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一中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519209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川一中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临川一中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临川一中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临川一中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临川一中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川一中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川一中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川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初二语文试卷卷面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汪小洋 许 勤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荒谬(mio) 箱箧 怒不可遏() 锐不可挡 B.掳走(l) 烦燥 鲜为人知(xin) 风尘苦旅C.德馨(xn) 矫首 无人问津(jn) 落英缤纷D.匀称(chng) 斟酌 别具匠心(jing) 长途拔涉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一向处事稳重的他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也变得张皇失措。B.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没觉得自己有地位。C.信客

2、实际文化程度在几位教师中显得拔尖,教起国文来也从容不迫。D.这些财富巨头,以其五彩斑斓的经历为人们创业和处世态度提供了形形色色的蓝本。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流落在外的游子,年年月月都看着他的脚步声。B.我市发挥“中国南丰蜜橘之乡”充分的优势,强化南丰蜜橘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C.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D.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公布的中国驰名商标名单,我省十一件商标榜上有名。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比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

3、过渡性。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A. B. C. D. 5.给空缺处填选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苦难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 ; ;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抑人格。这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A.可以启迪意志,也可以蒙蔽意志;可以磨练智慧,也可以摧垮智慧;B.可以磨练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C.可以磨练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启迪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D.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摧垮智慧;可以

4、磨练意志,也可以蒙蔽意志;6对下面新闻的标题拟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9月3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5周年国庆即将到来之时,中国迎来首个“烈士纪念日”。当天上午,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前,江西省党政领导同南昌各界代表一起,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共同缅怀先烈。上午9时20分,敬献花篮仪式开始前,全场肃立,现场的各界代表向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默哀一分钟。9时22分,伴随着现场军乐团演奏的献花曲,14名礼兵抬起七个大花篮缓缓走向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并将花篮放在纪念塔基座上。随后,江西省党政领导同南昌各界代表一起,依次登上纪念塔基座,向革命烈士行鞠躬礼,并绕塔一周,瞻仰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A今年是中

5、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B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首个烈士纪念日C烈士纪念日南昌各界代表敬献花篮缅怀革命先烈D烈士纪念日南昌各界代表瞻仰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第78题。(4分)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 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 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 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 恐惊平昔颜!7.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 景物。B.颔联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 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穿秋水。 C.颈联又变换

6、笔墨写景,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远到近,层次分明。 D.尾联充溢着一种惆怅落寞的心绪,以此收束,留下了袅袅余音。8.对这首诗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 B.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时速快的特点。 C.全诗先是写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稳定。 D.“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7、。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节选自苏轼方山子传)【注释】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字季常。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宗:尊崇,敬仰。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矍然:惊奇注视的样子。9.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欲以此驰骋当世A. 欲/以此驰骋当世 B.

8、欲以/此驰骋当世C. 欲以此/驰骋当世 D. 欲以此驰骋/当世10.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2分) (1)稍( ) (2)过(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12.用自己的话说说方山子的人生际遇?(2分)13.方山子自我排遣的方式是什么?你对他的做法有何评价?(2分)(三)古诗文积累。(8分)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1)烽火连三月, 。(2) ,往来无白丁。(3)晴川历历汉阳树, 。(4) ,铁马冰河入梦来。(5)杜甫的望岳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 , 。(6)春晚上,歌手王铮亮演唱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

9、无数国人感动落泪,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时间的思考。正如长歌行一诗中所说:“ , ”,我们只有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将来才不会留下遗憾。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6分)看不见的叶刘小芳像所有的清晨一样,醒来时,眼角发梢还粘着梦的碎片。对面墙上那串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发暗,采回来已经一周了。我发现那瘦成一线的叶脉,牢牢地抓住藤蔓,只是藤蔓,再也抓不稳岁月的墙了。我轻轻触及,便能听到生命的歌唱,像时间一样飘落下来。爬山虎与墙有缘,我将它们从一面墙移到另一面墙,只是想扩伸一份美。空气中弥漫着漉漉湿气,下雨了,很多东西沉了下来。我撕掉墙上又一张日历,崭新的一天站在面前。手里握着的

