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基础考卷带答案复习资料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5187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工程基础考卷带答案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控制工程基础考卷带答案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控制工程基础考卷带答案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控制工程基础考卷带答案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控制工程基础考卷带答案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制工程基础考卷带答案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工程基础考卷带答案复习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一般可归结为_ 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_ 、_、 _。2自动控制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一般都包含两个分量,即一个是瞬态响应分量,另一个是 _ 响应分量。3在闭环控制系统中,通过检测元件将输出量转变成与给定信号进行比较的信号,这个信号称为 _ 。4若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G(s) ,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H(s) ,则闭环传递函数为_ 。5函数 f(t)=3e 6t 的拉氏变换式是 _ 。6 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低频段中频段高频段分别表征了系统的稳定性,动态特性,抗干扰能力。7 Bode 图中对数相频特性图上的180线对应于奈奎斯特图中

2、的_。8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20求出系统在单位阶跃1)(0.04s(0.5s1)输入时的稳态误差为。9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所有的闭环极点均位于s 平面的 _半平面。10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10,当系统作用有 xi ( t ) = 2cos(2 t -s 145 ) 输入信号时,求系统的稳态输出为_ 。k,则其对数幅频特性L ( )在零分贝点处的频率数值为11已知传递函数为 G ( s)s2_ 。12 在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上,低频段部分主要由环节和决定。13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1,它的幅频特性的数学式是_, 它的相频特性的数Ts1学式是 _。

3、14已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xo (t) 1 te te t ,则系统的脉冲脉冲响应为 _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分)1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2 稳态; 3 反馈;4G (s); 5 F (s)31G ( s) H ( s)s66稳定性,动态特性,抗干扰能力;7负实轴;819右半平面;104 5 cos(2t 55.3 )21511K ;12积分,比例; 131, arctanT1T214e 2t2e t , t0二、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在对数相频特性图中,L( ) 0 范围内开环对数相频特性曲线由下而上穿过-180 线时为正穿越。 ()2.奈奎斯特稳

4、定判据只能判断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不能判断相对稳定性。()3. 最大超调量 Mp 与系统的阻尼比 和固有频率 n 有关。()4. 闭环传递函数中积分环节的个数决定了系统的类型。()5. Mason(梅逊公式 ) 公式适用于线性和非线性定常系统。 ()6. 物理本质不同的系统,可以有相同的数学模型。()7. 叠加定理可以用在非线性系统。 ()8. 传递函数是复数 s 域的系统数学模型,它仅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及参数,与系统的输入形式无关。 ()9.对于二阶系统,实际的工程常常设计成欠阻尼状态,且阻尼比 以选择在0.4 1.0为宜。()10. 一般系统的相位裕度应当在30 度至60 度之间,而幅

5、值裕度应当大于6dB。( )1错误;2正确; 3错误; 4错误; 5错误; 6正确; 7错误; 8正确; 9错误; 10正确。基本概念:第一章:1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一般可以归纳为: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其中稳定性的要求是系统工作的必要条件。随动系统对响应快速性要求较高。2开环与闭环系统的定义。分别举例说明3对自动控制系统,按反馈情况可以分为哪些?按输出变化规律可分为哪些?第二章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哪些表达方式?各自有何特点?2微分方程的定义,如何由微分方程推导到传递函数3传递函数的定义: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4传递函数的

6、分子反映了系统同外界的联系,传递函数的分母反映了系统本身与外界无关的固有特性;5线性控制系统一般可由典型的环节所组成,这些典型环节分别为:比例环节, 惯性环节,微分环节,积分环节,振荡环节,延时环节。这些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分别是什么?6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与系统的输入信号无关。7下列哪些属于系统传递函数方框图的结构要素有:函数方框,相加点,分支点第三章:时域分析1我们常说的典型输入信号有哪些?2时间响应的概念:时间响应是指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输出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3时间响应分析是由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所组成的。不特别指明,时间响应都是指零状态响应4瞬态过程、稳

