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六专题测试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515772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六专题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六专题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六专题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六专题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六专题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六专题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六专题测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育才中学高一历史第一学期专项五六测试题班级_姓名_一、 选择题: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大纲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签订的各项公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不结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标志,其根据是这一政策 、合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且利于世界和平 、是新中国初次论述自己的外交方针 C、成为解决现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 D、是中国为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奉献3.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

2、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因素是 、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国际社会主义与国际资本主义矛盾相对缓和 、在苏美争霸中,美国由攻势变为守势 D、中国履行了对的灵活的外交政策4、从右图中可以获得的对的信息是 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 B会议初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是国内初次一大国身份参与的国际会议 .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5. 0世纪60年代前,新中国获得的外交成就不涉及、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原则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与两次国际会议,步入世界舞台 D、中美关系正常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

3、 D、上海EC会议7下列反映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历史图片,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展出应当是 . B C D.8“越顶外交”一词浮现于20世纪7年代,日本媒体将当时世界一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称为“越顶外交”。与“越顶外交”一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毛泽东访问苏联 B邓小平访问美国 C尼克松访问中国 D.周恩来访问印度9 20世纪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A.缔结军事同盟 B坚持独立自主 C结伴而不结盟 D执行共同外交10. 为庆祝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中国在印度举办“中国节”,印度在中国举办“印度节”。下列事件与中印关系直接有关的是 A.有关恢复印度支

4、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的政策,其含义是指 A、不加入东西方两大阵营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和谐关系 C、坚持长期的对外开放政策 D、注重与周边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和谐关系1.20世纪70年代末8年代初,推动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发展的重要国际因素是 A.不结盟运动发展 B.中美关系改善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苏关系缓和131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变化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变化了尼克松。如下有关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

5、对的的是 A.多极化格局形成 美苏争霸美国处在劣势 C.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D中苏关系缓和14中国第一次举办的高档别的大型国际会议是 A、197年的2届联大 、996年的五国首脑上海会面 、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15.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六国的“上海合伙组织”,其中增长的是 、哈萨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C、塔吉克斯坦 D、吉尔吉斯斯坦1 上海合伙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区域合伙模式,其特性是 大小国共同倡导 安全先行 互利协作 各领域全面合伙、 、 、 D、7.下列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的政策的表述,不对的的是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国内的基本国策

6、 、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立足于也许发生较大的世界战争制定灵活外交政策 D、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和谐关系18.“稳住阵脚、冷静观测、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对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形象概括,下列不属于“有所作为”的是 A、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倡导了上海合伙组织的形成 C、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积极倡导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9伯里克利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可以独立自主,并且在体现独立自主的时候,可以特别地体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伯里克利如此断言的根据之一是 A国民文化素质高 成年国民得以参政议政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公民

7、享有民主权利2罗马法中最能体现因适应“罗马生活,特别是经济和贸易生活同样发生了重大的变迁”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万民法 D.习惯法21下列有关雅典在民主政治创新方面的表述对的的是梭伦通过以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级别 克利斯提尼改革用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十将军委员会向各级别公民开放十将军委员会由举手的方式在公民大会上通过,可连选连任 . B. C D.22.雅典为公民发放津贴重要是为了 鼓励低档别的公民参与政治活动 B.改善雅典人的生活 .增进雅典人的消费 D.克制高级别官吏以权谋私23有关十二铜表法的表述不对的的是 A.是平民长期斗争的成果,该法的制定是平民的胜利 B.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

8、法典 C.按照十二铜表法贵族仍可以随便解释习惯法 .该法对于平民的最大好处就是规定按律量刑2.“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规定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她声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觉得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干受理。”这一描述重要阐明罗马法 A.注重法律程序 B保存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2.古罗马公民法的缺陷重要有注重形式,程序繁琐 对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在领土扩张过程中,外邦人没有得到司法保护掺杂着原始的、落后的古老习俗 A B D2梭伦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两方”

9、是指: A.地主、平民 B.贵族、平民 C平民、奴隶 D奴隶主、奴隶27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因此称为民主制,是由于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重要表目前 A.官职向男性公民开放 B.成年男子均可参与公民大会 C通过抽签构成五百人会议 D保障低等公民积极参政28.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它A是近现代西措施律的先驱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揭发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予以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2.古希腊民主制的特性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流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涉及公民大会制和 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

10、.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30.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的男性 .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3.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流而治,这一做法 有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保证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 B. . D.32.公元前3年,由三名贵族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去希腊,通过近一年的考察,觉得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重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

11、大妇女不能参与城邦的公民大会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3两千近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它已成为中国政治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人发明性地把它运用于国际关系领域。下列史实符合这种思想的有 中苏和谐同盟互助公约的签订 中美联合公报的刊登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A. B. C. 3.小明在阅读周恩来外交文选时看到这样几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觉得:朝鲜战争停止了,目前,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当停止。”这最有也许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中的发言 A 亚非

12、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 布雷顿森林会议 .第2届联大35. 中华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9197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年份1969190971192197317975169771978建交国家4954698788951031112 中国对外关系浮现全新局面 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中美两国关系逐渐缓和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 . C .3.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并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睬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某同窗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拟定了主题并收集了有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相应对的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