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九年级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上册实验版与修订版的比较研修(修改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518963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九年级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上册实验版与修订版的比较研修(修改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对九年级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上册实验版与修订版的比较研修(修改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对九年级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上册实验版与修订版的比较研修(修改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对九年级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上册实验版与修订版的比较研修(修改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对九年级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上册实验版与修订版的比较研修(修改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九年级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上册实验版与修订版的比较研修(修改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九年级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上册实验版与修订版的比较研修(修改稿)(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九年级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上册)实验版与修订版的比较研修(修改稿)序研修页码已修改的内容我们对修改内容的理解教学建议与技巧1P14文字改变;换图;内容调整引言更加通俗,直奔主题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换图有版权、版面与效果三方面的问题;P3有关元素的内容移至3单元元素课题内。由于本内容是将学生引入化学之门,建议教师教学中注意三个问题,其一增加一些有趣、有后置功能的实验;其二尽量应用学生熟知的事物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化学;其三点拨并书面整理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2P2P4化学定义由原来第二页移至第四页,删减了实验教材P3第二段。删减了实验教材图5、7、8、11、12。修订教材增加了图4、5、6、10

2、。对“化学概念”只从物质性质、变化及创造新物质三个方面进行叙述,原定义属性要求降低。图4、5比原图历史更久远。图9、10比原图更时尚。通过鲜明的对比彰显化学历史的厚重和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绪言部分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化学的概念不作较深刻要求,建议在这从教材叙述的三个方面多举一些与生产、生活联系的事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P6此内容为第一个新增方法导引内容此内容体现了化学学习方法的点拨与指导。 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处理这类内容时要注意:要为学生明示这些方法,并指导学生复述这些方法;老师还要有意识补充相关内容,使之形成方法内容的体系。4P78对四个实验叙述更细致,图14第一个图片换成新照片。

3、照片换后使化学反应中的四类现象更加明确,实验教材第一、二两张照片意义好像都是沉淀。以上文字或图片修改虽然很好,但联系学生生活,给学生感知深刻的实验不够。建议这里增加一个实验:取两张相同的纸张,先将一张纸撕碎,再将另一张相同的纸点燃。5P8在本页第三自然段新增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对于初学者而言,应作为知识点明确提出。在这里最好将蜡烛点燃,让学生亲自感受。6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叙述中举例删掉“能”字。“能”这里表示“能够”,“能够”有两层含义,其一具备某种能力,其二有条件、情况上的许可。我们现在讨论的“能”主要从第二点上考虑,就是条件上许可了。所谓条件上许可就是只要满足于条件就有可能性,如果

4、这个“能”用在“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的前面,说明还可能有其它情况也可能使铁生锈。修订教材现在删掉这个“能”字从逻辑上分析更精确。还要说明:物质的“性质”是结论性的观念;物质的“变化”是过程性观念。在讲授中只要让学生能联系具体的事例初步感受到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即可。对于教材单元内“微变”内容,不要引导学生去深究过多,原因:学生刚进入化学之门,一切都陌生和新鲜,有学习激情。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千万不能“从细节到细节”,这样学生难以从结构上认知,影响学习兴趣。教师一定要紧紧抓住核心知识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评价方法,当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积累到一定时,所有疑问就水到渠

5、成的化解了。个人认为,到P16这个练习这一阶段,也不需给学生作过高的要求,只要求学生能用一些事例区分即可,这个问题要在学习碳这一单元时,作专门的小结。即:讲清“物质的性质决定这些关系”。7P8P8最后一自然段强新增“描述性质时要注明条件。”强调注重“条件”,进一步认识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这一属性;也强化了“性质”的过程性特点;同时弥补了很多同学叙述性质时的不严谨的坏习惯。老师可以加一些学生熟悉的和“陌生”的生活事例补充和强化。熟悉的事例如“蔗糖”在干燥条件与潮湿条件下的特性;“陌生”:如空气在常温常压下的特性,在高压低温下的特性等。8P8P9淡化了熔点,沸点密度的学习。在物理教学中

6、会系统深刻的学习,不必在化学中重复学习,浪费学生的时间。老师可要求学生从物理学科中获得的知识来学习化学知识。9P9多了一个提示。强化实验中的安全性并引导学生一开始就养成一个规范操作的习惯。建议引导学生作模拟训练和应用一些安全方面的事故造成的除害来提醒学生。10P12对点燃蜡烛时,将以前一段内容分为三段呈现。使学生阅读和理解更有层次,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在这里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将几段文字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现象与结论一一对应。11P14、15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提供的信息多了一点:空气的组成;将操作步骤顺序置换,并将以前4个步骤变成5个步骤,并将玻璃片作以解释;步骤4用滴入相同滴数代替滴

7、入数滴;将两种收集空气方法由易到难顺序排列,空气的收集方法与空气的检验方法对比。使提供的信息更加全面,使学生理解更简单;使学生阅读和理解更有层次,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让学生形成对比时控制变量的基本方法;实验方法既符合知识属性又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这里主要要训练学生的实验方案的设计,现象的描述,及结论的推导。逐步能用规范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教材的智慧,总形成文字小结;还要将学生做实验、观察实验、口头复述实验操作方法与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方法小结与填表这几个要素结合起来,这是培养初学化学必要能力的必需。12P16学完本课题后,你应该知道的第二点作了修改;练习和应用,增加了第二题。让学生明

