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519438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市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湛江市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湛江市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湛江市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中语文(必修、)试卷注意:1. 全卷共10页(含答题卷4页),五大题17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入7至10页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否则无效。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大凡动物都有自己的发声方式,不管声高声低,悦耳恶耳,都有一种“此间不可无我声”的自然态。人是自然之物,只不过后来社会化了,有思想,善筹划,也就比自然界鸟兽有了更丰富的表现才能。书法是个人情怀的表现方式之一,即便不倦于以古为范,结果还是要脱胎换骨,离古出新。创作是个性的突出表现,

2、每一个人都在创作中罄露了个人的情怀、脾性、技法。如果评说一个人的书法创作类似颜真卿、柳公权,作者未必会满意。在许多人看来,个性的体现才是有价值的,由此,追求与众不同的面目成了迫切,希望自己早日有个人风格,发出与众不同的声响。鸣声和鸣声是有高下之分的。如蝉鸣,千年如一地单调嘶哑且无进化,这样的鸣声只能称为低下者。而黄鹂之鸣则婉转嘹亮,有人还专门写了对黄鹂鸣声的赞美文字,甚至,黄鹂就成了好嗓音的象征。可见各鸣各的,还是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的。有了自己的特点,未必就是好声音。书法史上优秀作品就是那么多,无数人学二王、颜柳,没有谁可以超越。于是面目有所相似,也是必然。每个人都会花很大心思,考量如何与他人

3、异,独立而起。最常见的就是走极端,写常人之不敢写,变常人不敢变之形,使自己的创作与常规审美拉开距离。这种常见的方法很邪乎。从过程上来讲,很短时间内达到的所谓个性,是违背生长规律的。大凡不自然的生长,就如一棵树长歪了,会让人觉得奇怪,也由奇怪引起了人的注意。就如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中的病梅被人为、残害而成了病梅、怪梅,就是 “以求重价”,为利所趋而致。有病梅,就有病书。病态的创作心理、病态的审美心理使然。病态不芟除,病书不已。声之有别,然而都需要尚雅、崇高、求美。这是任何追求个性者不可脱离的主旨。书法艺术,天下之公器,安敢私焉?也就有其主旨、境界、格调、法则在内,越是守此正途,也就离书法本质愈近。米

4、南宫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研习前人之作可至乱真。如果这种行为出于今日,理当视为“书奴”,认为死守不知变。然而正是这样一种实在的功夫追求,使一个人深刻地汲取了前人之精华,以至有后面的衔华佩实,自成一家。退一步说,即使一个人最终发不了自己的声音,而是二王、颜柳面目,也是会让人庆幸的。明人徐师曾说过:“行歧路者不至。”因为行歧路者离了正常,越走越逼仄,以至于无路可走。无从通向大道,也就离审美要求越来越远,甚至无美可言。清人叶燮也谈到心声与人的关系:“功名之士,决不能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庞大雅之响。”叶燮认为作品要有“日月之光”,因为作品是用来欣赏的、鉴定的,因此,“欺人欺世之语,能欺一人

5、一时,决不能欺天下后世”。 (摘自2014年9月19日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文中所说的“声”,既指各种各样的声音,也指个人情怀、脾性、技法和个人风格。B人的声音比自然界鸟兽的声音更悦耳动听,在于人有思想善筹划,且比鸟兽更进化。C声有高下之分,蝉鸣单调嘶哑,听之恶耳,而黄鹂之声婉转嘹亮,是好声音的象征。D声要有自己的特点,但有特点未必就是好声音,如蝉鸣虽特点鲜明,但仍不算好声音。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艺术需要体现作者的个性,被认为类似于名家,是对其创作缺乏个人风格的批评,作者不会满意。B艺术需要创新,米南宫学习前人,充分汲取

6、前人的精华,已达到可乱真的地步,最终自成一家。C艺术需要心静,以艺术来谋求功名利禄的轻浮之子,不可能发出泉石淡泊之音和敦庞大雅之响。D艺术要追求堂正,要有“日月之光”,欺世盗名者,或许能获一时之利,决不能欺天下后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法是个人情怀的表现方式之一,学习者如果能够做到以古为范,最终就会脱胎换骨,离古出新。B书法史上的优秀作品并不很多,大家都学二王还有颜柳或者欧苏等,导致有很多人的作品面目相似。C每个人都会花心思去形成自己的风格,最常见最容易成功的方式是走极端,拉开与大众的审美距离。D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主旨、境界、格调、法则在内,越是能够坚守这些

7、正途,就越加接近书法本质。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

8、修荐之,得集贤校理。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路金明砦主将张舆战没,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

9、:“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节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注】濮,指濮王。常平,常平仓。负责管理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B.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C.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D.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5.下

10、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会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 C.“出知大名府而卒”中的“出”指“封建王朝官吏离京为官,外放,外迁”,“入” 则有“进入朝廷为官”之意。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还在早年就凭借诗词文章得到神宗赏识

11、。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识民生疾苦。为官后,他直言善于消除灾异者必能首先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公平正直地为他说话。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5分)(2)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必修4过秦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

12、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8请分析诗中“无边”“不尽”两个词语的妙处。(5分)9结合诗歌内容,写出“万里悲秋常作客”中“悲”的三层含义。(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 。”(2)韩愈师说中说:“ , 。”这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词句是:“ , 。”三、现代文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太阳老人少女【苏

13、联】瓦西里舒克申白天像是烧着明晃晃的大火。草都干枯了,踩上去沙沙作响。到傍晚才有了凉意。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卡图尼河的岸边。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太阳正落到山后去。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得惊人。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发。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老人点了点头。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

14、吗?”少女问。老人沉默了片刻。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我如今可不好看了。”他说。“为什么?”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而且还有病。”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您很美,老爷爷。真的。”老人淡淡地笑了笑,“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少女打开了箱子。老人一直望着太阳。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多好的太阳啊!”老人低声地赞叹说。“怎么好?”少女不懂。“它多大啊!”“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后来,太阳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

15、了。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太阳落下去了。”老人叹息说。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来。”他答应道。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他默默无言地坐着。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大家坐下来吃晚饭。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大家都不说话。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面望着太阳,一面说:“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两个。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