10、昨天,已远去,躺着的只是一张轻飘飘的纸,蜷缩成一个句号,没有任何的暗示。倒是这雨,将久旱的日子浸出几分重;干瘪的想象,也泡出几分饱满。可我不能驰骋我的想象,我得去找父亲,城市还没有醒,他会到哪里去呢?深深地吸了一口凉气,我放慢脚步,放逐目光。烟雾迷蒙中,有很多年轻的脚步从我身边走过,很多声音从我身边淌过。远处的高楼静立,有几盏惺惺忪忪的灯在等着与白天交班,世界还在一片硕大的静中。前方传来一阵紧似一阵的咳嗽声,那金属的尖锐将这宁静撕开一条口子,很多东西漏了出来。父亲?!我加快脚步,走到他的身边。我的靠近并没引起父亲的注意,就像世上很多事他都不在意一样。自从父亲被火车震下来,脑子里就被震掉了很多东

11、西。那是上世纪70年代,正是父亲岁月青葱的时代,他凭着一身的力气走出大山,走向远方。据说是修路,铁路。那横枕的齿轮吃掉父亲很多时光,很多精力,只留下枯瘦的形骸。路通了,没有领到一分工钱。一无所有的父亲只剩下家乡的春节在等他,四张嘴在等他。失去回乡能力的父亲爬上自己修通的铁路上的火车,以为向前就可以抵达自己想去的地方,却被震了下来。那一震,就震掉了很多记忆,那些记忆就再也没能回到他的身体里,世界似乎也再没能走进他的眼里。最后,父亲只认得土地。他一身的力气没被震掉,那是大山赐予他的,他日复一日地还给大山。他在锄头上,扁担上,铁犁上,一点一点地播洒自己的力气,收获一个又一个秋天。直到我们姐妹仨如庄稼

12、一样成长,收割。然而,离开土地后的父亲,目光时而飘忽,时而痴凝,世界似乎离他更远了。现在,从剧烈咳嗽中平息下来的父亲,依然没有感觉到我的存在。顺着他的目光,我看向远处,那是我日日走过的一面墙,采爬山虎的那面墙。现在,满墙的爬山虎的叶都凋零了,堆在墙根,叶叶相依,层层相抱,就在一夜之间。我深深地震撼着,为生命繁华后的凋零!几天前,它们还如火一样燃烧,那熊熊的火焰,将秋日烧得透熟,将寒流煮得沸腾。蔓延的温度,驱走了很多寒冷。可以说,在有关生命力的书写中,爬山虎是添上了重重的一笔的。只要有一寸薄土,一块秃墙,它们就能攀墙越壁,奋勇向前,将生命演绎成一片葱茏。这总让我想到眼前的父亲,想起曾经那些干瘦的

13、日子怎样被父亲的力气喂养得茁壮,想起那被我分离出来的一串爬山虎的命运。他们都被时间吸掉生命的所有色彩,一列地褪成褐色,褪成泥土的颜色,只有筋骨钢丝般布在时间的墙上。可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清晨,这里的叶会选择集体安息呢?我俯下身子,握起一把湿漉漉的软叶,是雨?!我陡然一惊,经受过那么多风雨的爬山虎,在生命的最后,却承受不了这本来属于滋润生命的雨的重?抑或这本是造化的特意安排,在这片水泥地上,为了不让那些叶飘零成孤独的无根可回的魂,便慈悲地将它们召唤在一起,度化成泥?那片片被雨水浸透的蝉翼,在我眼前幻化成纷飞的冥币,它们在采用另一种方式燃烧自己,悼念从身体里流淌过的日子。那墙根,倒映在我泪眼里的,分明

14、是春,也是秋。在这样一份肃然里,我屏住呼吸,生怕惊动挤在墙根那密密麻麻的灵魂。“冷,我们回去吧?”我轻轻地挽着父亲往回走,内心惴惴。将父亲从乡村移到城市,本是想给他渐将枯竭的生命带去些许的润泽。可离开生命熟悉的那面墙,父亲的腰深深地弯向地面,似乎要形成一个句号了。一个激灵,我听到他身体里有水的声响,很多叶子飘落下来,铺满岁月的墙根。我的文字跪下,拾起一片又一片的叶,湿漉漉的,很重。 (选自智慧与思维2014年第5期)15. 文章以“看不见的叶”为题,有什么含义?(4分)16. 本文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请回答: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2分)17. 阅读全文,概述父亲一生的经历。(3分)18. 结尾写道:“我的文字跪下,拾起一片又一片的叶,湿漉漉的,很重。”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内心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3分)19.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按要求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