7、态过程的含义。5一阶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其中 T 的含义是什么?二阶振荡环节的传递G (s)1Ts2函数为 G(s)n2 ,其中n 和分别是什么?22 n ssn6二阶系统响应的性能指标有哪些?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第四章:频域分析1频率响应的概念:系统对输入为谐波时的稳态响应称为频率响应2频率特性的表示法: Nyquist图(极坐标图,又称为幅相频率特性图); Bode 图(对数坐标图,又称为对数频率特性图)3典型环节的Bode 图第五章:1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为:系统的全部特征根都具有负实部;反之,若特征根中只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实部,则系统必不稳定。2稳定性的判据有那些:Rout

8、h判据, Nyquist 判据, Bode 判据。其中 Nyquist稳定性判据是通过开环传递函数来判定闭环系统的稳定性3. 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可以用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 K g 来表示,是如何定义的? (书 134,135页)第六章1 PID 控制器中的 P、 I 、 D 分别指按偏差的比例、积分、微分进行控制。PI,PD,PID属于什么性质的校正,各有何特点?书154,155, 156 页2. 相位超前校正若 Gc ( s)K c(Ts1)m满足 sin1Ts,1,最大相位超前角m1(1)3. 相位滞后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Ts1),最大滞后角为mGc ( s),1( Ts1)11一,填空(

9、10*1 分 =10 分)1、 (控制的基本方式有哪些?)根据系统是否存在反馈,可将系统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两大类。开环控制没有反馈,闭环系统有反馈。2、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给定元件,测量元件,比较元件,放大元件,执行元件,校正元件。3、 按系统的数学描述分类: 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 ,按系统的传递信号的性质分类: 连续系统、离散系统。4、 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5、 已知 f(t)=8t2+3t+2, 求 f(t-2)的拉普拉斯变换f t 2 =6、 数学模型: 描述系统动态特性及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分为动态数学模型和静态数学模型。7、 建立

10、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分为:分析法、实验法。8、 对于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法:1. 直接略去非线性因素,2. 切线法或微小偏差法。9、 信号流图 是一种表示一组联立线性代数方程的图。是由 节点和支路 组成的信号传递网络。10、常用的脉冲输入试验信号有单位脉冲函数,单位阶跃函数,单位斜坡函数,单位加速度函数,正弦函数等。11、根据极点分布情况,二阶系统分类如下:欠阻尼二阶系统、无阻尼二阶系统、临界阻尼二阶系统、过阻尼二阶系统。二, 名词解释 ( 3*4 分=12 分)1、传递函数 :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其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用G(s) =

11、C( s) /R ( s)表示。2、时域响应 :控制系统在外加作用(输入)激励下,其输出量随时间变化函数关系。任一稳态时域响应由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两部分组成。3、最小相位系统: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 s)在右半 s 平面内既无极点也无零点,则称为最小相位系统。在最小相位系统中,对数相频一一对应幅频。4、主导极点 :若极点所决定的瞬态分量不仅持续时间最长,而且其初始幅值也大,充分体现了它在系统响应中的主导作用,故称其为系统的主导极点。5、闭环频率特性:(略)三,问答题 (3*8 分=24 分)1,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点与缺点?答: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点是采用了反馈, 系统中真正起到调节的作用是偏

12、差信号。所以,闭环系统的响应对外部干扰和内部系统的参数变化不敏感。 对于给定的控制对象,有可能采用不太精密且成本较低的元件构成精密的控制系统, 在开环情况下是不可能做到的。从稳定的角度出发,开环控制比较容易建立。 闭环系统中,稳定性很难建立, 因为闭环系统可能出现超调误差, 从而导致系统做等幅振荡或变幅振荡。2,建立元件或系统的微分方程可依据以下步骤进行?答:1. 确立系统或者元件的输入量、输出量。 2. 按照信号的传递顺序,从系统的输入端开始, 依据运动规律, 列各环节的动态微分方程。 3. 消去所列各微分方程组中间变量, 得系统的输入量、 输出量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 4. 整理得到微分方程。3,比较时域分析与频率特性分析的优缺点?答:时域分析法是种直接分析法, 它根据所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