8、确探究的基本步骤及关注的重点。强调了观察实验现象与记录实验结论的方法。第二题再次应用填表的方法导引探究学习的基本环节与方法。第三题要求学生应用更多方法描述探究学习过程与结果,提示探究学习不存在机械模式,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练习第二题要作为独立作业来进行专项训练,让每一位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究思路及规范的表达习惯。13P18新增资料卡片,此内容是旧教材P150附录1中知识前移。前移后便与对化学药品取用知识进行整合,也避免了学生对此知识遗漏。 教师在处理此内容时应着重强调,中考中这块知识考点多。14P19实验1-3,P 20实验1-4,此内容把锌粒改为石灰石(或大理石),备用。备用锌粒是为了后面实验中加

9、入稀盐酸生成氢气,但新教材对制取氢气逐步淡化,故用石灰石(或大理石)换之。这一实验更加安全。实验1-3中备用的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碳酸钠粉末在实验1-4(2)中只用了其中一个,另一个备而未用,建议实验1-4(2)一分为二,增加实验1-4(3),下面表格增加一行。15P20P22新增注意:(1)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2)不要使玻璃管折断。体现实验安全无小事,操作规范成习惯。教师应强调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还可在学生自学小组内专设一名实验安全员,让学生自己来管自己的安全。16P21实验1-5:熄灭酒精灯这一步操作提前。这点修改细小但极精妙,如果在实验中先观察现象,再讨论问题

10、,最后才熄灭酒精灯,这就易浪费酒精,此处修改意在体现节能意识。教师实验中应讲清教材的作法为我们展示了节能意识,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不断是提倡低碳生活方式的导向,也是智慧的导向。17P21给物质加热:实验教材是通过一个活动与探究实验后,再经过几个问题讨论,最后引导学生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新教材直接给出了给物质加热的方法。这样处理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很快速的,完整的掌握给物质加热的方法教师在这块知识处理上有四个要指出的问题(1)教材中注意点(4)中没有提“预热”这个重要的词,而只说“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让学生不好理解,这里应强化“预热”的涵义。(2)给液体和固体加热时,试管的方向问题,这里也

11、应指出来。(3)教材中注意点(2)中夹试管的位置相当重要,这里也应指出来。(4)对给烧杯和烧瓶加热前应垫石棉网,这里也应指出来。18P21图1-30新教材的P21图1-30中第一幅图上少了 标示试管上下方向的箭头。本修改的目的,实验教材上的那个箭头很容易让学生认为给试管加热时应上下移动的误解。教师应通过演示实验,把预热动作做足,再对着试管底部加热。19P22图2-1改动,此内容在实验教材P150附录1中,现知识前移,并新增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仪器装置好后,必须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这样才衔接自然,为正确制取气体打下基础。教师要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看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及现象,并分析出现气泡

12、的原因。也可应用相关的物理知识来引导。20P26由头像改为拉瓦锡验证空气成分演示实验。使图更切合本内容。引导学生赏析。21P26空气中其他成分(稀有气体)发现描述,后移至实验2-1之后,归纳空气成分之前。使内容递进。引导阅读。22P28图2-5删除增至为8幅图即氧气的用途和贮存钢瓶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原医疗急救图片像医生在做手术,现换的图表达意义更加明确。引导形象记忆和对贮氧瓶蓝底黑字的理解。23P29增添磁悬列车。贴近生活前沿,这些新型的交通工具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作为城市学生感知深一些,农村学生感知浅一些,教材提供这幅图的意义显而易见。引导学生赏析,还可讲一些对比变化的例子,如我们原来到北

13、京坐火车需二、三十小时,现在只需几小时可达。24P29部分内容删除惰性气体的描述修改为注解。降低难度,变为了解。引导阅读。25P31图2-9删除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贴近生活前沿。引导学生赏析。26P32本页练习与应用第二题”空气中0.03%的稀有气体”有误.应为0.94%。27P32化学技术社会(绿色化学)删除,更换后面的调查与研究并增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太抽象,学生理解难度大。让学生完成调查报告。28P32习题增加物质分类填空题。让学生对重点知识训练。对照定义认真分析。29P33将彩色图片放大,白色图片更换为硫在空气中燃烧融化及产生淡蓝色火焰的图片。增强对比效果,有利于学

14、生对比记忆,启发学生思考其原因;增加图片,进一步强化观察要仔细,明确化学变化中伴随物理变化的发生。在引导学生观察图211时,要讲明此图是主图与局部图的组合,不同条件反应现象的对比,学会品析图的意义。还要引导学生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填表表达的多种学习方法融合。注意将燃烧匙缓缓由上而下插入集气瓶中,并用黑色纸板称在瓶后。30P34木炭燃烧将铁丝换为坩埚钳;实验2-4描述更详细;两图放大。规范仪器的使用;强化对比实验;有利于观察。介绍仪器、用途及生活中的代用品;从实验现象的对比生成问题,分析解答问题,培养学生依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31P35将小结1中的高温改为一定条件。描述更加准确。

15、教师语言要专业化、规范化。32P36增加习题2,将习题5中的选项1、2更换。增强化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复习已学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可适当增加生活中氧气的运用的事例;已学知识和新知识的结合,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建议将见面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集合,印发给学生贴在此页。33P37P39实验进行了调整:增加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删去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的实验;将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将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作为主实验,体现了实验室制取气体实验方法的全面性,利于后续同类实验的学习。规范演示,讲解注意事项,为学生实验做好铺垫;教师要小结实验制取气体的实验方法;强调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不要把改变速率和加快速率等同;二氧化锰在反应表达式中的位置;明确催化剂的多样性。34P38应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探究实验,探究步骤与P12页探究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