 外一科手术医生不同感染风险指数闭合性四肢骨骨折 手术病人 的目标性监测汇总表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清洁手术围术期用药合理情况 阑尾炎目标性监测汇总表篇二:2012 年第四季度医院感染工作总结1 2012 年第四季度医院感染情况总结2012 年12 月25 日,医院感染管理科在全院各科室进行了医院感染大检查,现将第四 季度检查结果总结如下:一、存在的问题:1妇产科病房: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病房环境整洁度有待提高,医 务人员掌握院感知识需进一

6、步加强,空气培养未做到每月一次,在收治病人时未使用速干性手 消毒液,拖布无分开使用的标记等。2儿科病房:同外科病房。3妇产科产房:除了存在病房同样的问题外,还存在每月无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的消 毒效果生物监测培养及记录.接送病人未使用交换车。4供应室:供应室的建设及布局流程、基础设施设备的配置还达不到”两规一标”的要 求,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5。检验科: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环境整洁度有待提高,操作台未做 到每日用消毒液擦洗,未注重手卫生及个人防护,未备有冲眼器。6注射输液室:治疗车物品清洁区、污染区分区不明显,未配快速手消毒剂,未做到每 日更换床单或输液椅罩,做

7、到有污染时随时更换,每月空气培养未做,拖布无标记。7.手术室:科室院感管理控制小组活动记录不健全,接送病人未使用交换车,每月未做 手术间、无菌物品存放间等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涂抹培养及灭菌物品抽检培养,未 及时清洁消毒机滤网并有记录,无麻醉剂消毒器。二、整改意见:各科室根据检查结果,积极进行自查整改,整改结果于月底前报院感科。 20121225 篇三:2015 第四季度医院感染管理简讯医院感染管理简讯*中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015 年 12 月2015 年第四期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1评价:本季度共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125 份,其中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合格率 86% ;使用中

8、、使用前消毒液合格率100% ;无菌器械合格率100%;总结:1.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 年版)医院空气 净化管理规范(2012 年版)的有关具体要求,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 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每季对全院重点部门及科室进行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消毒后 (灭菌后)物品监测。 2。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仅为50%,未达到卫生部要求清洁洗手监测 合格率90%,其中一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68 cfu/c 标准10cfu/c mJ含两种多重耐 药菌,说明我们仍需加大对手卫生知识培训及考核力度。二2015 年第四季度医院感染病例监

9、控资料报告通过实施对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可以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在我院的流行分布情况,为加 强对医院多重耐药菌及其感染或定植患者的管理,可以将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 平。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查找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3危影响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提高医疗质 量,保障患者安全。今年多重耐药菌个案登记共15例,分别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例、 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5例、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ere) 3 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1例、广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xdr-ab)3例、泛耐药 绿浓假单胞菌(

10、pdrpa)1例科室对耐药菌患者的防控隔离措施进行了督促检查,总结如下:(一) 存在问题1. 个别感染患者床边未配置快速消毒液。2. 个别医生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送检率低。 3。 对于感染患者使用的 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未能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4。个别病区对感染患者未限制其活动范围。45。个别病区工作人员不熟悉隔离控制措施。6.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 行诊疗. (二) 整改措施1. 、增加临床医生抗菌药物使用送检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 抗菌药物的滥用,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2. 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

11、和定值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 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 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3、医务人员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与病人直接接触 或使用的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和日常用品做到严格消毒及专人专用.不能专 用的物品及医疗器械如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在每次使用后须擦拭消毒。4。对全院全体医生进行多重耐药感染的预防措施相关知识,掌握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 测与报告。5。隔离期间限制病人活动范围,在隔离间或床头卡及病历夹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提 醒医务人员以及

12、家属。 (三) 效果评价5 篇四: 2015 年医院感染科年终总结及 2016 年工作展望2015 年 icu 院感工作总结本年度,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 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医院管理的法律法 规,强化环节质量管理及全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质量监测及考核,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 率,有效的控制了院内感染,确保了医疗安全.现将2015 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健全科室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流程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充实了感染监控小组成员,成 立了感染质量检查小组,负责每月的感染质量检查,完善了三

13、级管理体系,将任务细化,落实 到人,每月在科周会上及每月的质量控制反馈会上通报一次感染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质控组长 负责整改,逐步落实各项工作,使院感工作得到持续改进。二、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1、质量控制:每月进行一次大检查,每周随即检查,系统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 院感染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整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2、强化卫生洗手:手部清洁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手上携带的致病菌不仅潜在威胁着医 务人员及家人的健康,而且通过各种操作极易传染给病人,为此为医务人员提供洗手设施及洗 手液、快速手消毒液等,大大提高了洗手质量,减少了院内感染。3、每月进行院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医

14、务人员掌握传染病报告种类、报告时限、报告 程序,使我院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对传染病患者实行有效的隔离措施,未发生院 内传染病的局部流行。4、加强对新上岗人员及实习生培训管理,做到即上即培训,即培即考核原则。5、抗菌药物的管理: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抗菌素合理使用制度,并与药剂科共 同监督执行。6、一次性使用医疗物品的管理:杜绝了重复使用,医疗废物的分类、焚烧,达到了医 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标准。7、针对2014 年院感反馈鲍曼不动杆菌制定整改措施,细化呼吸机清洗消毒流程,加强 呼吸机清洗消毒监督检查,每月进行呼吸机部件细菌培养,对不合格部件及时与院感主任分析 讨论整改,查找原因,直到

15、合格。2015 年鲍曼不动杆菌得到控制。三、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监管,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1、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对象以重点部位为主,每月对空气、常用仪器设备, 医护常接触环境、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整改措 施并严格执行。2、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了监测: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尽量避免职 业暴露,并对职业暴露进行监测登记。2015 年无职业暴露发生。3、开展了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对科室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知识的培训,每周不定时了解 致病菌检测结果, 如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避 免交叉感染。四、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对医疗废物暂存处进行了整修,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专人回收,登 记。对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使工作人员提高了认识,落实了各类 人员职责,使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交接等做到规范化管理。五、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意识 通过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和感染知识,把一些新观念、新思想吸引了进来, 使科室感染工作规范化。通过一年的努力工作,使医院感染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降低了感染发病率,提高了工作 人员素质,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及就医环境,总之,院内感染涉及科 室各个角落,贯穿于自病人从入院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